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塞上江都乃灵州 河西走廊是故乡
炎热的天气严重影响了汉军的行军速度,就这样一路拖拖拉拉前进。行军路上,萧淑沂倒是挺开心的,这下日日和夫君在一起,也不用处理政务。每天走上二十里,乘凉、看大漠、看日出日落。太傅姜成信居然觉得还行,笑呵呵地告诉大家,在塞北呆久了,这种鬼天气能够适应。七百里路行军三十多日,八月中才到灵州。
汉朝大军一到灵州,原先也没有多少军队的楼兰人就撤退了;说是绕到敌后的李彝景也销声匿迹了。承讯心想,这小子别是有了七、八千军队跑了吧?灵州之危让承讯有些困惑。慕容彦超有三万朔方军,阮龙的援军二万,共计五万军队,楼兰军队有多少呢?压根就不知道,也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休息两日之后,慕容彦超自告奋勇,要带皇帝四处看看,承讯也很有兴趣,于是一行数十人先到黄河边。慕容彦超介绍,灵州东面有黄河,西北面和正西面是巍峨的贺兰山挡住了无情的沙漠。黄河和贺兰山共同造就了这块荒原上的绿洲。灵州是方圆数百里内唯一适合大范围农业耕种的地方,被称为“塞上江都”。
看过黄河,又折返往西面的贺兰山而去。沿途郁郁葱葱,一片片绿色的麦田,还有开始抽穗的高粱,与从夏州行军到这里一路上的戈壁与荒野景象迥然不同。到达贺兰山口,慕容彦超向皇帝汇报,这里有大汉驻军,以防御企图越过贺兰山进入灵州的游牧部落。既然有驻军,承讯想去看看部队,又想到什么犒赏之物都没带。慕容彦超大呼,“不碍事!陛下能来就是将士们莫大的荣幸。陛下先行,我这就让人回去准备犒军酒肉。”
在慕容彦超的引导下,承讯、张浦、董羽和丁力进入驻军军营。将官和士兵本以为节度使大人来了,立即整军迎接。接到通报方知圣驾莅临,立即群情激昂。
没有酒水、承讯只好靠老一套——演讲来鼓舞士气。
将士们!贺兰山是国家西北的屏障,无数的英魂把生命留在了这里,捍卫着中原的安宁……你们就是英雄!洋洋洒洒几分钟的脱稿演讲令守边将士振奋不已,高呼万岁。
看过了驻军要地,承讯方知,以慕容彦超代冯继业是多么英明的决定。当初只是单纯地为了掌控各地节度使,现在才知道灵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扼住了贺兰山口,西北强悍的游牧部落就很难进入中原。为了更好地保护灵州,夏州、宥州必须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
当然在这里也不能怪刘承讯以及前面的中原王朝统治者们没有战略眼光,这么晚才认识到这一点。以前,正北方的契丹国没事就来个中原数州游,到了后晋灭亡的时候,更是来了个中原深度游。京师都毫无安全可言,灵州的重要性又有谁会关心呢?
出了驻军军营,向北望着雄伟的贺兰山,慕容彦超提出想和皇帝单独谈谈。承讯应允了。慕容彦超向皇帝私下请求,征讨楼兰一定要带上他。承讯觉得灵州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慕容彦超刚掌控朔方军,还是留守比较好。慕容彦超恳切跪求,“贺兰山外是我们的祖先战斗过的地方。臣希望能和陛下一同踏过贺兰山,走我们祖先来时的路。”
慕容彦超这一说,承讯心中有一个长久无解的疑问又回想了起来——我和慕容雪怎么就成了堂兄妹呢?这个结果承讯已经接受了,成因却一直困惑着他。承讯问慕容彦超,“叔父确定是我们的祖先吗?”慕容彦超告诉皇帝,“先帝的父辈和臣的父辈都在贺兰山外的河西生活。各部族之间相互联盟又相互征讨,打打杀杀,抢夺财物,也包括女人和奴隶。直到后来,中原战乱,唐朝朝廷派人到河西招募军士,各个首领就带着部落之人迁徙进入中原。”
