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时间、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限定。
会计核算之所以需要一定的基本前提,是因为会计实务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核算范围有多广,经营期间有无限制及如何分期,计量基础是什么,币值是否稳定,等等。要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就必须事先假定一些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按照正常情况或发展的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并以此作为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
我国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出四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具体内容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关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反映特定对象的活动。会计的全部活动,都是为这一特定对象服务的。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要求会计信息系统所接受和处理的数据以及输出的信息,都不应该超出这一空间范围;会计只能对某一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与结果进行核算,实施监督,而不能与其他任何主体相混淆。例如某一企业的会计核算,只能核算本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而企业的投资者或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均不属于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
(2)独立或相对独立地进行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
(3)独立核算,提供本主体的会计报表。
由此可见,会计主体可以是一个法人单位,如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也可以是一个非法人单位,如合伙企业,还可以是一个企业的某一特定部门,如分公司等任何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实中的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有可能面临停业、破产清算,但企业在未来是否会停业、破产以及何时破产清算却是非确定的。因此为了建立正常的会计核算秩序,合理地使用会计方法,有必要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持续经营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规定了时间范围。在此前提条件下,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必须以现时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长期、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破产清算。会计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才能合理地制定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有效解决资产的计价与使用、债务的承诺与清偿、费用的确认与分摊、收益的确认与分配等问题,使会计信息具有一致性与可比性。
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才有必要划分为流动与长期;各种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而非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才有必要、有可能进行会计分期,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实现收入与费用配比奠定基础。
当然,当企业一旦面临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前提不复存在,会计应放弃这一前提,不再编制正常的会计报表,而是按照清算基础,进行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
一个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从理论上讲,只有到经营活动全部停止或企业破产清算时才能最终确定并提供财务报告。但由于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何时停止,客观上很难确定。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需要,有必要对会计主体的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结算期间,在每一个较短的期间内对其收益进行结算与披露,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而产生“会计分期”的假设。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要求会计核算应按一定的时间阶段(会计期间)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会计分期,是一系列会计原则、处理程序和方法的理论基础,直接制约着企业的会计活动。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才使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我国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月度、季度、半年度。我国的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均按公历日期计算。
(四)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中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活动。货币计量还隐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从理论上说,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计量,可以使用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但由于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的计量属性不同,会给全面、完整地披露企业复杂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带来很大的麻烦,使会计信息的加工、披露、读解的成本很高。因此有必要采用具有综合功能的、单一的计量单位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货币具有的综合尺度功能,使货币成为会计计量工具的首选。
主权国家一般都以本国发行的货币作为本国会计的记账本位币。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律以人民币进行核算和反映。在一些收支业务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时,都应折合成人民币反映。
一个计量工具,其计量尺度必须是刚性的。货币作为计量工具,其计量尺度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不变,必须是币值稳定不变。但币值不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显然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尽管国家可以对价格政策进行调整与改革,但价格上升、货币贬值的状况依然存在。但因长期以来,币值不变的假设在会计核算中已被广泛接受,为了能与会计一系列的原则、处理程序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除出现严重通货膨胀需采取特殊措施处理外,对一般的币值波动仍然不予考虑。由此可见,货币价值在不同时期被视为稳定不变的假设,是货币计量成为可能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