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时代的美术
导读
在这一章里,王逊先生主要分六节内容来讲述中国美术史的缘起阶段。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古史传说中的美术活动。王逊先生是从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古史传说开始中国美术的万里长征的。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上古神话体系,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是炎黄二帝,神农尝百草,伏羲演八卦。三皇五帝时代尽管是传说时代,却是中国人共同的民族信仰。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这些神秘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的。
二、考古学上的原始文化。一方面是大量的关于古人类的发现,另一方面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遗址的不断发现,都揭示了中华上古文明的辉煌。中国还有不同于各国的独特的玉文化。玉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在王逊的阐述下得到很好的说明。
三、原始时代的陶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工艺材料类型,原始时代的代表类型就是彩陶工艺。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加工工艺,陶器在人类文明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有恢弘的彩陶工艺,几乎整个中华上古文明的疆域范围内,都有原始彩陶遗址的发现。王逊在文章中,基本阐述了中国彩陶原始遗址的分布和发展。他用天才的眼光,发现彩陶的一些装饰规律。比如几何形装饰花纹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项传统装饰手法的开始,比如双关艺术手法的使用。王逊还提炼出黑陶的五大特征,即黑、光、薄、棱、鼻,并且阐述了艺术特征来源于加工工艺这一工艺美术的不二原理。
第二节,商周时代美术概况。
王逊通过文献概括商周文明,天才般地做了最精炼的梳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王逊有我们今天的考古发现资料,那么他写的这一章会精彩到什么程度。
第三节,青铜工艺。
一、青铜冶炼的起源和发展。这主要从科技的角度阐释中华青铜工艺的发展。中国有上古时代世界上最辉煌的青铜工艺。中国上古青铜器的形态及装饰,远远超越其他任何一个上古文明。我们今天归结于夏商周时代尤其是商代残酷的奴隶统治,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残暴的统治和压迫,才能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铸造出如此庞大、精美的青铜文明。
二、青铜器工艺的基本技术。王逊总结出陶范法和蜡模法这两种基本加工工艺,并且指出,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三、青铜器的名称和形制。这一部分是青铜文明的重点。很多青铜器的名称都是今天来说的死文字。王逊在没有太多图片资料的情况下,通过形制的描绘让大家对不同的青铜器有直观的了解,显示出高超的文字表述能力。他对青铜器的大致分类一直沿用至今。他对青铜器的研究也有很多天才的发现,比如种的分类,古代成组青铜器的重要作用。另外,重要的是,王逊讲解青铜器适可而止,并不与金石学、考古学争功,显示出一流美术史家的学术风范。
第四节,殷墟发掘。
一、殷墟发掘。王逊简练整理出殷墟的发掘历史,对前代的学者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在殷墟发掘和研究中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且他用敏锐的学术眼光,前瞻性地指出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发现,开始了殷商文化研究的现阶段。
二、殷墟的发现。王逊从宗庙宫室、穴窖、陵墓等方面总结殷墟的发现。王逊重点谈了甲骨文,并阐述了甲骨文的美术价值。
三、从殷墟的发现看殷代美术的成就。王逊指出,殷代美术品在表现性和装饰性的统一方面有相当的成就。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和造型一样,也体现出古代工艺家的卓越的艺术意匠。
第五节 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美术。
一、西周初年的青铜工艺。
二、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青铜工艺。王逊从造型、纹样、图案形制等方面做了梳理。
三、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及其他美术品。王逊把战国时代的美术品分为四类:甲、青铜工艺品;乙、雕塑性美术品;丙、绘画性美术品;丁、其他工艺品——漆器、玉器、陶器等。王逊重点讲述长沙的帛画是当时已知的第一幅绘画。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王逊如果能见到战国帛画或秦安大地湾地画,那该是多么高兴的事情。
第六节 商周时代美术的重要成就。王逊总结三个方面。
一、题材的选择以自然界的动物为多,或是真实的,或是幻想的。
二、在形象处理上,对于个别形象是首先抓住总的神态及外形上的主要特征,加以极有概括力的质朴的处理,并大胆地运用夸张的手法,有一定程度的装饰性。
三、在装饰美术及工艺方面,殷商时代开始了中国工艺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