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寻端·大连开埠建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1897年12月15日,沙俄舰队进入旅顺口之时,沙俄外交部门就加紧了租借辽东半岛的步伐,紧锣密鼓地采取了一系列手段,软硬兼施,迫使清政府一步步走进其预设的圈套。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3月3日,沙俄驻北京公使巴布罗福正式向清政府提出租借旅顺、大连和建筑东清铁路南部支线的要求,并“限五日照复”。清政府决定派驻德公使许景澄为头等钦差大臣,赴圣彼得堡与沙俄政府举行谈判。而此时,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翁同龢在北京正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就德国强租胶州湾进行交涉。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德国租借胶澳(青岛)及其周边地区99年,取得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两侧30里以内矿藏等特权。由此,胶州湾变为德国的殖民地,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的所作所为加速了沙俄强租旅大的步伐。

1898年3月12日,中俄开始会谈。沙俄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说:“胶事已定,英已得长江利益,法亦有索件,故俄必须租得不冻港口,为水师屯地。”许景澄告诉俄方,中国如答应俄国条件,其他大国必然仿照而来,有损远东的和平。但俄方不予理会。许景澄在随后向沙皇尼古拉二世递交国书时再次表明不能租让旅大的理由,尼古拉二世说俄方条件“早经筹定,实难改动”,中国政府应“早日允办”。此后沙俄政府竟拒绝与许景澄谈判。20日,俄驻北京公使巴布罗福到清总理衙门,提出了俄方拟订的租借旅大条约草案。此时,清政府朝廷内外群情激愤,总理衙门不敢接受俄国的要求。沙俄曾欲命令已进入旅顺口的俄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但在获悉清政府任命李鸿章、张荫桓为谈判的全权代表之后,又改变了主意,决定故技重施,效法1896年诱使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之手段,再次使用重金贿赂以达到目的。传说,巴布罗福等人秘密会见李、张二人,并向其保证,“如果旅顺口和大连湾港之事按照我们指定的期限并无须我们采取非常手段而办理成功”,每人酬银50万两。李、张二人见利忘义,同意了这笔肮脏交易,又去说服慈禧和光绪同意俄方的要求。

在沙俄软硬兼施的胁迫下,1898年3月27日,按照俄方指定的期限,由李鸿章和张荫桓代表清政府与沙俄驻京公使巴布罗福在北京签订了《中俄条约》,又称《旅大租地条约》。

《旅大租地条约》共九款,其主要内容为: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水域租与俄国,为期25年,到期可以商延;俄国在租界内享有治理地方和调度水陆各军等全权,清政府无权驻军;租界以北划出一中立区(几乎包括了整个辽东半岛),即隙地,吏治归中国,未经俄方许可,中国军队不得进入;中国同意俄国从东清铁路修一支线到旅顺、大连(后称南满铁路);旅顺港和大连湾港一处设为军港,专为俄、中两国使用,其余地方作为通商口岸,各国商船任便可到。

《旅大租地条约》的签订,使沙俄终于霸占了辽东半岛,如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远东不冻港,建立了更为优良的海军基地,进一步打开了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允许将东清铁路穿越东北腹地修建到旅顺、大连,使太平洋沿岸的这个军港同遥远的沙俄本土连接起来,中国东北三省迅速变成了沙俄的势力范围,这样,沙俄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提升。

根据《旅大租地条约》第二款之约定,中国清朝政府全权代表许景澄、驻俄公使杨儒在圣彼得堡与沙俄外交部代表继续谈判,于1898年5月7日签订了《补充条约》,又称《租地条款专条》《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主要内容为:确定租界的具体范围、中立区的北部边界、租赁地区周边的附属海域及其所有的海岛,双方政府委任特别行政长官到现场确认租赁地区的更为准确的边界线;明确旅顺港和大连湾港为西伯利亚铁路南满线路的末端,在所规划的铁路线沿途,应该全部设有维护设施;租界内的金州地区为自治区,需要驻扎一定数量的市区警卫人员,但不允许中国军队驻扎而只准俄国军队进驻;在中立区内,非经俄方同意不得转让其土地给外国人;不开放中立区内东西海岸的任何港口与外国通商;未经俄国政府同意,在任何情况下,在中立区内不允许外国人修建铁路、采掘矿产、开办一切工业。其中之所以将金州地区确定为自治区,是因为金州为清政府的县衙所在地,沙俄只是表面上看似尊重大清皇帝的尊严,掩人耳目而已,其实质是一切仍然在沙俄的掌控之下,只待时机成熟,便可使名存实亡的金州自治区立马消失。

