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住我家:辽宁省“最美家庭”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万水千山遍 寻“边”姓人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自古有之。而世人多略,又因求生、仕途、求学、经商、就业而散居各地,使居恒不相往来……家是基本载体,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思本思源,先德之花,庥我后人乎。”

在《中国边氏族谱史略(原版)》的序言中,边江写下这样一段话。这位年逾七旬的老先生历经13年,先后4次前往祖籍地,编撰了这本全中国唯一一本姓氏族谱,让记录数百年历史的老族谱广泛传播,堪称中华大地第一人。

锦州地区的边氏宗人共有3283人,边氏代代子嗣守正笃实,勤勉自强。边江的太爷爷边度春是前清举人,在山东金乡县做过知县,兴办义学,做了不少善事。父亲边宪文是家中长子,13岁便远赴齐齐哈尔官银号谋事,家境殷实,并扶持兄弟姐妹们。边江记得小时候家规很严,过年要到祖先堂祭祖、叩拜,再给爷爷、奶奶磕头。父亲回家必先到爷爷、奶奶房间问安,对待孩子们也极严厉,从小教育他认真读书,《弟子规》、《三字经》等都要背熟并默写。

2002年,锦州边氏族人联系到在市委办公厅工作的边江,想请他写一本锦州边氏族谱,边江一口答应下来。写族谱要追本溯源,锦州边氏人祖籍多为河北省任丘边各庄,边江就把探寻的第一站定在了那里。

2003年,他在老伴朱希萍的陪同下,坐着火车来到了边各庄。来之前就听说这里有一本边氏族谱,可到了地方才发现知情者寥寥。费了一番周折,他找到了当地边氏族人边宝华、边振华兄弟,说明来意,并表达了想看看族谱的想法。然而,两位同姓族人给了他一个斩钉截铁的答复:“没有!”

是真没有,还是不想给看,边江心里明镜似的,他也明白:虽是同姓人,但毕竟第一次见面,有所保留也是理所应当。边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看到这本族谱,他前前后后去了4次,终于以诚意打动了宝华、振华兄弟,拿出了这份族谱。族谱在解放战争时期被以油纸包裹、桐油密封装于罐中,深埋于1米多深的地下。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浮沉,族人用生命保护这套族谱,没有让其受到任何破坏。国家图书馆曾欲出资200万元收购族谱,但被他们拒绝了。

当把这14本散发着笔墨与油纸气息的边氏族谱拿在手里时,边江老人如获至宝。边氏族谱记录着自元末明初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近400年的边氏族人支系、世系及大小纪事。在族谱中,很多内容都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表明历代族人受皇帝诰命、敕命及赏赐情况。更与众不同的是,边氏女性族人也编入其中,姓名、生辰、生前事迹等信息都记录得很详尽。族谱由汉代兵部尚书孙承宗做序,其与锦州有着深厚的渊源,锦州八大景就是由其命名的。

简单看过之后,边江提出要复印一份,这次,宝华、振华兄弟爽快地答应了。至此,边江和老伴迈出了他们寻访全国边氏族人的第一步。

拿回老族谱的复印件,边江于2004年7月续写了《三屯边氏家谱史略》。之后,他突发奇想:能不能再写一部具有全国性质的边氏族谱?光想不做不是边江老人的风格,可就在老人兴致勃勃地联系全国各地边氏族人时,他的两个双胞胎女儿表达了反对意见:“爸,妈,您二位都这么大岁数了,工作了一辈子可算退休了,在家享享清福比啥不强?没名,没利,您二老还得自掏腰包往里搭钱,挨那个累干吗?”甚至边江的兄弟姐妹也不支持他干这件事,可边江和老伴的脚步已经停不下来了。

据2007年全国人口发展统计数据,边姓在中国姓氏排名里位列第200名;据2000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边姓总人口为289.85万余人。编撰全国边姓总族谱,把每一个人的姓名、身份、职业、支系、世系、一生经历及主要大事都调查清楚谈何容易?更何况,两位老人起步时已年近七旬!

