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段情,无由而生,无疾而终
当年烟月满秦楼,梦悠悠,箫声非旧。人隔银汉几重秋。信难投,相思谁救。等他诗题红叶,白了少年头。佳期难道此生休?
这是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的一段唱词:《水红花》。
而我尤爱此句:等他诗题红叶,白了少年头。
红叶题诗的故事,发生在距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天宝年间,主人公是当时兼诗人、画家、鉴赏家等头衔于一身的才子顾况。
天宝年间的顾况才二十多岁,年轻、耿直,满腹诗书。他曾游学于长安,闲暇之余喜欢与三五友人吟诗赏景,过得正是诗人应有的诗情画意般的生活。
那年秋天,顾况身处洛阳。
洛阳与长安离得很近,她繁华而风流,古韵而诗意,有美人解语,有牡丹倾国,是唐朝的东都,又称神都。城内有宫殿,有内侍,有宫女,布局规模与长安城如出一辙。
故事发生的时候,顾况正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友人在洛阳苑中游玩。苑中毗邻皇宫禁苑,有一条水道从禁苑通向苑中。偶一低头,他看见一片题有诗句的红叶沿着水流飘出,顿时满脸讶异,于是拾起红叶,阅读了上面的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一入宫门,寂寥为伴,年年岁岁,暮暮朝朝,仿佛再也看不见阳光灿烂的春日。如今我把这样的心情题写在红叶之上,希望有缘之人能够看见它。
一看诗的意思,顾况便猜到,这是禁苑中某位寂寞的宫人所作。她是那样的哀怨,深宫高墙犹如囹圄将她禁锢,她就是一只黄金笼中的鸟儿,有翅膀却不得不蓝天,有情愫却不得爱恋,深宫岁月似乎早已把她那颗鲜活自由的心磨得粗糙。而这片红叶仿佛是龟裂的土地上长出的一株嫩苗,尽管不久之后就会枯萎而亡,却在它生长的须臾宣誓了它想活下去的渴望。
顾况痴痴地看着手中红叶,吟诵了一遍又一遍。他抑制不住心中愁绪,也题了一首诗在红叶上: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写完,他把题诗的红叶置于流水之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回宫中。
他说,深宫中的她是如此的悲凉,日日困于高墙之内,惆怅此情,枉断肠。
他说,幸好还有这一条水道通向外面,而我题诗红叶,又是寄给谁呢?
对于这位有才情的宫女,顾况感慨有之,同情有之。然而他有心无力,莫说他只是一介书生,无权无势,就算他日他封官进爵又能怎样?女子一旦入了宫,她们的命运,谁说了都不算。
十几天后,顾况的友人在苑中游玩,偶然从水道拾起一片红叶。自然,上面是题了诗的。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友人将这片题诗红叶交给顾况,顾况见了之后,既是欣喜,又是遗憾。
题诗的宫人显然没有料到,宫外有人看到了她聊以慰藉写的诗,更不用说得到回应了。顾况回应的这片红叶,就像偶然漏到冰窖的一丝阳光,让她的心情多多少少有所好转。所以惊喜之余,她又和了一首。
故事到此,好似正弹奏哀怨曲调的琵琶断了一根弦,曲声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下文。隔了那道宫墙,他们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了解谁,有的只是偶然寥落,落叶成诗的“邂逅”,不算邂逅的邂逅。
大概因为这样的结局太过唏嘘,于是在野史中便有了这样两种后续。
一说,红叶传情之事渐渐流传开去,居然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觉得这事离奇浪漫,就把题诗的宫人放出宫,成全了她和顾况。
一说,红叶题诗之后没多久,安史之乱爆发,宫人趁乱逃出了上阳宫,她与顾况在战乱中重逢,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但我宁愿相信那个无疾而终的结局才是历史的真相。太过圆满,有时反而失了事实。
可不论真正的结局如何,对顾况而言,那段题写在红叶上的浪漫邂逅,必然是他此生最美丽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