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吏
公元前225年,沛县。
这里地处中国南北交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归属权改变过多次。
六十多年前,这里是宋国的国土,但后来宋国被齐国灭了,楚国又从齐国手里夺得了这块土地。
这些年,楚国的势力发展得很快。三十多年前,楚国又把沛县东北边的邻居,孔圣人的家乡鲁国也灭了。所以,现在沛县也不算楚国的边境地区了。
但是也有人说,楚国之所以如此扩张,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西边,楚国打不过秦国,国都不断东迁。灭掉东边的小国,一是为了补偿西边损失的土地,二来也有发泄一再败于秦国的怨气的意思。
沛县人,只要是自诩消息灵通的人士,大都喜欢谈论这些话题,但萧何却是一个例外。
这一年,萧何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县廷当差,口碑很好。大家公认他办事效率高,条理清楚。这些年战事不断,楚王不断征发沛县百姓打仗。对沛县百姓来说,这无论如何都是灾难,萧何希望为百姓把灾难降到最小。
今天是休沐日,即休息日。官吏每五天可以休一天,萧何回到自己的老家丰邑。丰邑是隶属于沛县的一个乡,也是重要的军事据点,所以城墙修得很高。
料理完家中的一些琐事,天已经黑下来了,萧何打开一卷竹简,开始阅读。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萧何皱皱眉头,低声问:“刘季?”
门外传来笑声:“你怎么知道是我?”
“进来罢,门一推就开。”
料理完家中的一些琐事,天已经黑下来了。萧何打开一卷竹简,开始阅读。
刘季快步走进来。他身材高大,脸上总是带着肆无忌惮的神情。鼻子很高,颔下漂亮的胡子一看就是精心打理过的。其实他比萧何小不了几岁,但萧何操心的事情多,鬓边已经有了些白发,刘季看起来年轻很多。
刘季这个名字很随意。家里最小的儿子叫季,刘季就是刘家老幺的意思。
刘季说:“我去魏国的外黄(今河南民权)混了,跟着大侠张耳,你是知道的。”
萧何答道:“秦兵水淹大梁城,外黄自然跟着也陷落了,秦人悬赏张耳首级千金,你在魏国还怎么待得住?自然只有回来了。”
刘季一笑:“消息传得真快啊!不过,就算你料到我回来了,又怎么知道是我敲门?”
萧何说:“我在县里大小也有点体面,把我的门敲得这么放肆的,也只有你。”
刘季大笑,有点不好意思。
萧何问:“接下来的日子,你怎么打算?”
刘季说:“先混着罢,改日去县城,拜会下王陵大哥。”
萧何看着刘季说:“我劝你赶紧离开沛县。”
刘季问:“怎么?”
萧何说:“三日之内,征兵的公文就要到了。你这样的青壮年,正好拉上战场,去和秦兵开战。”
刘季说:“开战便开战,怕他不成!”
萧何问:“你在魏国,也见识过秦军的战法,你觉得咱们楚军是秦军的对手吗?”
刘季犹豫了片刻说:“打不过也要跟他们打!”
萧何说:“我们本不是楚国人,用不着为楚国送死。让秦国一统天下,世道也就太平了。”
刘季注意到萧何手里的竹简:“这是什么东西?这……不像是咱们楚国的字。”
萧何说:“这是商君之法,我估计,不出五年,我就要成为秦国的官吏了,预先做点功课。”他语气里似乎有些萧瑟,但随即又很肯定地说:“秦兵上战场,都如饿狼见肉,砍人首级,就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你若现在到军中,十死一生。你最好赶紧离开,征兵时找不到刘季这个人,也没人会奇怪。等沛县变成秦国的地界时,你再回来太太平平做个普通百姓罢。”
刘季心里很感动,但脸上还是大大咧咧的神情:“萧君,你对我倒好!”
萧何淡淡地说:“我是有私心,想找个豪杰之士,将来追随他罢了。”
刘季大笑:“你觉得我是吗?”
