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对中国罗经 “软件”的简略分析
我们说对中国罗经的“软件”进行简单的分析,是指对当前诸多罗经生产厂家所生产的罗经而言的。这里暂且不分罗经的派别,仅就主要的实用罗经举例分析之。
中国罗经除了指南针的“硬件”部分之外,其余无论由符号或文字构成的圈层都可以归入罗经的“软件”一类。正因为符号或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所以罗经的“软件”也同样是五花八门,没有一定之规。有的内容则具有实用的价值,如“二十四山”“后天八卦”“紫白洛书”“分金”等等,有的内容则仅仅具有帮助使用者记忆的功能,如“周易卦名”“连山卦名”“归藏卦名”等等,有的则是过时的或故弄玄虚的或具有迷信色彩的内容,丝毫没有实用的价值,如各种“黄泉”“二十四天星”“二十八宿分度吉凶”等等。
1. 中国罗经所谓“二十四山”的圈层
我们在上一讲中,已经把“二十四山”的来龙去脉作了简单的介绍。这里要着重讲一下三重“二十四山”的由来及其所具有的科学性程度。
最初的中国罗经是借用航海罗盘,这是历史事实。在堪舆家具体的“风水勘察”实践中,结合不断发展的“风水理论”,自然要向“经天纬地”的方向发展演变,特别是在派别林立的情况下,更需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这就是中国罗经的“软件”越来越繁琐的真正原因。就“二十四山”而言,最初只有一个圈层,其功能是辨别地磁场的子午方向。待到人们了解了磁偏角的影响之后,就力图想纠正磁偏角的影响,于是就有了第二层“二十四山”,有人说当初发现磁偏角是指南“东偏”7.5度,于是就有了向正针子位左方位移7.5度的“缝针二十四山”的添加。后来地磁偏角又“西偏”7.5大度,于是又有了向正针子位右方位移7.5度的第二次“缝针二十四山”的添加。这第二次所添加的“缝针二十四山”,放于两个“二十四山”的中间,就称之为“中针二十四山”了。最初添加“缝针二十四山”的目的是要求得地理的“真子午”,先用正针测得地磁子午向,以正针子午线与指针子午向重合,再来看“中针二十四山”,就是“东偏”7.5度的地理“真子午”。如果说后来地磁的偏角又发生了反方向的变化,那就来看“缝针二十四山”,就是“西偏”7.5度的地理“真子午”。这样的说法,恐怕与地磁学的理论不相符合。从两针到三针的发展时间段来看,地磁场的偏角不会在短时期内有如此大幅度的变化,另外也不是说当初针头“东偏”时就用“缝针二十四山”,后来针头“西偏”时就用“中针二十四山”,置“缝针二十四山”于无用武之地。还有一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这种说法认为,“正针二十四山”测量得出来的是地磁的子午向,相应中针子午向是“北斗子午”(地理子午),而相应缝针子午向是“太阳子午”。但是,无论如何说,都没有注重三种“子午向”都有变化的客观事实。特别于正针子午向左右各取7.5度仅仅是一个大概的平均值,不能通用于全国各个地方。当前地磁场的北极已经从加拿大移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境内,北京地区的磁偏角是偏西5度50分左右,南京地区的磁偏角是偏西4度03分左右,拉萨地区的磁偏角是偏西0度21分左右。如果是在南京地区使用罗经求得“真子午”,就不是向东纠正7.5度了,而是要纠正4度多一点。倘若还是纠正7.5度,那就多纠正了近3.5度。360度分作120份,一份3度,这又如何用于“一百二十分金”?