原来如此,承讯笑笑,我正纳闷,这淡淡的乡愁来自何处呢?原来,我的祖先也曾经生活在河西走廊啊!承讯问,“贺兰山外还有多少汉人部族?”慕容彦超看着皇帝,心想,先帝从来都是以汉人自居的,看来从没有告诉过皇帝陛下关于沙陀人的事情。慕容彦超只好说,“贺兰山外还有很多汉人的,东西楼兰之间的归义军主要都是汉人。”承讯记得,曾有这么个势力对大汉称臣,还到汴京朝贡过,却没有弄清楚归义军到底在哪里。不管怎么说,既然慕容彦超恳请随驾出征,承讯答应了。
直到九月初,李彝景到灵州来报到了。他向皇帝进献东楼兰山岐王人头及一千余名东楼兰俘虏,还有驼马千匹。李彝景向皇帝汇报,他绕到楼兰人后方,伏击了后撤的楼兰军,只可惜没有生擒或者击杀大可汗。他惋惜的语气,说得情真意切。承讯心想,太傅说的不假,这匹狼放出去咬楼兰人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于是加封李彝景为同平章事、平西大将军。
二日后,李彝景来向皇帝建议,如果要征讨东楼兰,现在出兵正合适。再晚些,天气会快速转冷。东楼兰东部主要是党项各部,希望皇帝能考虑让他当先锋,一路收降党项人、快速击破楼兰。承讯对东楼兰的地理很有兴趣。谈起这方面,李彝景也是个半调子,开始巴拉巴拉讲古。
当年汉武帝刘彻与匈奴进行的战争,主要就是争夺河西走廊。当匈奴战败丢掉河西走廊的时候,有句匈奴歌谣唱,“失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显示了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的悲痛。而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就是在这里建功立业。汉武帝在这里建立了酒泉、张掖、凉州等州。这些说了等于没有说,史书上有很详细的,承讯也都知道。
后面总算有点有用的消息了。李彝景介绍说,河西走廊西至嘉峪关,东到贺兰山,都是属于东楼兰的。再往西的情况李彝景也不清楚了,只说,听说西楼兰的国土要比东楼兰大。从灵州到嘉峪关要走很远很远,估计和到汴京差不多远。承讯心里一估算,怕是有二千里路。李彝景建议皇帝陛下从灵州沿着黄河而上、取兰州,沿着灵州→兰州→凉州→甘州→嘉峪关的路线,打到东楼兰的王帐(都城)甘州,消灭东楼兰。
听完李彝景的建议,承讯让他回去再休息休息,准备择日出征。承讯召集随行重臣商议攻打东楼兰的事情,并把李彝景建议的线路说给众人听。慕容彦超直接把这个方案否决了。为什么呢,灵州到兰州路途遥远,而且兰州古称金城,意为固若金汤之城。攻下兰州怕已入冬,只能再等明年开春再攻凉州、甘州。
慕容彦超建议,从灵州可以直接攻打凉州,只要扼守一地就可以防止楼兰人断我退路。承讯忙问,“此乃何地?”慕容彦超禀告,此地是幕僚告诉他的,现在无名。按照探子绘制的简易地理图来看,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地位。东楼兰人也刚刚取得河西走廊东段,因此还没有意识到此处的重要性。慕容彦超继续说,可以让鲜卑吐谷浑攻打兰州,使得兰州的敌人无法回援凉州和甘州。
听慕容彦超一分析,承讯决定采用快速的进军路线。确实,河西走廊距离太长,不能拖拖拉拉。于是下令,三日后进兵东楼兰,各人回去准备。
九月十日,一切准备就绪。以李彝景八千党项骑兵为先锋,以慕容彦超的朔方军二万为前军,皇帝统帅禁军和高行周部九万大军兵发东楼兰。由于先在银州惨败,又在后撤途中被李彝景伏击,东楼兰并没有在贺兰山西麓留下多少军队。李彝景奋勇争先、一举突破楼兰人简易的防守,汉朝大军前军和主力顺利突破贺兰山口,进入东楼兰的国土。
此时此刻,谋臣和大将们谈笑风生。萧淑沂兴奋异常,说道:“陛下,还记得在上京说过的那句话吗?”
承讯问:“什么话?”
