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PLC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1.2.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及其定义
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
1968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提出了研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即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设想,希望尽量减少重新设计和更换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接线、减少系统维护和升级时间、降低成本。希望将计算机的优点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相结合,设计一种通用的控制装置来满足生产需求。
1969年,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有逻辑运算、定时、计算功能,称为PLC。
1980年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LC采用通用微处理器为核心,功能扩展到各种算术运算,PLC运算过程控制可与上位机通信,实现远程控制。
2.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85年颁布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定义如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是带有存储器、可以编制程序的控制器。它能够存储和执行命令,进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并通过数字式和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用程序来改变控制功能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它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
1.2.2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
可编程控制器最初是用于替代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新型控制器,现在的PLC功能更加完善,除了在开关逻辑控制的场合能够大显身手外,在要求有模拟量闭环控制、运动控制的场合,PLC也能完成。而且PLC更适用于工业生产现场环境,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及较好的电磁兼容性。
近年来,可编程控制器发展很快,几乎每年都推出不少新的系列产品,其功能已远远超出了定义的范围,已成为自动化工程的核心设备。PLC 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技术支柱(PLC、机器人、CAD(Computer Aided Design)/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