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定鼎中原建汉国 有情儿女成姐弟
天福十二年四月,决心已定,刘知远任命兄弟刘崇为北都留守,任命史弘肇为先锋,亲率大军乘中原空虚之际渡过黄河直取洛阳。晋国监国契丹人萧干与李从益母子商议,命晋将高行周带兵抵御。听说高行周为帅,面对这个一代名将,刘知远没有必胜的把握,与众将商议军情。有人主张速战,有人主张围而不攻,直取洛阳。
高行周,出身军伍世家,少时效力燕王刘仁恭和刘守光父子,后归附晋国李克用父子,在后唐灭梁战役中屡立战功,迁端州刺史。高行周为人正直,后唐皇帝李存勖向大将李嗣源索要高行周,但又担心李嗣源不悦,便让人暗中以利禄引诱高行周,结果被高行周拒绝。后来李存勖遇害,李嗣源称帝,就非常信任高行周。作为后唐大将,高行周大败契丹辽国。后唐自李嗣源死后,其子相互攻伐,石敬瑭联合契丹共灭后唐,建立后晋。石氏父子对高行周也算重用,又随石重贵数次平定叛乱,抗击辽国入侵,战功显赫。后晋北伐,杜重威拒不发兵,辽军大军南下,高行周兵败瀛洲,石重贵忙以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让他与符彦卿一同驻守檀州,防止契丹铁骑南冲。一是兵少,二是檀州未破,东都已亡,高行周被迫降辽。
此时的刘知远对这个儿子已经非常信赖了,见承讯不语,问承讯:“皇儿,你说怎么办?”
承讯说道:“可遣一使,由父亲亲写书信一封,述说当年并肩作战之谊,理解高行周被奸人所害降敌的无奈,阐明今日之厉害,许其高官厚禄。”
承讯认为,高行周屡次为后唐和后晋击败辽国,后唐虽然对他有恩,那只是后唐明宗李嗣源,李从益母子又有何德何能呢,更何况这两母子只是契丹人的傀儡,高行周根本无心恋战。
承讯又道:“如若高不降,可令史弘肇部与其周旋,大军直奔洛阳和东都。”
于是刘知远亲写书信一封,由承讯力荐张浦出使。正如承讯所料,两次亡国之恨将士们都恨死辽国人了,怎么会愿意帮助辽国抵御汉军,部将们都在劝说高行周不能为辽国卖命,更有亲信大将和儿子高怀德都劝高行周,毕竟大家都曾在晋庭同朝为官,虽然没有深厚的交情,但也是相互敬重,相处融洽,不如派人和汉国皇帝刘知远谈谈,归附汉国。
高行周此时正进退两难犹豫中,不知是迎战、求和还是归顺,听闻刘知远使者到,赶忙接见。看完刘知远的亲笔书信,加上张浦又特别能说,先把高行周一顿猛夸,然后又劝说高行周,你多次打败辽国人,耶律德光用你只是权宜之计,皇帝和魏王都很敬仰数次征战击败辽国的高大人,希望与高大人联合取洛阳和东都。高行周问张浦,如若他不降,汉军会如何?张浦笑道,魏王已决策,如若高大人不降,可令史弘肇部与其周旋,大军直奔洛阳和东都。史弘肇这个人高行周是清楚的,能不能打过是个未知数,等到未知数变成已知数,汉军的大旗早已飘扬在东都城上了,可见汉国是有高人的。
张浦也是很精明的,他先是提到魏王很敬仰高大人,又提到决策是魏王做的,就是想着高行周如果归顺汉国,要把他拉到魏王这一边。高行周其实早已下了决心,只是礼节性顺口问问,于是高行周说道,罢了,请回去转告大汉皇帝,高行周愿意归降。于是召集主要部将,手下大将们均赞同归顺汉国。
两日后,高行周与史弘肇会师,攻克洛阳。高行周与史弘肇又奉命率军杀奔东都,东都仅有三千辽兵,高行周与史弘肇兵到东都之时,东都留守萧干还是率军抵抗,早有百姓一拥而上,冒死打开城门。城门既开,汉军一拥而上杀死辽军一千五百余人,俘虏辽军一千五百余人,又冲进皇宫将李从益母子和辽国留守北枢密使萧干一同俘虏。
六月,刘知远的大军进驻东都。承讯本来是按照父命去审讯辽国留守萧干,看看能不能获得一些辽国军情,和萧干闲聊之中发现此人非常仰慕中华,对汉家文化了解颇深。承讯对萧干产生了惺惺相惜的好感。本要按照苏逢吉、史弘肇的建议就是杀了萧干等契丹一千五百余人,承讯多次力争,刘知远采纳承讯建议,赦免萧干,一千五百余人留去皆可。