图2-3罗经上的三层“二十四山”
图2-4罗经上的三层“二十四山”
上图中,白底黑字的“寅”字属于正针,右偏7.5度的字“寅”属于中针,左偏7.5度的“寅”字属于缝针。
当初给罗经设计增添各种“软件”的人,就犹如设计出来了高级的软件程序,却在一台低性能的计算机上运行,软件虽好,却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多半是徒劳无益的。
总之,无论罗经上面有几层“二十四山”,其功能就是用于测量不同的“子午向”,然后再细分其他的二十二向。就三层“二十四山”所存在的问题而言,是要设法进行改良的。有人提出了“活动天池”的设想,还有设置旋转的“正针二十四山”的设想,这样的设想或许能够解决古老罗经所存在的问题。
2. 对罗经三针附属“软件”的简略分析
中国罗经至少要具有一层“二十四山”,这是观测地磁场子午向所必须的方位标志。如果只有一层“二十四山”,也就无所谓称之为什么“正针”。如果有两层“二十四山”,里层的就称之为“正针二十四山”,外层的就称之为“缝针二十四山”。如果有三层“二十四山”,里层的就称之为“正针二十四山”,中间的就称之为“中针二十四山”,外层的就称之为“缝针二十四山”。因为《周易》里有“天地人”为“三才”的说法,所以又有“地盘正针”“人盘中针”和“天盘缝针”的叫法。
中国罗经以“二十四山”为主干,其他符号或文字“软件”各分属于相应的“二十四山”。一般是中心为“天池”,用以放置罗盘,接下来是“后天八卦”(后来有用“先天八卦”者)、“净阴净阳”(有用“洛书”圈点符号表示者)或是“反伏黄泉”,或是“坐山九星”之后便是“正针二十四山”。一般以“二十四节气”“平分透地龙”“穿山七十二龙”“六十分金”等附属于“正针二十四山”。在“中针二十四山”之外,一般以“透地六十龙”“二百四十分金”“十二星次”“二十八宿 属 其 曜”等 附 属于“中针二十四山”。在“缝针二十四山”之外,一 般 以“缝 针一百二十分金”“盈缩六十龙”“二十八宿分度”“二十八宿分度吉凶”“二十八宿界限”等附属于“缝针二十四山”。
图2-5罗经上的“反伏黄泉”圈层
图2-6罗经上的“反伏黄泉”圈层画图
上图“先天八卦”之外的圈层,有“乾、艮、甲癸、艮、巽、乙丙、巽、坤、庚丁、坤、乾、辛壬”文字的圈层,称作“反伏黄泉”。
3. 中国罗经诸多的“五行”圈层
中国罗经的“软件”里,最多的是各种“五行”,最乱的也是各种“五行”。四方与中心配五行,五色配五行,五音配五行,八卦配五行,天干配五行,地支配五行,“河图”五行,“洛书”五行,纳甲有五行,纳音还有五行等等,于是就有“洪范五行”“大五行”“正五行”“双山五行”“三合五行”“玄空五行”“五家五行”“斗首五行”“浑天星度五行”“坐山五行”等等的称呼。
明代万历年间,周继撰《阳宅真诀》,他于书中说:
八卦无全吉,五行无定用。五行各具一行,一行咸具五行。
这种观点,早在西汉元帝时期,易学家京房就有过论述。他在《京氏易传》中说:“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申中有生水,丑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土兼于中。”五行有体有用,一行都具有五行,以木为例,木为“曲直”为木,“钻木取火”是木中有火,以木棍为兵器是木中有金,树木中有水分是木中有水,木腐烂成土是木中有土。这种说法体现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易学思想。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复杂多变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绝对的“五行生克”是不存在的。在“风水术”中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五行”说教,本身就证明了事物复杂多变的客观事实。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中,纳甲、纳音之说出于汉代,河图洛书五行说出于宋代,“正五行”之说出于宋代的蒋文举,推说“大五行”出于南宋的储泳。有鉴于此,清代的纪大奎于《地理末学》一书中极力驳斥说:“明理者,于盈缩龙之五行删而不用。”《人子须知》一书也有所驳斥,说:“五行之变,不可胜穷。”蒋大鸿也深恶“五行之杂”,多有批评。至钟明义则大声疾呼“摒弃诸家五行”。
我们在这里举几个具体“五行说”的例子,阐明“五行”说的杂乱情况。
第一个例子:所谓的“人盘中针二十四山五行”
我们看清代旱罗经之图(见下图),在中针二十四山之外层是“火土金木水火火土金木水火火土金木水火火土金木水火”的文字。
我们把二十四山与所谓“五行”展开,就是:
图2-7清代旱罗经上的“火土金木水火”文字圈层
中针二十四山:子癸丑艮寅甲 卯乙辰巽巳丙 午丁未坤申庚 酉辛戌乾亥壬
所谓“五行”: 火土金木水火 火土金木水火 火土金木水火 火土金木水火
针对这样的所谓“五行”,古人有歌诀:
子午卯酉太阳火,甲庚丙壬太阴火,
乾坤艮巽本属木,乙辛丁癸便属土,
辰戌丑未即是金,寅申巳亥皆属水。
此是拨砂真妙法,见砂分金配度坐。
山峰须看人盘位,吉凶祸福有分明。
唐曾文辿撰的《青囊序》中说:
四金四木并八火,四火四土少五行。
这里为什么要说“少五行”?
