三叉神经痛是什么痛?
提起我们的疼痛经历,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生孩子”“关节痛”“痛经”……殊不知,有一种疼痛同样能将人折磨地痛不欲生,那就是三叉神经痛。
反复袭扰的“面痛”
12年前,王先生患上一种“面痛”的毛病,发作时左边面颊犹如“刀割”“火烧”般剧痛。更要命的是,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比如刷牙、洗脸、说话、微笑、皱眉甚至于微风拂面都会引起脸部电击一般疼痛发作。
当地医生诊断王先生得了三叉神经痛,靠药物虽可短暂缓解疼痛,但这可怕的疼痛总会时不时发作。得知一种“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可以治愈这种病,王先生于5年前在省城医院做了手术,术后王先生的面痛果然消失了。
可好景不长,仅仅时隔4个月,恼人的面痛症状又复发了。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靠药物勉强缓解疼痛,可随着时间推移,药物的镇痛效果越来越差。王先生一家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辗转数千公里来到了我院神经外科就诊。
“医生您无论如何救救我,我现在痛不欲生,脸疼起来想撞墙、想跳楼”,这是患者见到尚寒冰医生的第一句话,也是他来瑞金看病的唯一诉求。
三叉神经再次“减压”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神经外科颅神经疾病团队认为,王先生的疼痛复发很可能是由于第一次垫在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减压材料发生了硬化、肉芽肿改变,对神经造成了二次压迫导致。为此,尚医生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对三叉神经再次“减压”。
二次手术较普通手术难度增加很多,术中发现三叉神经被原先植入的垫片压迫扭曲,而且与神经、血管黏连严重,经过显微镜下仔细的剥离和切除肉芽肿,最终解除了三叉神经的压迫。
术后第二天,患者的面部疼痛就消失了。摆脱了疼痛困扰的王先生感叹,他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一顿安心饭了。
为何会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典型症状表现为面部突发性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经常在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存在触发疼痛的“扳机点”,导致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甚至风吹等诱发疼痛发作。
除少数由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压迫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外,大多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为血管压迫引起的神经脱髓鞘改变,导致神经传导“短路”,诱发疼痛。
“三叉神经痛”危害极大——由于疼痛剧烈、发作无常,以致三叉神经痛患者整日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就连说话也十分小心,唯恐触发到“疼痛开关”引起发作,长此以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其产生轻生念头。
“三叉神经痛”到底有多痛
为客观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临床上通常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把疼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4类:
轻度(VAS 1分—3分):坠痛、胀痛、隐隐作痛。多为不知不觉的机体劳损造成,例如肌筋膜损伤和早期的颈椎、腰椎劳损。有轻微疼痛不适感,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度(VAS 3分—5分):针刺样痛、虫咬样痛、撞击样痛、紧缩样痛、比较明显的坠痛。外伤愈合后神经损伤,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轻度的痛经,中期的颈部、腰部劳损都能达到这个级别。这时人体分泌较多的止痛物质,加上周围人的安慰,或许还能忍受。
重度(VAS 5分—7分):多见于晚期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伤、糖尿病足和肩周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往往无法上班,晚上睡觉也能感受到静息痛,一般要吃药治疗。
极重度(VAS 8分—10分):闪电样痛、刀割样痛、撕裂样痛,感觉被火烧、被电击,常令人以头撞墙。多见于疱疹后神经痛、频繁发作的三叉神经痛以及晚期肿瘤。一旦发生必须立刻处理,以免产生轻生念头。
“减压”手术如何解除疼痛
据尚寒冰医生介绍,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保留三叉神经正常功能的手术,已被国际公认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MVD是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仅通过患者耳后发际内4—5cm的切口,于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走行区,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特氟龙(Te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
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文/宣传科 韩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