承讯也不是感情用事,不光是因为感觉萧干这个人还错,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萧干毕竟是辽国大族萧氏的直系,杀了萧干不是直接打辽国皇帝的脸吗,这可比杀个叛将重的多,很可能又倒逼辽军再次南下。承讯亲自将萧干送至黄河岸边,萧干向承讯表示了对其救命之恩的感激,表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必然不会忘记今日的恩情。
此时慕容彦超也从房州率军赶来与刘知远汇合。原来那日在霸州众人被打散了,慕容彦超收集残部,退往房州暂避辽国锋芒,当然辽军也还没来得及管他。听说北都刘知远称帝,慕容彦超立即在房州也打起来汉国的旗号,并率领部队赶往东都,本想配合刘知远攻取东都,没想到汉国收服高行周,势如破竹一路轻取洛阳和东都。
慕容彦超很快也到达了东都,在朝堂之上拜见皇帝刘知远,刘知远亲自走下龙椅相迎。父亲的到来让慕容雪十分开心,听说皇帝亲自走下龙椅迎接父亲,可见两人感情很好的,这下跟承讯的事情肯定没问题了。
慕容雪向父亲讲述着自己自突围以来与承讯相遇以来的境遇,不愧是鲜卑人,豪放与直爽的她兴高采烈地告诉父亲她想做太子妃。
听到女儿想做太子妃,慕容彦超沉默了良久,说道:“雪儿,你不能当太子妃。”
“为什么?因为我是鲜卑人吗?鲜卑人就不能做汉人的太子妃吗?”慕容雪不解地问道。
见父亲不说话,慕容雪又说道:“难道也像二姐那样,父亲以前帮我订婚了?怎么,也没听说啊。再说了,订婚退了不就行了。”
慕容彦超无奈地说道:“你的奶奶也是皇帝陛下的生母,陛下和我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你们是姐弟啊。”
刘知远和慕容彦超关系是很好,好到超出了慕容雪的想象。同母异父的兄弟,这正是刘知远和慕容彦超一直生死与共相互扶持的原因。但是这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无论刘知远,还是慕容彦超都从不向人提起。听完这句话慕容雪痛哭不已,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人世间的悲痛莫过于此。
你可以跟天斗,可以跟地斗,但是命运把两个不同民族、不同姓氏、从不相识的有情人定格成了堂兄妹,这还怎么斗。她受伤了,但是她能想到的依然是承讯。承讯见慕容雪满面泪水来,赶忙说道:“雪儿,怎么哭成这样了啊。”
慕容雪双手抱住承讯,放声大哭,“承讯,我们是姐弟,我当不成太子妃了,呜呜呜呜。”
承讯一边困惑着,一边安慰慕容雪,但是对于这件事,两人均无可奈何。
快速定鼎中原后,汉军迅速扩展地盘,填补辽军退走造成的真空。大局初定,现在所有晋朝的外衣都是多余的了,是建立属于自己王朝的时候了,刘知远召集刘承讯、苏逢吉、苏禹、杨邠、郭威和张浦商议国号之事,此时的张浦因魏王刘承讯的关系以及劝降高行周之功被封为同平章事。
刘知远现在很自然地第一个问承讯,承讯道:“儿臣以为国号宋为首选,国号汉次之。自古刘姓一共建过两个朝代(当然他忘了匈奴刘氏的赵国),一个是刘裕所建南朝宋,也曾气吞万里如虎,唯一不足就是宋强盛时期很短,缺乏霸气。汉朝倒是更具霸气,然而距今甚远,现在南越刘氏已建国号汉,跟他们叫一个国号似有不妥。”众人各抒已见,宋嘛,确实没啥名气,汉嘛,确实已经有一个了,燕、赵也不合适,最后皇帝刘知远拍板就选国号汉。
又说到年号之事,苏禹建议可改元乾祐,乾坤即为天地,乾就是上天的意思,祐是上天庇佑。乾祐即可意为大汉天下乃是天命所归。众臣皆表示赞成,唯有承讯极力反对,他的意思是现在天下初定,关中和河东重镇邺城都不在掌控之下,秦州又已降蜀,淮河以北尚未统一,乾祐太过张扬,宜取乾宁为好,天下安宁百姓乐业,更加亲民抚慰人心。皇帝刘知远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乾祐为佳。看两次均不如儿子之意,皇帝刘知远最后向诸臣表示,正式登基为汉天子之日即立魏王为皇太子。