萧淑沂笑着说道:“陛下,淑沂曾经说过要和陛下一同踏破贺兰山,收复河西走廊。现在我们正从贺兰山口走过。”(注:宁夏的贺兰山名气更大,不过岳飞《满江红》中“踏破贺兰山阙”指的是河北的贺兰山。)
这么一说,承讯也有点激动了。故乡啊!你的子孙又回来了!遥远的嘉峪关已然在望。
楼兰人在这里建立了两个国家,都自称“楼兰”。西楼兰国占据了延续到中唐时代的西域都护府的广大领土。以东昌为都城,国土面积九十多万平方公里。地方不小但是多为荒漠,只有河西走廊的末端和零散分布的绿洲有牧民常驻点,人口约有百万。东楼兰国东临汉国朔方军领地,西至嘉峪关,南临青藏高原,北临汉国(原辽地)荒漠,以甘州为都城,人口约有五十余万。东西楼兰其实并不接壤,两国之间还有一个聚集了大量汉族人的归义军。首领张烁受封归义军节度使。只是当下的汉朝朝廷只知道西域还有一个属地归义军,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归义军到底在哪里,纳贡请封又不要成本,皇帝刘承讯就只管封呗。
楼兰人久居漠北已有百余年。楼兰国本有数百万人口,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可是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大唐衰落,楼兰也在衰落,仅有辽东一隅之地的契丹人兴盛崛起。历史让人唏嘘不已,一个衰老的巨人——大唐帝国轰然倒下,同一年,契丹族的新英雄耶律阿保机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即便如此,刚刚崛起的契丹国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胆量向大唐的继承者朱氏梁朝开战,而是盯上了地域宽广的楼兰国。
新兴的契丹国将楼兰人打得一败涂地,大量的楼兰人被契丹人俘虏成为投下户(奴隶)。契丹的持续西侵使得楼兰人逃离家园。一部分楼兰人一路南迁,越过大漠来到了河西走廊,建立了东楼兰国;另一支则向西南方向迁移,建立了西楼兰国。
现在,承讯踏上了东楼兰国的地界。这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和部落,因此,民族的观念很淡漠,部落的观念更深入人心。正如慕容彦超所说,这里也曾居住着鲜卑人和沙陀人。
东楼兰南面青藏高原上的鲜卑吐谷浑,先后被中原梁、唐、晋、汉封为西海王,一直是中原对抗河西敌对势力的急先锋。他们与楼兰人势同水火,曾经为了争夺河西走廊数次兵戎相见。
楼兰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夏州之战,使得楼兰人丧失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而且都是青壮年。此时的东楼兰已经危在旦夕了。
此时,萧淑沂想起了些什么,她问承讯:“陛下还记得萧平喜吗?”
承讯看着萧淑沂说道:“好像有点印象,就是在上京投靠大汉的那个吧。”轻描淡写一语而过。
其实,承讯又怎么会不记得萧平喜呢?萧平喜表面是降故主萧干、萧淑沂,再降汉;实际上则是真心降汉。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没有改变的是多疑的性格。承讯让萧平喜在塞北中书令府掌管军权,表现上看是对萧干的一种信任,其实是放了一把利刃在萧干的身边。
张浦曾经善意的提醒皇帝,萧氏一个身居皇后,一个掌控塞北的大权,是不是不太合适?承讯只是跟张浦笑了笑,说道,“如果朕连萧干都不相信,还有谁能用呢?”张浦也没有多说,毕竟萧干是国舅。张浦当然不会知道,要是萧干想造反,怕是连中书令的门都出不了。
萧淑沂说道:“陛下,萧平喜本是楼兰人。”
承讯早知萧平喜的身份,却故作不知,问道:“他怎么会是楼兰人呢?”
“陛下,诸位大将军。我父曾经追随耶律阿保机、数次征伐楼兰,俘虏上百万楼兰奴隶。契丹人把楼兰人打得一败涂地。原先的楼兰国是被契丹灭掉的。他们犹如丧家之犬,迫不得已逃至这里。”
萧淑沂说这些话是用来鼓舞将士们士气的,是告诉大家,楼兰人在契丹人面前不堪一击,而我们在契丹辽国面前是胜利者。小小楼兰根本不在话下。同时,萧淑沂的话也从侧面解释了萧平喜为什么会直接投靠皇帝,而不是萧氏。灭国之恨还留在萧平喜的心中。他利用送石氏任务的机会,私下面见皇帝,向皇帝表明心迹,说明自己的经历,愿意永远效忠大汉、效忠陛下。那时候,承讯一面接纳了萧平喜,另一面再次深刻感受到先帝的金言,“乱世之中,众人皆有各自打算,凡事需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