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体鞍马”
2001年3月20日,二年级的张露和赵艳正在玩“跳鞍马”。动作灵敏的赵艳说:“我就想当一名运动员,到许多地方比赛,到奥运会上去拿牌牌儿。”
每周一节的体育课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寨子峁小学张华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特点,指挥他们开展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和其它所有的山区小学一样,由于体育器械非常缺乏,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沙包、手绢和麻绳等都成了他们难得的“体育器材”,孩子们利用这些进行着甩沙包、丢手绢、跳绳等项目的训练。一部分孩子则不需任何器材,开展“跳鞍马”“闯城门”等活动。正是这些在我国乡村延续了一代又一代融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体育活动促进了山村孩子的健康成长。
心酸的开心
现代城市里无论哪一所学校,体育设施都是相当齐全的。可是,我们却看到在20年前革命老区延安的一个山沟沟里面,小学生上体育课连最起码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体育设施都没有。
尽管这样,孩子们仍然最开心:一个学生抱膝弯腰充当鞍马,一个学生奋力一跳,抱膝的穿着蓝黄相间的衣服,一丝不苟,跳马的穿着红裤红袄,犹如一团火焰扑面而来。一实一虚的竖构图,起跳时飞跃的一瞬,传递着孩子的快乐,读者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勾起心中的温暖回忆与心酸的开心。后背景的黄土,简陋的房屋准确地交待了环境。因为贫困,他们没有校服,没有体育设施,这就是当时山区孩子们的现状。但是贫困却无法阻拦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
如今,延安已整体告别绝对贫穷,那里的学校一座比一座漂亮,体育设施也很完善,这幅照片已成历史。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新华社高级记者、摄影部副主任 兰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