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企业的发展困局
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从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物流配送、市场销售,大多数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处于最低端,其附加价值较低。然而,中国生产的产品被贴上外资品牌的标签后,价格却能翻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这些外资企业甚至还拥有自主调价权。
一家苏州包装厂,其商业模式,是中国传统生产制造企业采用的典型商业模式,即从上游造纸企业购买原材料生产加工后,卖给下游印刷厂。从上游批发原材料需要现款提货,下游卖给印刷厂需要先货后款。企业对上游没有话语权,对下游也没有控制权,与竞争企业相比也没有优势可言。而且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利润变得越来越少。
传统制造业的困境
很多企业的经营都遵循买设备、建厂房、搞生产、做销售的流程。这个商业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中国企业学会了,肯定不能持久。
中国制造企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研发不足。在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很少,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却仅为5%左右。
第二,制造人才不足。在丰田公司的工厂里,很多工人可以提出让工程师咂舌的改进建议,而在中国的大部分工厂里,很多工人职业素养较差,甚至连操作都无法严格执行。中国制造人员数量超过1亿人,如果其平均教育水平无法得到保证,那么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就很难提高。
第三,经营思想落后。制造工厂是不能被称为“企业”的,它只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工厂能够存活,得益于企业外包。但是,随着制造业的进化,大型的“工厂式”企业将从中国逐渐消失。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在中国考察后发现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基于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根本没有形成可靠的商业模式,中国企业要获得真正的竞争力,迟早要将关注的重点转为商业模式创新。
马云认为,实体制造业不会消失,只有落后的制造业才会消失。当前,企业遇到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思想变革。未来10年到15年,传统制造企业将会非常痛苦。依靠传统资源消耗得以生存的企业,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