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见不得别人好,比忌妒更致命

01 听说,你过得比我好?

先来看几个场景。

场景一:

国外新冠疫情蔓延得很快,形势严峻。两个女人正在聊天:

女人A:“现在美国情况很糟糕啊,感染人数世界第一了,你闺密情况怎么样?”

女人B:“关我什么事?”

女人A:“你们感情不是挺好的吗?”

女人B:“一直以来她的狗屎运最多,考博士、拿高薪、定居海外,也正好让她尝尝倒霉的滋味呗,太顺利的人生多无趣。”

女人A不再说话,表情复杂。

场景二:

前段时间,美股大涨大跌,某同事踩准了时机,狠赚了一笔,于是在微信群里发消息:“兄弟姐妹们,今天下午我请下午茶,想吃什么,随便点!”一时之间,群里热闹起来,各种调侃逗趣,其乐融融。突然,一句话划过屏幕:“平时小里小气的,现在这么大方?我看就是故意炫耀吧,真是缺什么炫什么,省着点儿吧,没准儿明天就跌没了。”

群里顿时鸦雀无声。

场景三:

朋友刚领结婚证,老公帅气体贴、年轻有为,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

亲戚聚会上,朋友一脸幸福地向大家介绍老公,收获了很多温馨的祝福。这时,表姨半开玩笑地说:“你呀,就是命好。金龟婿可得看牢了,不然就凭你那点儿姿色和本事,当心将来他被人拐跑了。”朋友一时无语,众人尴尬不已,最后还是老公解了围。

《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有一段话:“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别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说我也要去那里,而是对别人说,你下来吧,下来吧,也到这泥潭里吧。”当你过得比我好时,我就难以克制地想要毁灭你。

02 比忌妒更低级的情感

上述三个场景中,很多人把这称为“忌妒”,这可就冤枉忌妒了。忌妒存在于三元关系中,指向的是客体之爱(重要他人的爱),是由于被“第三者”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爱,而对这个第三者产生的复杂情感。

比如,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弟弟,抢走了爸爸妈妈对老大的爱,老大对弟弟充满敌意,这是忌妒。

忌妒诞生于俄狄浦斯期。在孩子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叫爸爸的男人:这个人太讨厌了,居然抢走了我妈妈!

忌妒背后,是担心失去客体之爱的焦虑。而“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比忌妒更原始、更低级的情感,叫“嫉羡”。

嫉羡仅限于二元关系中,指向的是爱之客体(重要他人本身):因为你拥有我所渴求却没有的东西,所以我要摧毁你。

上文的三个场景里,虽然没有付诸毁灭的行动,但都存在着言语上的刻薄、攻击和毁灭冲动,属于程度较轻的嫉羡。

再举个例子。曾有个新闻,一个男人因为女友认为两人不合适(不存在第三者)坚持要分手,于是准备了一桶硫酸行凶,最终女友惨遭毁容,落下终身残疾。

在这个案例里,男人因为渴求女友的美貌和爱,而女友不再提供,于是摧毁了女友。这是典型的嫉羡。

嫉羡的原型,存在于母婴二人之间,从出生第一年就形成了这种情感。母亲的乳房是粮仓,可是,母亲的喂养又不可能总那么及时。当婴儿感到饥饿,又没能吃到乳汁时,就会激发起内在一种强烈的被迫害感:你有这么好的乳汁,居然不给我吃,是想故意饿死我,是个坏乳房。

婴儿既依赖乳房,又痛恨乳房,这种无力感让人挫败、愤怒,于是嫉羡就产生了:毁掉你和你的乳房,我就不必如此痛苦了。所以,有时候婴儿会有攻击乳房的现象。

由于嫉羡触发的是原始生存焦虑,“死亡”比“吃醋”的程度要强烈得多,所以,从情感发展轨迹来看,嫉羡比忌妒更低级,破坏性也更大。这种情感内核保存下来,就会形成“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特征:轻则心情不爽、言语打击,重则怨恨丛生、付诸戕害。

03 如何与“嫉羡”相处

很多人说,“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一种“坏”,并对其大加声讨和斥责,其实倒也不必。

人格发育越成熟,防御机制越灵活。“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原始情感在作祟,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每个人的防御能力有所不同。

所以,若是自己总“见不得别人好”,不妨先尝试一下自我接纳。而接纳之后,采取何种方式来处理被激发的嫉羡,才最关键:

毁灭、贬低、隔离都是比较低级的防御方式,损人又损己,应对此保持觉察。

弥补可以让自己暂时进入一个比较积极的状态,但也不是完全靠谱儿。

尝试将注意力回收,专注发展自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也要看见和接纳自身的局限性,学会与局限共舞,这样才能拥有更多心灵的自由。

那身边有“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吗?

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保留着嫉羡的情感,如果对方让你捕捉到了这缕气息,说明对方的防御有破绽,那么这时你就可以观察一下对方的防御方式。

比如,有一次讲座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大家都被主讲人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所打动。这时候,有一个男人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您真是太优秀了,我好嫉羡。所以我决定好好努力,将来和您一样优秀。”

这种“主动暴露”,恰好体现了对方较为饱满的人格,这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但如果对方有毁灭的倾向,比如通过言语攻击让人不舒服,或是有图谋不轨的苗头,甚至有过蓄意破坏的经历,就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要看见对方的“痛苦”,避免激起更大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其保持距离,保护好自己。

当然,不论是自己,还是关系密切的他人,当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耐受嫉羡之苦时,最好寻求专业的帮助,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里,进行人格的修复和成长。

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说:“嫉羡是严重不快乐的来源,相应地,免于嫉羡被认为是满足和平静的心理状态的基础,最终也是精神健全的基础。”

事实上,这也是内在资源和恢复能力的基础。

嫉羡这种原始情感,诞生于摇篮,与人一生的幸福息息相关。

与其总在“见不得别人好”的痛苦里挣扎,不如停下来,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幸福在哪儿?又是什么阻碍了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