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武将:赵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遵从仁政

桓灵时期,外有蛮族侵扰,内有流民反叛,家家思乱,人人自危。为抵御贼寇,世家大族纷纷组织乡勇,建立私人武装,称为私兵。私兵农时为民,战时为兵,农闲时讲武习兵。东汉农书《四月民令》记载:二月“顺阳习射,以备不虞”;三月“警设守备,以御春饥草窃之寇”;八月“凉燥可上弩,缮治檠锄,正缚铠弦,遂以习射”;九月“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董卓西迁后,皇权衰微,群雄割据局面形成。“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许多私兵都由兵长带领另寻明主。私兵的兵长称为渠帅,一般由世家大族中精武之人担任。三国时期,许多著名将领都是渠帅出身,如李乾、许褚、鲁肃等等。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载: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载: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载:

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后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宁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

赵云登上历史舞台的方式与此类似,初平二年(191年)冬,赵云率众投奔公孙瓒。《云别传》:

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

《三国志》中,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就是高个子,值得在传记上写上一笔。比如刘备身高七尺五寸,诸葛恪身高七尺六寸,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三国志》中,同样身高八尺的还有诸葛亮、董袭、满宠等人,身高最高的是王裒:八尺四寸。

三国时一尺究竟多长说法不一,《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综合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得出结论:“魏武帝令杜夔定音律,杜夔以当朝日常用尺定律,经与新莽铜斛尺校测,一尺之长当在24.2厘米,至景元四年刘徽校大司农铜斛,得铜斛尺也正合24.2厘米……因大司农铜斛尺测算精确,可作为这时期一尺的约定值。”按照一尺为24.2厘米的说法,赵云“身长八尺”折合193.6厘米。这个身高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是高个儿,同样是身长八尺的董袭,“(孙)策见而伟之”。

三国是个看脸的时代,公孙瓒因“有姿仪”受到郡守器重,曹操因“自以形陋”担心不足以威震匈奴。《赵云传》记载赵云“姿颜雄伟”,这个相貌非常具有领袖气质,可以帮助赵云在那个时代获得更多机会。

与普通的渠帅不同,赵云率领的部队中,有义从也有吏兵。义从原指胡、羌等外族归附者,后来也指自愿从军者,《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曰:“坚时乌合义从,兵不如虏精,且战有利钝。”《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曰:“飞白祖,听宁之县。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

吏兵指州郡的官兵,只有本郡官员才能统领吏兵,《三国志·魏书·公孙度》载:“伪使者张弥、许晏与中郎将万泰、校尉裴潜将吏兵四百余人,赍文书命服什物,下到臣郡。”《三国志·魏书·梁习传》载:“昔为本县主簿,值黑山贼围郡,登与县长王隽帅吏兵七十二人直往赴救,与贼交战,吏兵散走。”赵云为本郡所举,统率本郡吏兵,身份肯定经过郡政府认可。

赵云绣像

当时的冀州,有两股较大的势力,一是公孙瓒,二是袁绍。公孙瓒的官职只是奋武将军,而袁绍则是赵云所在冀州的州牧。赵云为什么没有选择袁绍呢?这也是公孙瓒见到赵云后问的问题。《云别传》: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赵云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没有恭维公孙瓒,也没有贬低袁绍,只表明自己遵从仁政,救民水火的决心。到了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的确比袁绍做了更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从高祖父袁安开始,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权倾朝野。袁绍是司空袁逢的庶子,袁术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汉灵帝时期,袁绍以大将军何进属官的身份担任侍御史,不久升迁为中军校尉,一直做到司隶校尉。灵帝死后,袁绍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铲除宦官,结果引狼入室,致使董卓专权。袁绍公开反对董卓,后担心被害逃到冀州。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袁绍自号车骑将军,担任盟主。虽然贵为联军盟主,但袁绍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安邦定国,而是称霸图王。关东联军聚集在酸枣(今河南延津县以北十五里处),袁绍畏首畏尾,不思进取。曹操劝袁绍出兵,说“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袁绍不听,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欲与董卓分庭抗礼。袁绍曾得到一块玉印,常常举起向曹操炫耀,曹操笑而不语,彻底看清了袁绍与董卓其实是一路人。

袁绍绣像

初平二年(191年)春,破虏将军孙坚长驱直入,先后击败华雄和吕布,董卓迫于压力西迁长安。袁绍并未派兵追赶,而是开始谋求霸业。袁绍认为冀州南据黄河,北阻燕代,可以因之以争天下,决定从冀州下手。时任冀州牧的韩馥是袁氏的门生,袁绍派荀彧的兄弟荀谌游说韩馥。韩馥是个胆小鬼,在荀谌的威逼利诱下,将冀州拱手让给袁绍。不久,韩馥又认为袁绍要加害于他,跑到厕所里用小刀自杀。

荀谌游说韩馥时吓唬他,公孙瓒来到冀州,是为了夺取冀州牧。

公孙瓒绣像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虽为官宦子弟,但因庶出仅在郡中担任抄写文书的小吏。公孙瓒长得好看,声音洪亮,能言善辩,受到郡守赏识,娶郡守女儿为妻。郡守派他到大儒卢植处学习,期间与刘备成为同学。回来后,公孙瓒以郡吏身份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因战功先后担任涿县县令、骑都尉、中郎将、奋武将军。初平二年(191年)秋,公孙瓒受袁绍之邀,率兵讨董,进入冀州。后因从弟公孙越被袁绍部将周昂射杀,与袁绍交恶,屯兵磐河,伺机报仇。

公孙瓒有两个功绩,一是赶走乌桓,二是打击黄巾。

中平(184—189年)年间,乌桓胡反叛,勾结反贼张纯进入冀州,四处烧杀抢掠。公孙瓒率兵反击,将乌桓赶出境内。为了斩草除根,公孙瓒追亡逐北,出卢龙塞,深入辽西,多次与乌桓大战,险些丧命。公孙瓒与从骑皆乘白马,自称“白马义从”,乌桓人彼此提醒,遇到骑白马之人不可与敌。乌桓人以公孙瓒的画像为靶子练习射箭,射中就欢呼雀跃。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公孙瓒彻底击败乌桓,逼得乌桓远走柳城。

刘备绣像

初平二年(191年)冬,青、徐二州的黄巾余党三十万人进入冀州,欲与黑山军联合。公孙瓒率兵两万,在渤海东光大破黄巾贼,斩杀三万余人。黄巾贼渡黄河逃走,公孙瓒趁其半渡击之,收降七万余人。

赵云所在的常山国常年苦于外族和贼寇的侵扰,对赵云和他的义从来说,跨马持枪保家卫国的公孙瓒远比阴谋诡计称霸图王的袁绍更值得尊重和托付。

在公孙瓒那里,赵云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