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研究:以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随着清政府对边疆政策的调整,元明以来在云南实行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逐渐被流官制度所代替。这个过程中,为了加强对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政府在政治上对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在文化上则实行“以华变夷”的政策。作为实施教化的重要制度和重要措施,庙学在清代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作为清代庙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释奠礼乐在云南得以广泛传承,对云南的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释奠礼乐的研究逐渐进入学界的视野。

云南自古以来在经济、文化上就与中原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使云南的汉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但不同地区的汉文化积累仍然体现出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一直延续至清初。文献记载显示,清初云南各地、各民族汉文化的传承、传播,体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我们看到,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庙学的设立来获得保障的。释奠礼乐历来是儒家实施乐教的重要内容,在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内地其他地区相比,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的传承显示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释奠礼乐的传承既与云南庙学的建立紧密相关,又与汉文化的积累及儒家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清代云南释奠礼乐的传承与变迁,可视为清代以儒学为核心汉文化在云南传承、变迁的缩影。因而,对清代释奠礼乐在云南传承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以清代释奠礼乐在清代大理、临安及丽江地区的传承状况为例,对清代释奠礼乐在云南传承过程中的嬗变、融合进行研究,对于清代释奠礼乐研究及云南地方音乐史、清代音乐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的意义

本书的研究工作具有如下意义:

1.清代云南各级庙学传承的释奠礼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释奠礼乐是清代云南庙学中儒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清初的庙学沿袭了明代的传统,在中央设有国学,在省、府、州、县设有书院和义学。自顺治年间起,云南先后在昆明、大理府、临安府等地建立了各级庙学机构,并在府、州、县设立了包括统府卫教授、州学正、县教谕训导在内的云南教育事务体系。这一整套庙学体系是清政府实施儒学教育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庙学是清王朝在云南进行汉文化传播与文化统治的重要手段,是清王朝控制云南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清代云南各级庙学传承的释奠礼乐,是实施礼乐教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省份,庙学教育得到广泛发展的同时,释奠礼乐也得到广泛传承。以庙学制度下的释奠礼乐作为切入点,探讨清代云南音乐文化,是我国边疆音乐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云南庙学教育,通过府学、州学、厅学和县学等各级教育机构的恢复、重建与拓展,分期分批实现了包括释奠礼乐在内的以儒学为核心的汉文化的广泛传播,尤其加强了汉文化在云南边疆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传播。释奠礼乐在云南各地的广泛传承,说明清王朝对云南的统治极为全面、深入,这对促进西南边疆的稳固起到了一定作用。庙学制度,包括释奠礼乐教育,对云南社会、文化的汉化和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加强了云南与内地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因此,根据历史文献,对清代云南庙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过程进行梳理,进而对庙学中释奠礼乐传承的史实进行梳理,是全面了解清代云南社会文化等发展情况的关键。对清代云南庙学制度下释奠礼乐传承的基本情况及其作用进行研究,也会对云南各民族文化建设及民族文化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2.为清代释奠礼乐在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研究提供个案。

清代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巩固的重要时期。清代的云南,仅从庙学的地区布局及数量上,就显示出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为广泛的特点。庙学对清代中国边疆的发展、巩固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释奠礼乐作为庙学中的重要文化因素,对儒家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及教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云南清代释奠礼乐的研究尚属薄弱,本课题将为清代释奠礼乐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的研究提供独特个案。

目前,学界尚无专门论著对云南清代释奠礼乐进行探讨。清代释奠礼乐在云南的传承,延续了近三百年,并对云南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因此,对清代云南释奠礼乐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形式特征及其与云南不同族群传统文化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有很高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