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罩的前世今生
我们所熟悉的口罩(英语:mask或facemask)通常指的是用于遮掩口鼻的防护用具。它的基本样式也比较简单:一块长方形的多层布,在其中一条长边的下面放进一条金属丝,每条短边的两端都连有一条带子。金属丝可以弯曲贴合鼻梁的曲线,两边的带子挂在外耳上起到固定的作用。口罩佩戴完成后,它遮住的仅是人们的口鼻。顾名思义,口罩就是要遮掩人的口鼻。
人类遮掩口鼻的历史极为久远,最早要追溯到各种宗教祭祀中所使用的面具。使用面具进行祭祀活动的行为,在各大古老文明中都可以发现。例如,在中国三星堆遗址就出土过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面具,这些青铜面具几乎全是方正脸形,大耳高鼻,其双眼呈外凸状,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当然,这些古老文明中发现的面具和今天的口罩有本质差别——最显著的差异在于遮蔽性不好,没有医学上的用途,而更多是象征性的文化内涵。
当时,保有原始的万物有灵信仰的人们,会在进行祭祀活动时将自己的面部用面具遮蔽。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相信通过戴面具的方式可以让自己所信仰的神灵降临在自己身上。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面临灾难时,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反抗,所以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在统治他们,抑或是有一些外来的力量使他们经历苦难。所以,他们试图通过戴面具使自己获得神的眷顾,以祛除外在的不洁和灾难。同理,涂面的行为也可以做类似的解释。如在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极为流行涂面和人体彩绘,这样做同样是为了让神的力量降临在自己的身上,从而让自己变得战无不胜。
公元6世纪的中东地区,拜火教同波斯帝国一起蓬勃发展。拜火教也称琐罗亚斯德教,是为人熟知的二元论宗教之一,信奉光明,摒弃黑暗。他们认为,火可以为人类带来光明,所以火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在祭祀时,为防止人的呼吸污染圣火,他们会带上白色的半覆面面罩以遮蔽口鼻。拜火教将白色尊为圣洁的颜色,他们的面罩自然选择了白色。这种面罩已经具有了现代口罩的外形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面罩开始从宗教仪式中的象征含义向遮蔽外来不洁之物的卫生防护功能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拜火教的面罩是宗教面罩向医用口罩演化的一种过渡之物。
人类社会专门为保护呼吸系统而发明的口罩其实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古罗马百科全书式的伟人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使用动物膀胱的表皮来遮盖人的口鼻,以防止吸入有害的粉尘和汞化物。“膀胱口罩”的发明从功能上来看完全符合今天人们对口罩的基本认知——遮盖口鼻,保护健康。然而,普林尼本人却在一次观察维苏威火山喷发时,吸入了大量有毒气体而死。发明口罩的人,却忘了戴口罩而死在了毒气之下,这也算是造化弄人了。
无论如何,这种最原始的防护措施,确实成为今天医用口罩的功能性先祖。从此,口罩与面具面罩等面部遮盖物分道扬镳,不再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而是逐渐展现出自身在医学领域的功能属性。这一点在欧洲中世纪对抗黑死病的历程中更加凸显。黑死病,也称鼠疫。即便是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最早记录于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流行病,仍然可以让许多人胆战心惊。
众所周知,黑死病这种在中世纪造成了欧洲大量人口损失的疾病,对欧洲历史进程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的发生、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文艺复兴浪潮的出现,甚至现代医学的跨越式发展都与欧洲中世纪经历黑死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黑死病的恐怖流行,当时的人们可谓极尽能事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自我防护。比如,人们会在口袋里放入鲜花来抵御病菌传播。这是由于病死的人群数量过于庞大,以致尸体无法处理,只得放置在露天各处,而使所有地方都臭气熏天。人们误以为导致黑死病感染的原因,是这些逝者身上染上了某种臭气,因而以为在身上携带鲜花可以抵御臭气入侵。
对于当时的医生来说,浸过蜡的防水亚麻衣、木棍和鸟嘴面具都是最基础的标准防护配置。如此穿戴的人远处看上去就像是死神一样,让人不寒而栗。鸟嘴面具的发明者是法国的医生查尔斯·德·洛姆(Charles de Lorme)。那么问题出现了,为什么面罩的外形要设计成鸟嘴的形状而不是像后来的防毒面具那样的猪嘴形状或其他形状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灾难折磨下的人们无法在理性上寻找到出路,便回归了原始的信仰——很多人认为带来黑死病的是一种既看不见也防无可防的超自然力量。于是,人们希望用代表死亡的乌鸦形象来避开死神的目光,在理性上做好防护的同时,也希望用咒术的手段躲避死亡。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人们心中的惶恐、纠结和无助的心理。鸟嘴面具显然具有功能性的价值,也具有象征性的含义。它既不完全像今天的口罩,也与原始的面具有所差异。那是一个科学思维与原始信仰博弈的时代,也预示着现代医学和现代口罩的即将来临。
1895年,德国医生米库里兹·莱德奇(Mikulicz Radecki)发明了用纱布制作的用来遮掩医生口鼻的医用口罩,这被认为是首款现代医用口罩。现代口罩的普及与20世纪初两场重大传染病有着莫大的关联。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当属人类历史上经历过的最严重流感之一——当时全球超过30%的人口被感染,死亡人数上千万。流行性感冒,与癌症、艾滋病一样,是现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流行病之一。这类疾病由于病毒表面所覆盖的蛋白质极易变异,所以专项疫苗的研发具有相当的难度。为防止交叉感染,口罩是医生和民众的必备防护用品。此外,20世纪初全球鼠疫爆发,殃及众多国家。1910年中国东北出现鼠疫,疫情发展异常迅猛,伍连德医生发明了用双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的“伍连德口罩”,在疫区广泛推广,大大降低了鼠疫的病死率和传染率。伍氏口罩后来也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们的认可与推广。
随着自然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兴盛,口罩也确立了其在医用防疫和公共卫生上的绝对位置。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人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呼吸系统,出现了防雾霾防污染的新口罩。再后来,口罩的用途从医用防护和抵御污染扩展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大众眼中,口罩的功能不仅是防护病菌侵入,在用途和款式上也开始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