说完“并八火”之后又说有“四火”,一共有十二火。“二十四山”之中“火”就占了一半,如何能说“五行”的相生、相克?
所谓“少五行”,那就是提示人们不能把这附属于“中针二十四山”的“火土金木水火”圈层看成一般物质归类的“五行”。因为,除此之外天上还有用火、土、金、木、水命名的五大行星。
清代的江永于《河洛精蕴》论述“二十八宿属其曜”时说:
地理家又以二十八宿分诸天盘之二十四向,乾坤艮巽属四木,辰戌丑未属四金,乙辛丁癸属四土,子午卯酉属君相火,甲庚丙壬属四火,寅申巳亥属四水。宿有二十八,向止二十四,是子午卯酉兼得四日四月也。
江永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大儒,《四库全书》中收录有他的多部著作,著名学者戴震就是他的弟子。江永此说非常在理,比一般的“风水先生”还要明白这不是什么“五行”,而是指“二十八宿属七曜”而言的。
古人把火、土、金、木、水五星加上日、月,统称之为“七曜”。“二十四山”的子午卯酉就有“八火”,既有四君火(日),又有四相火(月)。山有二十四,七曜却能统领二十八宿。
古人观测火星、土星、金星、木星、水星和日、月这所谓“七曜”的运行,是以二十八宿为参照系。“宿”是“舍”,即住处的意思。二十八宿是黄道附近相对位置不变的星体。从地球上观察,二十八宿自西向东,有如环带悬在南方中天之上。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称作“四象”,东方的箕、尾、心、房、氐、亢、角一组称之为“青龙”;南方的轸、翼、张、星、柳、鬼、井一组称之为“朱雀”;西方的参、觜、毕、昂、胃、娄、奎一组称之为“白虎”;北方的壁、室、危、虚、女、牛、斗一组称之为“玄武”。
就七曜统领二十八宿而言,子、卯、午、酉当房、虚、昂、星,为四“君火”属日;子午卯酉当心、危、毕、张,为四“相火”属月,这就是说子午卯酉共有八火,加上尾、室、觜、翼属火,正是有十二星配火。又有角、斗、奎、井属四木,亢、牛、娄、鬼属四金,氐、女、胃、柳属四土,箕、壁、参、轸属四水,正好是把二十八宿配属于七曜。否则,如果真是在说“五行”的相克或相生,“二十四山”就有一半的“火”,如何用以表达五行的“相生”或“相克”?对此,今日讲解中国罗经的构造及其应用者,应该知晓其来龙去脉。
中国罗经的各种“五行”本来就繁多而杂乱,如果再误读“二十八宿属七曜”为“中针二十四山五行”,则更是乱上加乱。
第二个例子:什么是“洪范五行”
《尚书·洪范》中说: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以“洪范五行”配数:水为一,火为二,木为三,金为四,土为五。
以“洪范五行”配方向:水为北,火为南,木为东,金为西,土为中。
以“洪范五行”配“二十四山”:
甲、寅、辰、巽、戌、坎、辛、申,八山属水。
离、壬、丙、乙,四山属火。
震、艮、巳,三山属木。
乾、亥、兑、丁,四山属金。
丑、癸、坤、庚、未,五山属土。
下面是《四库全书·钦定协纪辨方书》中所列“洪范五行”图:
图2-8《协纪辨方书》所列“洪范五行”图
清代江永于《河洛精蕴》一书中有“洪范五行说”,他说:
洪范五行者,以正五行为主,其余干支四维,皆与正五行之理有相通,故与之联属,所以辅成正五行之气也。
水有八,坎为真水。辛申金者,水之正源;甲寅巽木者,水之别源;辰戌土者,水之堤防也。巽木与坎水同宫,水滋木而木亦能引水,思酸而津液生,伐木而泉源涸,故木为水之别源。水无土则滥,必藉阳土以蓄聚之。申为水之生气,辰为水之归气,水又与火互根,无火不能生水。寅为火之生气,戌为火之归气,故寅戌亦为水。是一水具四行之气者也。
火有四,离为真火。乙木者,火之所丽以为明。丙为太阳之火,壬为水中之火。火同与水互根也。
木有三,震为真木。艮土者,木之根;巳火者,木之焰也。
金有四,兑为真金。乾阳金亦不变,金喜丁火之熔,亦喜癸水之泽也。
土有五,坤与丑未皆真土。水与土同源,土旺则生金,故癸庚皆为土也。
立此五行者,其于五行之蕴奥,察之精矣。
第三个例子:所谓的“正五行”
江永所谓“洪范五行者,以正五行为主”,那“正五行”又是如何分属“二十四山”呢?