萧何说:“我萧何不会走眼。别看张耳、王陵这些人现在风光,早晚他们都要在你面前俯首称臣。”
不出萧何所料,楚王的征兵令很快就到了,一批沛县的青壮年被组织起来,奔赴西边的秦楚边界。很快,战争爆发了。起先,楚国大将项燕击败了秦将李信。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启用王翦为将,率领六十万秦军进逼,战争变成了消耗战,最后楚军被拖垮,项燕兵败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土地。
楚国灭亡之前,淮河以北的土地,当然也包括沛县,实际上已经落入秦军的控制了。但秦国并没有立刻派遣官吏来这里,因为忙于战事,根本顾不上,只是要求沛县县尹宣布向秦国投降而已。灭掉楚国后,秦国人还是没怎么理会沛县,因为它的兵锋又迅速指向六国中残存的最后一个国家——齐国。
这几年,沛县虽然已经属于秦国,但生活倒没有太大变化。萧何和同僚们一起,依然忙着征集钱粮和士兵输送到战场去,只不过以前是为了楚国,现在换成了秦国而已。
一直到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齐国也被消灭,天下终于一统。
秦王嬴政自以为道德功业胜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于是改称皇帝,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万象更始,无数新举措纷纷出台,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天下采用郡县制,不再有分封的诸侯国君,沛县人的生活这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楚国时,县的长官称县尹,尊称为县公。沛县的县公长期由一家大贵族世袭。现在,秦始皇要把天下十二万豪富迁徙到都城咸阳,这位沛县县公也被列入了迁徙名单。秦始皇的命令当然不可抗拒,县公哭哭啼啼把家产装了几十辆车,准备出发。萧何和县廷的同僚为他送行,出于礼貌,大家不得不做出沉痛的表情,有人还不时抬起袖子,擦一下实际上干干的眼角。
但大部分人心里其实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沛县县公为人刻薄,又爱炫耀,大家多少都受过他的气。
不久之后,秦国任命的县令就到了。
县令姓王,矮矮胖胖,留着胡子。他派头很大,看上去很傲慢。不过,他的随行人员并不多,天下那么多郡县,秦始皇没有办法给每个县令配足够的助手。
接受沛县官员们的拜见时,王县令的头高昂着,只拿鼻孔对人,聊天时最爱说的是:“家叔……不,王老将军打败你们楚国项燕的时候……”
这个口误反复出现,显得他很想掩饰自己与王翦之间的叔侄关系。但实际上他想表达什么,萧何与同僚曹参、夏侯婴等人,自然心知肚明。
“今皇帝德过三皇,功盖五帝,作制明法,教化天下,以前的那些旧规矩,自然都该扔进溷(hùn)坑(猪圈、粪坑)里去。”
县令端坐县廷上说话的时候,几个役夫把一捆捆的竹简搬进来,上面记录的,都是大秦的律令。
县令继续说:“你们这些人,本来也不能留用,但现在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赶紧把我大秦的法令学起来。一年后若学不会,可就没资格做我大秦的县吏了。”
萧何等人表面上毕恭毕敬地听着,但其实心里并不慌张。他们心里清楚,不论谁来治理沛县,总需要找百姓纳粮,征发青壮年去服徭役,这些工作就靠县吏们完成。县令并没有带来多少手下,大家都知道他很难找人取代自己。
现在县令新官上任要立一点新规矩,就满足一下他的虚荣心好了。大家就这么听着。
县令又说:“按商君之法,一个家庭中若有两位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析产,否则赋税就要加倍。三个月后,我不想看见沛县还有几代人甚至几十口人聚族而居的情况。”
瞬间,空气仿佛凝结了。大家面面相觑。这些县吏的家产都在四万钱以上,这在真正的豪强眼里当然不值一提,但在沛县也算有点地位,聚族而居是常态。县令来这一招,就像是要把所有人的家都毁了。
很自然地,大家把眼光投向萧何,这么多年来,萧何已然是沛县县吏的主心骨。
萧何轻轻咳嗽一声,上前一步说:“您吩咐的是。强宗大族聚众抗命纵横不法的事,确实是沛县的一大弊病。若能分为一个个小家庭,纵有什么不法之事,追究起来,就容易多了。”
县令瞥了萧何一眼:“萧令史果然识大体。”
萧何缓缓说:“不过眼下还有另外一件事,我以为更急迫些。”
“什么事?”
“您来沛县,没有带多少士卒。”
县令冷冷地说:“泗水郡的将士都在相县,沛县还要这么多士卒做什么?”
萧何:“正是,兵力聚则强,分则弱。大军驻扎于相县,不论何县有了异况,都可以泰山压顶之势,雷霆一击……不过如此安排,各县之间的道路,就至关重要了。不然,郡里的大军,怎么能即刻赶到现场呢?”
县令愣了愣说:“那应该怎么办?”
萧何说:“这么多年来,楚国向来政务荒废,各县之间的道路虽然有,但早已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了。今年郡府的年终考绩,一定会把道路修缮列为头等要务。所以我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挑选青壮年准备这件大事。还有,道路上十里一亭,选什么人当亭长,也要仔细遴选。”
县令没有说话,但听得非常认真,毕竟,大秦律法对官吏考核极严,如果能够被太守评价为全郡之“最”(第一名),那么升迁的可能性就很大;但如果不幸沦为“殿”(最后一名),前程就完了。
萧何说:“县廷人手有限,往年沛县征集民夫,都要靠这些豪强之家配合。现在如果忙着迫使他们分家,只怕修路的役夫一时不容易聚齐。所以属下的意思,是先把路修好,然后再令各家析产,重新编户。十五连坐之法,是我大秦的制胜之宝,自然是一定要落到实处的。只是事有轻重缓急,析产之事不妨先稍微往后押一押,您以为如何?”
离开县廷后,萧何心情非常轻松。县令表示,要对他的意见再斟酌。县令当然不可能马上同意,但萧何知道他其实别无选择。
第二天下午,县令急急忙忙召见了萧何,说有要事相商。原来他刚接到郡守的通知,皇帝打算巡游天下,各地都要按照御道的标准对道路加以整饬。所以,萧何昨天的提议,居然今天就要开始执行了。
当然,这件事能不能办好,也基本可以决定王县令的前程。
萧何没有料到皇帝这么快就要东巡,不过身为基层文吏,那些基本工作总是要做的:哪些道路要修,需要多少人工,萧何早就做好了预算。一捆捆竹简上写满了注意事项,一张张皮革上绘好了地图,清清楚楚交到县令手里,又把向上汇报情况时需要强调哪些要点,都跟县令说了。
县令听着,不禁皱起眉头说:“萧令史,朝廷的监御史来的时候,你就跟在我身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