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竞争:后波特时代的竞争优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动态竞争理论的趋势

在回顾了动态竞争领域及其研究方法之后,我们现在来检视动态竞争的重要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些研究焦点逐渐淡出研究者的视野,而另一些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实际上,动态竞争领域的发展同样是动态且健康有序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出该领域发展过程的独特轨迹。

1.3.1 从行动与响应的对偶关系或单个行动到一连串或一类行动,再到多个市场参与者之间内在关联的一系列行动

最初,动态竞争的研究重点是竞争双方(企业或者市场参与者)的对抗行为。实际上,动态竞争研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实际竞争环境中检验企业的竞争行动,因此,行动与响应的对偶关系是基本的分析单元(Smith et al.,1991,1992)。同时,除了研究单个行动本身(行动或响应),学者也对这些行动的前因和后果充满兴趣(Barnett,1993;Grimmet al.,2006;Ingram and Baum,1997)。久而久之,学者逐渐倾向于考虑更长时间和更多层面的系列行动与互动,这也部分归因于他们对探究一些类似竞争性侵略的构念产生了兴趣(Ferrier,2001)。因此,学者开始探索包含更广泛竞争互动行为的行动、反击、应对反击三重对抗行动(Lamberg,Tikkane,Nokelaine,et al.,2009)。同时,也有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市场中多个企业短期内相互联系的行动,考察市场参与者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企业如何全力发展才能不被市场淘汰以避免“红皇后”陷阱(Barnett,1993;Haleblian,McNamara,Kolev,and Dykes,2012;Hsih,Tsai and Chen,2011),以及国际学者对“跟随领导者”行为的研究(Knickerbocker,1973)。

动态竞争研究的关注点也从单个行动扩展到企业的竞争性决策组合,比如一年中企业可能推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经营行动。这些行动包括定价、广告、营销、生产线以及物流系统等方面的措施(Yu,2003;Yu and Cannella,2007)。如前所述,这些竞争性决策组合的特征可能是某种行动的简化和集中采用(Ferrier and Lyon,2004)、惯性(Miller and Chen,1994)或者与产业做法的一致性(Miller and Chen,1996a)。由此,一个关于竞争战略更全面而丰富的概念体系初步显现。

1.3.2 行动(或响应)从简单、具体到复杂

早期动态竞争研究主要关注竞争的具体特质,例如响应的速度(Chen and MacMillan,1992;Eisenhardt,1989)或者某一竞争性行动引发响应的可能性(Barnett,1997;Smith et al.,1991)。这些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构念的概念化也是具体而受限的(如响应速度)。此外,部分研究对如何选择竞争性攻击也有所涉及(Chen and Hambrick,1995)。

随后的研究逐渐开始对行动进行更精细和更全面的概念化扩展,其中包括考虑行动的惯性本质(Miller and Chen,1994)、长期一致性(Barnett,1993;Ferrier,2001;Lamberg et al.,2009)、与产业做法的一致性(Miller and Chen,1996b;Podolny,1993),或行动能够反映或符合竞争性决策组合主旨的程度(Miller and Chen,1996a)。实际上,把竞争行动置于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一年)所采取的一类或一系列行动组合中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深化了行为的特征化(Ferrier,2001)。在针对短期内一系列行动的研究中,这个道理可能也同样适用(Rindova et al.,2010)。

学者为了创造更系统与更严谨的构念架构,最近开始在以往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构建更高层次的集合构念。这些努力有助于我们掌握竞争互动的多维度与复杂性,并且更全面地呈现企业竞争概况。具体的改进在概念化和测量方法方面,例如,竞争性侵略由早先单一维度的考虑,如攻击量(Ferrier,2001)、范围(Yu and Cannella,2007)和速度(Chen and Hambrick,1995),发展到对更多维度因素的组合考虑(Chen et al.,2010;Lin and Shih,2008)。

1.3.3 从客观性到知觉性考虑

动态竞争研究遵循宏观管理领域学者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从关注客观和可观测的竞争变量开始的,如企业实施竞争行动的数量(Smith et al.,1992)、行动类型的数量(Miller and Chen,1996a)、竞争性行动的市场范围(Yu and Cannella,2007)、需要的投资和竞争行动的攻击性(Ferrier,2001)以及对不同竞争性攻击的平均响应时间(Boyd and Bresser,2008)等。以上所有特征都可以用量化或客观指标进行衡量(如金额、时间和次数)。

但是,随着期望-效价模型(Chen and Miller,1994)和AMC模型(Chen,1996)的出现,这些可观测指标背后驱动市场行为的知觉和动机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Kilduff等(2010)研究了影响竞争对手主观知觉的因素;Livengood与Reger(2010)研究了组织身份认同范围对企业间竞争的察觉与动机的影响;Chen等(2007)聚焦于研究企业与对手对竞争张力的知觉;Tsai等(2011)发现焦点企业与竞争对手关于竞争知觉的交流也可以影响竞争行为。从关注客观因素到主观因素的演变促使研究从描述性转向解释性,从关注行动转向关注行动背后的驱动因素。这也提出了两个看似简单但十分关键的问题:竞争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知觉的?在何种程度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客观的竞争和主观知觉到的竞争会趋近或者背离?