下图是《协纪辨方书》所列“正五行”图。
图2-9 《协纪辨方书》所列“正五行”图
所谓的“正五行”,是亥、壬、子、癸属水,寅、甲、卯、乙、巽属木,巳、丙、午、丁属火,申、庚、酉、辛、乾属金,辰、未、戌、丑、艮、坤属土。是属于八卦干支的五行之类。
南宋储泳撰《祛疑说》,他于“大五行说”中有议论“正五行”的内容。他说:
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两说,莫之适从。自古所用大五行,虽郭璞《元经》亦守其说,谓之“山家五行”,然前辈皆谓莫晓其立法之因。既无可考之理,古今岂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蒋文举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为水,丙丁巳午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说,自谓得杨筠松之学。
由此可知,以所谓“正五行”附属于“二十四山”,是出于宋代的地理师蒋文举。“自谓得杨筠松之学”是托词。储泳又说:
又有蜀中一家谓是希夷先生之传。亦以子亥为水,巳午为火,与蒋说同,而独以壬位为火。
显然,有人说陈抟(希夷先生)为江西雩都杨筠松地理师的后代弟子,倘若都是来自杨公的传授,不会有两种不同的“正五行”。《灵城精义》说:“赖公用正五行,杨公用双山五行,作用各自有法,一主于乘生气而已。”杨筠松是唐末僖宗时的地理国师,赖文俊(布衣)是南宋时人,可知“正五行”之说不出于杨筠松。
我们把“洪范五行”与“正五行”对比一下:(坎当子,卯当震,离当午,酉当兑)
中针二十四山:子癸丑艮寅甲 卯乙辰巽巳丙 午丁未坤申庚 酉辛戌乾亥壬
洪范五行:水土土木水水 木火水水木火 火金土土水土 金水水金金火
正五行:水水土土木木 木木土木火火 火火土土金金 金金土金水水
二者都以子属水、丑属土、卯属木、丙属火、午属火、未属土、酉属金。子午卯酉是二十四山的四正方位,这就是江永所谓“以正五行为主”的理由。
第四个例子:“中针双山五行”及“缝针三合五行”
下图是《协纪辨方书》中所列“中针双山五行”图。
图2-10 《协纪辨方书》所列“中针双山五行”图
图说:
图外层所列为正针,乃二十四山之正位。内层所列为中针,其子位在正针壬子二位之间,比正针先半位。其双取者为双山,其取三合者为双山五行。
我们遵循正针在内、中针在外的实际圈层位置,把两层二十四山的“五行”列于下:
五行:水 金 金 火 火 木 木 水 水 金 金 火 火 木 木 水 水 金 金 火火 木 木 水
正针:子 癸 丑 艮 寅 甲 卯 乙 辰 巽 巳 丙 午 丁 未 坤 申 庚 酉 辛戌 乾 亥 壬
中针:子 癸 丑 艮 寅 甲 卯 乙 辰 巽 巳 丙 午 丁 未 坤 申 庚 酉 辛戌 乾 亥 壬
下图是《协纪辨方书》中所列“缝针三合五行”图。
图2-11《协纪辨方书》所列“缝针三合五行”图
图说:
图外层所列为正针,内层所列为缝针。其子位在正针子癸二位之间,比正针后半位,其双取三合者,为三合五行,与双山同。特比中针正差一位耳……按双山五行,即三合五行也。地支十二,取生旺墓三者为三合局,而四卦八干各在支前一位,今以支前一位之卦,干与支双并,而同取地支三合之五行,故曰双山五行。坤申壬子乙辰合水局,六山皆属水;乾亥甲卯丁未合木局,六山皆属木;艮寅丙午辛戌合火局,六山皆属火;巽巳庚酉癸丑合金局,六山皆属金。地理书曰:正五行,乃五行之质;双山五行,乃五行之气。故推龙气之生旺用双山,而不用正五行也。又地理家有三针,一曰正针,乃二十四山之正位,定向用之。一曰中针,其子位在正针壬子二位之中,格龙用之。一曰缝针,其子位在子癸二位之缝,消砂纳水用之。故中针与缝针差一位,在中针则曰双山五行,在缝针则曰三合五行,其实皆双山法也。