《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划定的租借地具体范围为东经120°48′至东经123°13′、北纬38°20′至北纬39°25′,面积达3,168.2平方公里,包括乌蟒岛、哈仙岛、广鹿岛、长山列岛、凤鸣岛等总面积达364.2平方公里的岛屿。

在进行中立区北部边界划界时,起初该边界从辽东湾的辽河入海口营口起始,一条直线画到北黄海的大洋河口止。但是,这条边界线最终确定躲开营口,从其南边的盖州河入海口起始,一条直线画到大洋河的上游,再沿大洋河而下到其入黄海口止。两者画线所圈地面积几乎相当,为什么要改变初衷呢?

营口,俗称营子、没沟营,位于辽河入海口的左岸。道光中期以后,营口逐渐取代田庄台、牛庄,成为辽河入海口新崛起的商业重镇。营口扼辽南之咽喉,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增开牛庄等几个通商口岸。牛庄,即今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距营口约45公里,是当时东三省远近闻名的港口古镇。1861年5月23日,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乐考察营口和牛庄后,发现营口的自然条件优于牛庄,便强行把通商口岸从牛庄改为营口,后来开埠时条约上的牛庄口岸便设在了营口,并于1861年(咸丰十一年)6月30日正式开港。中国东北的门户被打开,营口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开埠口岸。一时间,到营口通商的就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国、丹麦、荷兰、挪威、瑞典等20多个国家。列强既把东北当成倾销商品的市场,又把东北当成掠夺原料的基地。驶入营口港的外国船只迅速增多,3年就扩大了10倍。列强并不满足于海上运输盈利,他们还通过在营口开设领事馆,强化政治渗透;开办洋行,坐地进行贸易;传播宗教,进一步实施文化侵略,把东北进一步变为他们的殖民地。当时外国在营口开办的洋行就有17家。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航运条件,营口一跃成为东北沿海的贸易中心。据记载,夏季贸易最盛时,辽河上的帆船最多达2万艘以上,冬季每日进入营口的马车达2,000余辆。一时间,海外商品、本地的土特产,通过水陆交通,纷纷汇聚于此。国内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使得营口在1890年就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

显然,到1898年时,经过了37年的发展,营口港已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贸易港,也成为列强垂涎的一块肥肉,沙俄不会不想独吞这块肥肉。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实现自己拥有远东不冻港的战略梦想(营口港为冬季结冰港),避免引起英国等列强的不满(在此之前,为了平息英国、日本等国对俄国租借旅大的不满,沙俄已经在利益方面对其做了让步),沙俄在划定中立区北部边界时,就改变了原来的初衷。今天,审视这个原始划界方案,我们既感慨沙俄的处心积虑,更体会到领土任人宰割的屈辱和愤慨。这,也正是档案的魅力所在。

1898年,可谓旧中国又一个灾难之年。继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租期99年的《胶澳租界条约》,将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之后,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的签订,为沙俄日后独霸中国东北做了铺垫,这也刺激了其他列强,他们纷纷效仿沙俄,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新一轮狂潮。就在中俄《旅大租地条约》签订的第二天,英国政府即电令驻华公使窦纳乐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卫的照会,并于1898年7月1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租期仿照俄国租借旅大的期限,亦为25年。当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九龙半岛99年。法国也不甘落后,于当年11月16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广州湾租界条约》,租期99年。这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更加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