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命运的转折

大革命爆发了,席卷整个欧洲,也抓住了贝多芬的心。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熔炉。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入学,听著名的厄洛热·施奈德讲解德国文学,当波恩得到巴士底狱被攻陷的消息时,施奈德在讲坛上情绪高昂地朗诵一首诗,激起了学生们如痴1如醉的热情。第二年,他又印发了一部革命诗集,贝多芬和布罗伊宁的名字正在预约者的名单中。

1792年11月,正当战事蔓延到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土,到德意志的音乐首都维也纳去居住。在路上,他碰到黑森军队正向法国开进,贝多芬受到爱国情绪的鼓舞,在1796与1797两年内,他把弗里贝格的战争诗篇谱成乐章,一支是《行军曲》,一支是《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但他颂扬大革命的敌人也是徒2劳,大革命已征服了世界,征服了贝多芬。从1798年开始,尽管奥地利和法国的关系紧张,贝多芬仍和法国人及其使馆,还有刚到维也纳的贝尔纳多德将军有密切的来往。言谈中他更加坚定了拥护共和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愈发强烈。

这时期,施泰因豪泽为他画的肖像,将他当时的面貌表现得淋漓3尽致。画上的贝多芬显得极为年轻,仿佛不到他的年纪,瘦削的、笔挺的上衣高领使他的头颈显得有些僵直,表现出一副高傲和紧张的神情。他深知自己的价值,他对自己的力量有信心。1796年,他在笔记簿上写道:“勇敢啊!虽然身体不好,我的天才最终会获胜!……二十五岁!不是已经来临了吗?……就在这一年里,我非大显身手不可。”特·伯恩哈德夫人和葛林克都说,他的神情傲慢、举止粗俗、态度抑郁、内地口音极为浓重。可他藏在这骄傲的笨拙之下的慈悲,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才知道。在他给韦格勒写信描述他的成功时,第一个念头是:“比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入窘境:假如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我只须坐在书桌前,顷刻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这多美妙。”接着,他又说道:“我的艺术应当造福于穷人。”

然而痛楚已叩响了房门,且一旦来到他的身上便永不离开。1796年至1800年,他经受着耳聋症的折磨。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作响,他的内脏也受到剧烈痛楚的磨折。听觉日益衰退,一连好几年他对人家隐瞒着这个事实,连最心爱的朋友们也不告诉。为了使他的隐疾不至于被人发现,他避免与人见面,他独自承受这个可怕的秘密。但到1810年,他无法保持缄4默了,他绝望地对他的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门达牧师说:

“我亲爱的、善良的、诚挚的阿门达,我多希望你能常与我相伴!你的贝多芬真的太可怜了!要知道,我最为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感觉到不适,但我没说出来,但此后情况越来越糟……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希望如此,可希望非常渺茫,这类病是无法治愈的。我得过凄惨的生活,回避我所有心爱的人,特别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我不得不在悲凄的隐忍中找寻栖身之地!虽然我曾发誓要超然面对这些祸害,但这又如何容易?……”

他在给韦格勒的信中说:

“我过着一种凄惨的生活。两年来,我躲避着所有交际,因为我不可能和人说话——我聋了,如果我不是现在的职业,或许还可以,但在我这一行里,这是多么可怕的际遇啊!我的敌人们又会说些什么?他们的数目是相当可观的!……我简直痛苦难耐……我经常诅咒我的生命……普卢塔克教我学会忍耐。只要有可能,我愿向我的命运挑战,但有时我竟成了上帝最可怜的造物……忍耐!多令人悲伤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仅有的出路!”

贝多芬在当时一部分作品里表现了这种悲剧性的愁苦,譬如作品第十三号的《悲怆奏鸣曲》,特别是作品第十号的《第三奏鸣曲》中的“广板”。令人诧异的是,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忧郁的,还有许多乐曲,如欢愉的《七重奏》,清澈如水的《第一交响曲》,都折射出一种青年人的天5真。毫无疑问,使心灵适应愁苦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它是那样急需欢乐,当它实际没有欢乐时就自己来制造欢乐。当“现在”过于残酷时,它就选择在“过去”中生活。短时间是无法消灭往日美妙的岁月的,它们不复存在时,光芒还会持久地照耀着。孤身一人在维也纳遭难的时光,贝多芬便在故园的记忆里将自己隐遁起来,那时他的思想都带着这种痕迹。《七重奏》内以变奏曲出现的“行板”的主题,便是一支莱茵的歌谣。《第一交响曲》也是一件称颂莱茵的作品,是青年人对着梦想微笑的诗篇。它是愉悦的、懒洋洋的,其中有取悦于人的欲望和希翼。但在某些段落内,在引子里,在低音乐器的抑扬顿挫的对照里,在荒6诞的谐谑曲里,人们是多么兴奋地在洋溢着青春的脸上与未来的天才的目光对视。那是米开朗基罗在《圣家庭》中所画的幼婴的眼,从中已可窥见他悲剧的未来。

在这些肉体的痛楚之上,附着另外一种痛楚。韦格勒说贝多芬总是怀着一份激昂的热情,这些热情仿佛永远纯洁无瑕。热情与欢娱之间没有丝毫连带关系。现代的人们分不清这两者的界线,实在是他们全不知道热情为何物,也不知道热情的来之不易。贝多芬的心灵里或多或少有些清教徒的气息,他极为厌恶粗俗的谈吐与思想。对于爱情的神圣,他抱着一丝不7苟的观念。据说,他认为莫扎特不可原谅,因为他不惜屈辱自己的天才去写《唐·璜》。他的密友申德勒确信“他一生保持着童贞,从未因任何缺德行为而需要8忏悔”。

这些包括着爱情、痛楚、意志、颓丧和高傲的情绪和内心的悲剧,全部反映在他伟大的作品中: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作品的第二十六号);被称为《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第二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题词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莱采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七号)。而写于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则更多地反映了他在年少时获得的爱情,可以从中察觉出,他的意志在那时占了上风,他脑中的阴郁的思想被这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扫而空,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得到幸福,他设法让自己的不幸得到医治,他渴望治愈不幸,也祈 9求得到爱情,因此心中充满了希望。

写作指导

什么是场面描写?

这是一种对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众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手法,经常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阅读思考

1.贝多芬在大学期间都经历哪些事?

2.贝多芬此时的作品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

词语积累

如痴如醉 徒劳 淋漓尽致 缄默 天真 荒诞 一丝不苟 忏悔 祈求

注解:

1指对人或事物过于沉迷或陶醉而不能自拔,神志恍惚。

2无益地消耗力气。

3形容文章或讲话等表达得详尽细致、充分彻底。

4闭口不说话。

5心地单纯,性情直率。

6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7一点也不马虎。形容做事认真。

8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

9形容恳切地希望或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