我们遵循正针在内、缝针在外的实际圈层位置,把两层二十四山的“五行”列于下:
五行: 水 金 金 火 火 木 木 水 水 金 金 火 火 木 木 水 水 金 金 火火 木 木 水
正针: 子 癸 丑 艮 寅 甲 卯 乙 辰 巽 巳 丙 午 丁 未 坤 申 庚 酉 辛戌 乾 亥 壬
缝针:壬 子 癸 丑 艮 寅 甲 卯 乙 辰 巽 巳 丙 午 丁 未 坤 申 庚 酉辛 戌 乾 亥
《灵城精义》说:
龙脉有顺逆,乘气自当有辨。五行有颠倒,作用各自有法。此言来龙生旺之气不同,而乘之者亦不同也。如同一亥也,《催官篇》云:“迢迢西兑入天皇,清贵翰苑夸文章。”盖亥属水,兑属金,从西兑入天皇,是金能生水,则亥气为旺。此用正五行而论生旺者也。《青囊经》又云:“坎癸腾腾入亥乾,丙向夹蛇扦。”何也?盖以癸丑属金,壬子属水,乾亥属木,丙属火。今由癸丑金而生壬子水,水生乾亥木,木生丙向之火,此又用双山五行而论生旺者也。
又说:
龙以脉为主,穴以向为尊,水以向而定,向以局而分。此以水与穴皆以向为重,凡论气者不可不论向也。凡葬法内之乘气,一以脉为主,亦以正五行为主,别无他门。若坐穴立向,则虽内以乘龙,而实外以消水,其法多端,不可不详审也。如亥入首水,自寅艮来,由戌乾去,若以双山五行属木,则冲破胎养,以正五行属水,则冲破冠带,俱不合度,当立丙丁向,则水可消。
由此说可知,具体的堪舆实践中,的确是“五行无定用”。依此说,无论“杨救贫”或“赖布衣”,似乎都对此无能为力,因为“赖公用正五行,杨公用双山五行”。
《淮南子》说:
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旺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
后来的阴阳家说“三合”,只说水火木金而不及于土。是土之三合,久不传于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命廷臣会议修辑的《御定星历考原》载有“三合说”:
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
按:三合者,取生旺库三者以合局也。如水生于申,旺于子,墓于辰,故申子辰合水局也。木生于亥,旺于卯,墓于未,故亥卯未合木局也。火生于寅,旺于午,墓于戌,故寅午戌合火局也。金生于巳,旺于酉,墓于丑,故己酉丑合金局也。
图2-12《协纪辨方书》所列“三合”图之一
图2-13《协纪辨方书》所列“三合”图之二
上图为乾隆六年(1741)御制《协纪辩方书》中作载“三合”图。
图说:
《曾门经》曰:“三合者,异位而同气也。寅午戌,火之三合;巳酉丑,金之三合;申子辰,水之三合;亥卯未,木之三合。”
《历例》曰:“正月在午戌,二月在未亥,三月在子申,四月在丑酉,五月在寅戌,六月在卯亥,七月在子辰,八月在丑巳,九月在寅午,十月在卯未,十一月在辰申,十二月在酉巳。”
《考原》曰:“三合者,各与其月建会成三合局也。按:子午为冲,子未为害,冲重于害也。寅卯为类,寅午戌为合,合必轻于类矣。而不然者,何也?天之圆积气也,地之方积形也,人者圆首方趾,上圆下方,而为三角,实天地之心,是故方圆之数必以三角为用,以明天为大圆,地为大方,必由人之三角而神以著。然则辰之三合,固天地之道所由及于人之端欤?三方既立,五行以之终以之始,四序以之生以之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理之自然,至粗而至精,至近而至远,至微而至巨,至庸而至神,其唯三合之义欤?”
