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芜抗战文献考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张叹凤

熊飞宇是四川大学送出去的一名博士生,专业方向为抗战时期文学研究,他师从靳明全教授,我在其面试录入及至答辩毕业,可称“一条龙”“保驾护航”,忝列教师团队中一员,见证了他学习过程与学术追求的“春华”时期。毕业出去不过忽忽数年(十年不到吧),飞宇于重庆市图书馆与大学研究室工作中沉潜用心,突飞猛进,左采右撷,集腋成裘,其“秋实”不仅史料充盈,考证详切,连其文笔也淬炼出来,仿佛图书馆里的大师“还魂附体”,令其“少年老成”。如果要作一个比喻的话,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明全教授是也;飞宇则如李十二娘,“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所谓“晚有弟子传芬芳”,不独明全教授一人欣慰也!如《深隐的风景线——巴蜀人物散记》一书中《现代作家任教四川大学摭谈》一篇写道:

四川大学亭峙岳立,已历百余年,其间古木苍郁,自有历史的盘结和文化的氤氲。中国现代作家流入四川大学,多因西方文化背景而在外文系任教;而中文系,仍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大学之于作家,乃居息论道之所。作家之于大学,则参与了人文精神的酿造。他们的进场与退场,带入与遗留,无不给予这所学校深细绵长的影响。

他列举的饶孟侃、陈炜谟等名家,虽未必尽数,但花木扶疏,自成一道久别的风景线,如其《后记》云:“连点成线,呈现的是别样的人文景观。”飞宇在校只是一名博士生,出去以后,既是一名史料学者,也成为一名作家。所谓寄情江海,没有了在校论文体例的束缚,飞宇在文采方面更能“放胆”“雕龙”。他出版的《重庆时期冰心的创作与活动研究》,我在昆明冰心文学国际研讨会上亲耳听到大家交口赞誉,称他是冰心研究史料新发现的有功之臣。他还推出了一部《郑宾于文存》,纪念重庆籍被湮没的杰出怪才文学家。另在杜甫研究(抗战时代不少学者研写杜甫)、徐蔚南著作等多方面,飞宇都有惊喜带给大家。面对图书馆这座矿藏,仅仅用力是不行的,还得用情,否则,谁能耐得那“绛唇珠袖两寂寞”?

飞宇值得肯定的正是这处慧心与坚守。他在校攻博时,体形微胖,戴高度近视眼镜,往往大家聚谈到赏心乐事时,他两眼鼓鼓总因破颜朗笑而精光四射,那时平常特别谦逊的态度才变得豪放,似乎使人看到他智慧的积累。学者自有学者的快乐,这是万丈红尘中不一定都能享受到的。

眼下,飞宇又要推出这部《艾芜抗战文献考录》,他在电话中讲书成与我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所以请我作序。其实我当初鼓动他研究艾芜,也是受了龚明德先生的怂恿(龚教授担纲了一项艾芜研究的横向课题),当然我们都是艾芜先生的“粉丝”以及“乡党”,这“共同语言”基础是毋庸置疑的。我没料到飞宇再次捧出一枚硕果,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抗战时期艾芜创作研究的学术论文专著。虽然不是论文专著体裁,但其呈现的学术视野价值与文献史料价值,堪称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收获。书中有些辑录固然是专门搞研究的才读的(如版本校勘),有些则雅俗共赏,可以津津乐道,既是美文,也是独到、精辟的评论。如《文人小记·记艾芜》,收集的遗作精彩纷呈,不妨拈取几段以事分享:

四川一省,似乎是出产文人最多的地方,过去的如司马相如,扬雄,李白,苏轼,杨慎等,都可算是一代大家。当代据我所知道的,则有郭沫若,巴金,赵景深,康白情,金满成,李劼人,阳翰笙,沈起予,艾芜,沙汀等。而目前最显得出的,当推艾芜和沙汀两位。沙汀最近写作不多,艾芜则仍本着擅长乡村描写的作风写出了许多动人的小说。

……

他的创作我读得很多,都是结实、平稳、冲淡和富人情味的。他的作风,我认为只有显克微支差可比拟。战时写下的《春天》《纺车复活的时候》等,很得大后方人士的传诵。我最欢喜他早年所写的一篇《山峡中》,里面写一个野女孩,又妩媚,又健康,又泼剌,又可爱。这篇作品,听说已译有英日两国的文字,友人张友松也读过这篇小说,赞不绝口,以为其艺术上的技巧,不下于俄国高尔基。

《南行记》使艾芜在文坛上成了传奇人物,自说当过工役的人竟写出这么秀丽的文字;《芭蕉谷》是更传奇的故事,也更洗炼、深厚,使他成为沈从文之外的最好的游记家;而《故乡》那样庞大而真切的素绘更发展了他的冷静的观察力与平衡的心灵,使我们知道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广阔的平面画的天才。《人生哲学的一课》只是朴素的报告,但给我们打开了中国地理上的一角,最被文坛所漠视的西南角。《山峡中》与《松岭上》带给我们两个传奇的人物:野猫子与老醉鬼,都是完整而虎虎有生气的,野猫子身上尤有奇幻的美的光辉,仿佛东欧的吉卜西女人。

想象得出飞宇在图书馆的“泰坦尼克号”里打捞擦拭这些晶莹剔透的精品时,他的辛苦与快乐,似乎都充实与洋溢在书中字里行间了。

江山、人文、典章、胜事,司马迁年轻时候访问孔宅“低徊不忍去”,收集并移录司马相如赋文入《太史公书》以“存之名山,留待后世”,皆可见一颗赤子之心。吾辈不敢比先贤,唯仰止之心世代相传。飞宇以我早年有《文苑星辰文苑风》等爬梳稽沉行文,又有学校教学切磋忘年之交,嘱序于我,我观其行文,“壮其蔚跂”,不辞六十衰朽迂腐,草行小文如上,见笑于大方之家云。

2017.6.12

于四川大学南门太守井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