1.3.4 从可观测行为到组织和行为的潜在驱动因素

如上所述,早期的研究集中关注可观测的市场行为、行动本身及与市场相关的特征,但是学者的研究兴趣逐渐转向了导致这些行动及其响应的行为和组织环境。例如,一个组织的竞争性认同决定了管理者会注意到哪些竞争性攻击,并认为有必要响应和防范。那些自我定位是创新者的企业尤其可能对竞争对手的新产品发布做出响应。同理,企业对其市场“领地”的划分决定了管理者会忽略某些进攻,因为这种进攻并不会对他们认为本质上独特的要素或能力造成威胁(Livengood and Reger,2010)。企业间竞争对抗的本质(攻击性和响应性)也被证明受到企业异质性(Hambrick et al.,1996)、高层管理团队行为的整合程度(Chen et al.,2010)以及人力资源惯例(Gardner,2005)和资源管理惯例(Sirmon et al.,2008)的影响。这些组织特征不仅有助于解释可观测的竞争行为,也有助于挖掘其内在的丰富性。

1.3.5 从现象(主题)到理论视角

早期对动态竞争的研究大多从现象出发,致力于表达重要的竞争问题。与此同时,研究也借鉴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并采用严谨的经验和方法论标准。最初的研究聚焦于检验从商业竞争中观察到的简单关系,并从一个天真但重要的问题开始:竞争行动及其响应之间有什么关系(Chen,2009)?基于这个简单的问题,研究不断扩展,考察了多种行动和响应构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响应(或攻击)的可能性、行动的量和速度等(Lee et al.,2000;Ferrier,2001)。

多年来,动态竞争领域在建立针对竞争行为及其响应的预测理论方面发展迅速。例如,最新的研究尝试预测在给定的竞争环境下,什么样的行动(响应)更可能发生,哪种行动更有助于得到成功的结果,这些行动/响应战略的选择对组织产生的各种影响。基于不同产业的研究已得到一些一致性的发现,如竞争行动的数量和反应速度能够提高企业绩效(Smith et al.,2001)。

1.3.6 其他研究趋势

其他研究趋势包括从对企业所采用的各种形态的行动的全方位研究(Chen and Miller,1994;Miller and Chen,1994,1996a;Nokelainen,2010;Smith et al.,1992)到对某个具体行动的考察,如新产品的发布(Krider and Weinberg,1998;Lee et al.,2000;Lee,Smith,and Grimm,2003;Srivas-tava and Lee,2005)、研发(Chen et al.,2010)、创新(Katila and Chen,2008;Semadeni and Anderson,2010)、首次公开募股(Certo,Holcomb,and Holmes,2009)以及兼并与收购(Haleblian et al.,2012)。另一些趋势包括从忽略情境到特定情境的研究(如Derfus et al.,2008;Upson et al.,2012;Zhang and Gimeno,2010);从只关注美国本土到关注全球背景(如Di Gregorio,Musteen,and Thomas,2008;Di Gregorio,Thomas,et al.,2008;Hermelo and Vassolo,2010;Nokelainen,2010;Yu and Cannella,2007);从以焦点企业为中心的研究到“以对手为中心”的研究(Tsai et al.,2011);从对偶到三元(Madhavan,Gnyawali,and He,2004)再到群体层次的竞争(Rowley,Baum,Shipilov,Greve,and Rao,2004;Smith,Grimm,Young,and Wally,1997)。研究的方法论也从实证或量化分析转向理论分析(Chen,1996;Gnyawali and Madhavan,2001)、案例/质性分析(Lamberg et al.,2009)或是规范化建模(Park and Zhou,2005)分析。最后,动态竞争的研究从只分析竞争转向同时分析竞争和合作(Gimeno,2004;Gnyawali,He,and Madhavan,2006;Gnyawali and Madhavan,2001;Silverman and Baum,2002;Young et al.,1996),或考察竞争和合作之间的相互依赖(Chen,2008)。

虽然动态竞争领域研究的演进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有时也不能避免一些过去重要的研究主题还未完全成熟就被新研究主题所取代。现在学术研究倾向于不断前进,而不是通过积累形成一个整合、全面的理论框架。下一节将提出动态竞争研究中的重要研究缺口和该领域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