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承讯的思维和口才,其实国号汉自然比宋好,因为实际上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陈桥兵变匆匆忙忙当了皇帝,赵普呢又是个半调子军师,说皇帝当过宋州军节度使,就叫大宋,手下呢一帮武人自然都说好。人家曹操魏王国号魏,孙权吴王国号吴,刘备汉中王国号汉,司马炎晋王国号晋,刘裕宋王国号宋,……,这宋州军节度使这实在有点尴尬,有点生搬硬套的意思,赵匡胤还当过殿前都点检,还能国号殿啊。当然啦,赵普在那个时代还是很厉害的,成王败寇吗,反正没遇到对手。
其实后来赵匡胤也后悔了,宋,春秋战国宋,反正数百年窝窝囊囊从未真正强大过;再看南朝刘宋,就是刘裕那会强盛过一时,宛如过眼云烟,到了宋文帝刘义隆一心北伐,给鲜卑拓跋焘打得边跑边回头看追兵近了没有——“仓惶北顾”。年轻人没经过打打杀杀,魂吓没了,再也不敢甚至提都不敢提北伐了。不像人家曹操,先是给杀得败走华容差点吃关羽一刀,后来又给马超杀得割须弃袍,但是只要没死,过一会又来了。辽国皇帝耶律德光,可不也是,第二次晋辽之战,给晋军杀得弃战车,骑骆驼逃命,回去气得把数百将军一顿大板子,颇有仓惶南顾的意味,但是呢没死,几个月后又来了。所以宋,实在没有什么霸气,秦、汉、唐哪个不比宋强,即便齐、魏也不输给宋啊,或者索性学陈霸先干脆就建国号与帝姓一样就叫赵好了。
再看年号,就是一个名字,几千年来你说咸宁(晋武帝司马炎)、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三个年号那个好?根本无从比吗,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图个吉利,所以乾祐和乾宁本无哪个更好。
那么承讯为什么愣说国号宋比汉好,年号乾宁比乾祐好,还说得还这么有道理呢?为何这么坚持想立国号宋、年号乾宁?因为“安全第一”。历史不改心里实在有些不安,到时候会不会还是长子亡,父亲刘知远伤心欲绝一病而亡,二弟刘承佑即位,又过三年大汉终结?于父亲于自己于兄弟,这都不是好事。
现在对他而言形势一片大好,同样从“长子亡后刘知远伤心欲绝一病而亡”的典故来看,封建帝王子嗣甚多,少有这种父亲对儿子如此深爱的,有这样一位皇帝父亲,接班不是十拿十稳的吗。所以他在尝试改历史,历史一改他更有把握接过刘知远的帝位。但是今天他没有成功,历史的车轮仍然不以一个人的意志为改变,在继续滚滚向前。
虽有皇太子的许诺,这本在意料之中。与雪儿的男女之爱变成了姐弟之情,事事不如意,颇有些颓废。出了议事厅,魏王承讯问张浦:“张浦,你说我这样是不是太高调了,凡事还需隐忍和低调些。”
张浦回道:“微臣以为魏王殿下做得对。臣观陛下与殿下父子情深,绝非其他皇子所能比拟,况且殿下是嫡出皇长子,乃是天命所归。殿下不是吕不韦时的赢政,也不是初登帝位的汉文帝。夫预成天子者,需立威。陛下亲信诸臣多为桀骜的征战之将,殿下现有陛下做坚强后盾,当立威震慑群臣方为上策。”承讯点头。
几日后,刘知远自称汉高祖刘邦后裔,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正式称帝。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刮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