看上图可知,十一月在子辰申,三合水;十二月在丑酉巳,三合金;正月在寅戌午,三合火;二月在卯未亥,三合木;三月在辰子申,三合水;四月在巳丑酉,三合金;五月在午戌寅,三合火;六月在未卯亥,三合木;七月在申子辰,三合水;八月在酉丑巳,三合金;九月在戌寅午,三合火;十月在亥卯未,三合木。归纳如下:
十一月在子辰申、三月在辰子申、七月在申子辰,三合水。
十二月在丑酉巳、四月在巳丑酉、八月在酉丑巳,三合金。
正月在寅戌午、五月在午戌寅、九月在戌寅午,三合火。
二月在卯未亥、六月在未卯亥、十月在亥卯未,三合木。
第五个例子:“大五行”(又名“山家五行”)的由来
《三命通会》说:
以分金六十位,定布于二十四位,以正五行为各宫之主,以六甲大五行为纬。”这里面提及了所谓的“大五行”。
南宋储泳撰《祛疑说》:
大五行出于乾坤者十二位,出于六子者亦十二位,合六子足以当乾坤之数。盖乾坤之策三百六十,合六子之策亦三百六十,足以当乾坤之策也。但郭景纯所载,未本属木,而金土木各得四位,故《山家五行篇》曰“癸丑坤庚名稼穑,艮震己未曲直应”,今皆以未属土,殆必有所据,其理亦通。木三、金四、土五是也。然一为数之元,总摄八位可也,火何以不二、不七,而四耶?二说未知孰是,将以质诸专门之学。造理之士云山家五行,郭景纯既以名篇,又于《葬元》一篇论坎坤水土之山,则曰“崇土益申,长生位也”,及论艮山则曰“崇土益亥,非木之长生乎”,论巽山则曰“崇土益申,水长生也”,此又景纯笔之书,而用大五行之明证也。”
又说:
大五行之说,果可废乎?可得而废,则古人何以更相传袭,而用之于是?深思其理,求之《太一》统纪之数而不可得,求之《皇极》先天中天之数而不可得,求之后天化合五运六气之说而不可得,反而求之卦画,于是得其说焉。分列于后,庶几易见。
储泳所推“大五行”如下:
乾卦纳壬甲,乾为天,天一生水:
戌属乾,自戌顺一周匝至辛而极,乾阳极而变坤,故辛纳乙。
坤纳乙癸,坤为君火:
坤用乙,而不及癸者,六癸皆不化火也,癸却自化木。
木受坤化终于已之阴土
土受乾化终于戌之阳土
乾用壬申而生水,坤乙生火而癸生木,各主八位。乾坤用足继以长男长女,庚辛运化金土,攸定五气迭布,造化之功备矣。
以上是南宋储泳对所谓出于晋代郭璞的“大五行”的推演。至清代乾隆《钦定协纪辨方书》引用其说,“大五行”之说遂以储泳之推演为定论。
本讲附录:有关磁偏角的资料和议论
磁偏角
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因指南针、磁罗盘是测定磁偏角最简单的装置,所以磁偏角的发现和测定的历史也很早。1702年,英国E·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磁偏角”是指磁针静止时,所指的北方与真正北方的夹角。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 400年。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发现一根磁针用绳子在半中间吊起来,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将这称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书中发表了他的发现。
各个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于磁极也处在运动之中,某一地点磁偏角会随之而改变。
许多海洋动物可以感应到磁偏角并利用它来识途 。
磁偏角是指地磁场的磁感线与水平面交成的角度。
磁偏角可以用磁偏测量仪测出来。各地的磁倾角不同,在地磁极处,磁偏角是90度。磁偏角的度数是测量出来的,不是计算出来的。
在绘图时,将此前对磁偏角的实际测量值标在地图(特别是海图,普通地图标磁偏角的少)上。当然,磁偏角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我国除部分磁力异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不过在使用地图上标注的磁偏角时,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图太老误差较大。
地磁极是接近南极和北极的,但并不和南极、北极重合, 一个约在北纬72°、 西经96°处;一个约在南纬70°、东经150°处。磁北极距地理北极大约相差1500km。在一天中磁北极的位置也是不停的变动,它的轨迹大致为一椭圆形,磁北极平均每天向北移40m。磁北极大约于2005年进入俄罗斯境内。
东经25度地区,磁偏角在1-2度之间;北纬25度以上地区,磁偏角大于2度;若在西经低纬度地区,磁偏角是5-20度;西经45度以上,磁偏角为25-50度,在我国,正常情况下,磁偏角最大可达6度,一般情况为2-3度。
地图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是大多数地图的方向,但这可不是通用原则,如果地图上有方向标,可以通过方向标了解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