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相遇绶草

我喜欢去百度欣赏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当我第一次在百度见到绶草的花,简直要惊呼出来: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想象中,如果是在河边的草地上看到绶草的花,定要向河水中张望一下,看看是否有下凡的仙女,偷偷地在清澈的河流中沐浴,说不定,那美丽的绶草花朵正是仙女刚刚脱下的霞衣,暂时丢在草地上,很快又会被仙女携走。

俗话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原以为怕是此生都难见一面的绶草,竟然在曹妃甸有缘相遇、相识。

混在杂草丛中,绶草的茎与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被其他草色淹没得全无踪迹,但是,花季来临,她那超凡脱俗的美,我称之为“孕育在一朵花中的曲线美”,经过鲜艳而明亮的粉红色渲染之后,连整片草地都顿然蓬荜生辉。

绶草的花葶生于茎的顶端,直立成一根稍带螺旋状的柱子,长10~25厘米,精致而小巧的粉色钟状小花,一朵紧挨着一朵,斜向上方螺旋状排列于花葶之上,仿佛一群在直立的钢管上表演杂技的少女,任谁见了都不能不惊叹造物主的精湛,大千世界的美妙。花朵排列的方向,有的向左旋,有的向右旋,不拘一格。唯一的缺憾就是花太小,需要凑近了才能勉强看清花的构造。最好能准备一个放大镜,如果你想仔细欣赏花冠部分的话。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别致的外形已经称得上得天独厚,魅力无穷,不能再求全责备。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绶草属约有50个野生种,大多原产在北美地区,少数分布在亚、非、澳及南美洲;《Flora of China》记载我国有3个种,除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外,还有香港绶草(S.hongkongensis)和宋氏绶草(S.sunii),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绶草这个种。同属大多数种类都开白色花,绶草是其中为数不多的能开粉红色花的种类。我在曹妃甸看到的绶草就是开粉色花朵的,想来白色的花,绝不会有把整片草地都渲染得蓬荜生辉的效果。

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Pers.)Ames],其拉丁文名称以及中文名称,均与它花序的螺旋状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属名Spiranthes的意思就是“螺旋状的花”,种加词sinensis表示“中国”(因为本种的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广东)。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知晓了这种可爱的野花,并把它写入了《诗经》。《国风·陈风·防有鹊巢》中写道:“邛有旨苕,防有鹊巢。中唐有甓[pì],邛[qióng]有旨鷊[yì]。谁侜予美?心焉惕惕。”这里的“鹝”,通“虉”,一种杂色小草,即绶草。

绶草为兰科植物,有根数条,指状,肉质,簇生于茎基部,因其肉质根与人参相似,再加上花朵的排列如同一条龙盘在柱子上,故而也有“盘龙参”的俗名。我国民间常以其根和全草入药,目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绶草/庞博 摄

绶草的茎较短,近基部生2~5枚叶片。叶片宽线形或宽线状披针形,直立伸展。绶草的萼片也很有特点,下部靠合,中萼片狭长圆形,舟状,长4毫米,宽1.5毫米,先端稍尖,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偏斜,披针形,长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稍尖。花瓣斜菱状长圆形,先端钝,与中萼片等长但较薄;唇瓣宽长圆形,凹陷,长4毫米,宽2.5毫米,先端极钝,前半部上面具长硬毛且边缘具强烈皱波状啮齿,唇瓣基部凹陷呈浅囊状,囊内具2枚胼胝体。花期7-8月。

据说,作为被子植物第二大家族(第一当然是菊科)兰科中的一员,绶草可能是全国范围内最为“泛滥”的一种野生兰花,它的自然分布范围相当辽阔,北至西伯利亚,南至澳大利亚,西至中东的阿富汗境内,向东一直至日本均有分布记载。在我国境内也是几乎全国各省区均有,喜生于山坡或灌丛林下、草地、河滩或沼泽等比较湿润又向阳之地。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分布”仅仅是指其行迹所到之处,并不表示其密集的程度,就好像我们常说的“可能性”,并不代表“现实性”一样,所以,如果你有幸在曹妃甸见到绶草,请务必珍惜。

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