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共同体与地区安全秩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研究内容与基本观点

区域主义的实践经验及相关研究表明,以(次)地区为单位或以(次)地区形式组织起来的安全与政治关系,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展开和深入,会循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地区体系将经过地区社会化的加强而逐渐转变为地区安全共同体和更进一步的政治共同体的可能性也会增大。此外,区域主义经验还表明,地区政治安全关系构成了区域内的国家和社会在管理与解决冲突、追求合作一致的关系过程中,走向比较完美的地区秩序的渐进式演变轨迹。在影响这种演变及其实现的众多因素中,“推动比较完美的地区秩序形成的根本动力应当是区域一体化”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558页。。东共体塑造地区秩序的过程大体符合这一论断。它在地区安全秩序构建过程中,也是以区域一体化为逻辑,并将推进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厘定和认同的原则与规范在各领域进行社会化扩展。有学者曾断言,东共体的勃兴“代表了泛非洲一体化趋势”的现实,使非洲大陆出现了这种地区秩序的可能。Baruti Katembo.“Pan Africanism and Development: The East African Community Model”. The Journal of Pan African Studies, Vol.2, No.4,2008, pp.107-115.

本书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东共体塑造地区安全秩序的理论与实践。由于东共体的相关研究内容丰富,本书仅以东共体如何在地区安全秩序构建中发挥作用为研究对象,力图阐释东共体的性质、东共体制度与规范设计及其实践,并形成以下研究内容。

(1)梳理地区秩序形成的理论逻辑,为理解东共体的本质及其现实演进构筑理论基础,包括从地区体系到安全共同体的理论演进、安全共同体与区域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及安全共同体构建过程的一般路径及内在要求等。

(2)东非地区秩序的制度体系。简要梳理东非地区体系的历史演进及东共体的制度设计,包括殖民体系下的地区合作、独立初期的地区合作、东共体制度设计及东共体框架下地区安全机制构建。

(3)东共体的规则及其演进特征。包括互信与主权平等的政治原则、和平共处与睦邻友好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对外关系原则;实行善治的社会治理原则;利益均分与互利共赢的利益分配原则。

(4)东共体塑造地区安全秩序(一)。主要考察东共体在处理同外部国家争端过程中规范原则的应用及其结果。选取尼罗河水资源问题这一著名国际争端为案例。

(5)东共体塑造地区安全秩序(二)。主要考察东共体如何将规则社会化于新成员国。选取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三个国家为案例,重点讨论东共体的规则如何得到成员国的认同,以及新成员国对区域认同的反应程度。

(6)东共体塑造地区安全秩序(三)。主要探讨东共体重建与扩充后东共体内部关系的进展,包括东共体在处理内部政治关系、经济一体化、领土争端等影响安全稳定问题时是如何将规范进行社会化认同的。

(7)东共体在塑造安全共同体中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主要考察东共体在以一体化手段推进安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包括《东非共同体条约》的制约、东共体制度设计的制约、一体化进程中对安全一体化的认知和实践误判等。同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预判。

本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1)地区秩序演进的逻辑是从地区体系形成发展到地区社会再到地区安全共同体的过程;区域一体化是安全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主要路径;在安全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地区国家依据共识规则进行和平且信任的互动,追求共同利益并致力于一种区域认同。

(2)东共体是一个将地区秩序打造成安全共同体的区域组织,拥有安全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处于安全共同体的上升阶段,还未达到成熟安全共同体的水平。

(3)东共体通过一体化路径构建安全共同体的过程明显异于欧盟安全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一些激发性机制,其国家行为体之间互动作用和社会化显得更为重要。

(4)东共体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区域一体化给予相对不足的优先考虑,也显示了具有自身独特的共同体建构路径。

(5)东共体未来能否实现政治共同体目标,经济一体化为主的物质因素不可或缺,规则和规范等观念的社会化因素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