边江和老伴以年迈之身,走遍河南、河北、辽宁、吉林、安徽、内蒙古、宁夏、四川、山东、江西等地的多个城市及乡镇,寻找中国边氏家族族谱的资料,只为编撰一本完整翔实的《中国边氏族谱史略》。边江说:“除了新疆、西藏、海南、广西、贵州这些没有边姓族人的省份,中国其他地方我们都走遍了。”根据他们的调查,中华边氏已发展到25世、132代,分毫不差。

有一年,老伴有事没能陪同,边江独自一人到沈阳法库县边家铺子村做调查。他找到一名72岁的边姓老人,希望对方能帮忙找知情人了解情况。老人不太情愿,但还是帮忙找到了一位有族谱的老人。边江正兴奋地抄着族谱,那位72岁的边姓老人却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把边江一个人扔在那里。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4点,终于抄完族谱的边江却像个迷路的孩子般孤零零地在路边等着车。天还下着小雨,没有任何遮挡工具的边江被淋了个透湿。好不容易遇到一辆运砖车,边江忙不迭地表示愿意出60元钱,请求他们把自己拉到法库,“砖车”司机看到淋湿的边江老人没有任何怜悯,反而觉得给钱太少不愿意拉,边江无奈把价钱加到了120元,对方才答应让他上车。

还有一次,老两口坐火车到山东菏泽,半夜下的车,也没人接站,不巧就被黑车拉到了黑旅店。可以想象,一高一矮的两位白发老人历经千辛万苦地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又遇到此种情形,心中该做何感想?旅店条件很差,天气又冷,旅途劳顿却得不到休息的朱希萍突发高烧。大半夜的被困在黑店哪敢四处乱走?只好就近找了家诊所扎了点滴。第二天起来就开始进行调查。

“这不是小说,必须严谨!”本着求实的态度,边江经常挨家挨户走访核实情况,“遭遇‘闭门羹’的时候多的是!”不让进怎么办呢?边江就和对方聊天、唠家常、套近乎,慢慢地交流感情。“人家也都不理解:你一个退休的老头儿做这事有啥用?”

整整六年时间,边江和朱希萍几乎都是在这样的奔波中度过,食宿、交通费用花掉了10多万元,全部取自他们的退休金。

2008年的一天,正在案头忙碌的边江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很快就没了呼吸心跳。朱希萍有多年从医经验,根据她的判断:老头子这是心梗!打120已经来不及了,赶紧打电话找车,6分钟就将其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急诊室,大夫要进行检查以便诊断病情,朱希萍说,不用检查了,心梗,赶紧抢救!20分钟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老人被抢救过来,捡回一条命。后来经过治疗,边江的心脏下了4个支架,休息了一年才算缓过来。

身体好转后的边江仍旧没忘编撰族谱一事。他把收集来的资料一点点整理,一个个认真排序。不会打字,他就手写,再花钱找人打出来,校对,修正。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最终,2010年秋天,边江和老伴耗时数年、自费20余万编撰的《中国边氏族谱史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39万字,考据科学而严谨,不但记载了边氏宗族起源,更详细记录了边氏香火之延续、同宗世代之迁移,理顺了中国边氏族谱之世代源流,是集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地理知识、文化知识为一体的文献资料。不仅是边氏一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史和繁衍史,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变迁的缩影。

书一面世,中国边氏族人“炸”了!“听说您写了一本我们边氏的大族谱,您能送我一本吗?”“可以啊,留下您的姓名和地址……”面对来自全国各地边氏族人的电话,边江和老伴应接不暇。这本族谱大部分赠送给了国内的边氏同族,一小部分被孩子们拿到网上去卖。

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的中华边氏族人也通过越洋电话跟边江寻根问祖,并感谢他老人家为边氏一族所做的贡献。58岁的美裔华人边晓纲告诉边江,他生活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目前在美国从事医疗器械相关工作。因为是“移二代”,中国话说得很不利索,他结结巴巴地向边江表达了意图:想回中国,回任丘看一看,如果需要,他想给家乡投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为这本书,边江把全国边氏人汇聚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289万余人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按序排辈,无论经商、做官还是普通百姓,一视同仁。2013年,跨越全国17个省市区的数千名中华边氏宗人聚集于河南封丘,他们按照族谱称呼彼此,热烈寒暄。“不管我们过去有多么辉煌,或经历过多少苦难,只要我们心系祖先,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都会生根发芽。”

会后,边江还建立了一本世界各地的边氏族人通讯录,现已收录2320人,这个数字目前仍在增加。

今年已72岁高龄的边江仍未止步。如今,内容更翔实的增扩版《中国边氏族谱史略》已完成大半,全书预计达600万字,打好的资料摞了整整一米多高。边江说,脚步不能停,有生之年只要走得动,还将迈开腿,行中华大地,谱边氏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