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价值:关注网络空间的人学关怀

网络空间是人们基于互联网络,以信息技术设施为基础、以数字技术逻辑为规则所建构的实践产物。网络空间不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数字信息传输手段和交往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社会人文生活场域。因此,关注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探索人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发展规律,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的基本课题,也是网络信息时代下极为紧迫而重大的社会课题。在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人的现代化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快速普及,网络化的生存方式日益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样态。网络空间已经对接了人们生产、生活、交往、学习等不同的现实领域,彰显了极为强劲而深远的变革性力量,以全新的技术逻辑规约了人类的现代社会文明和未来生活图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人们对网络世界的认知能力、改造能力有限,使得人们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矛盾和发展困境不断凸显。在网络虚拟实践中,人们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的冲突、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公共诉求与信息权利的纷争,以及主体多样化选择与确定感的削弱等矛盾。只有深刻地反思人们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形态,只有客观阐释人们的虚拟生存现象和发展趋势,只有深入探求规避网络生存风险和克服网络生存矛盾的实践方法,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进步性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以全新的实践性思维方式,展现了马克思哲学对人的关注脉络,人的生存发展问题正在哲学层面获得自觉表达,生成了哲学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辩证思维及精神气质。研究人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作为人机互联、人际互动的衍生物,单纯从技术工具的角度来审视,已不能揭示网络空间以及人在网络空间下生存与发展的实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人的关注,既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和实践过程,又超越了一般性的生存状况描述,是一种关于人的物化状况所进行的具体而历史的批判,这种批判不仅承载着基于现实又规约现实的人类关怀,而且为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以及科学的理论指导。互联网络对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自身生存境遇和发展前景的思索。在网络虚拟实践过程中,无论是人的主体地位还是人的价值实现,无论是人的本质验证还是人的自由发展,都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内涵。网络空间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和交往观,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生存观和发展观,人们的认知形式、思维模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变仍在持续,尚无终结的痕迹。

(二)有利于正确解释网络虚拟空间与实然物理世界之间的关系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开启了全新的网络时代,极大地延展了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时空界域,落成了一个与实然物理世界全然不同的网络空间。至此,人们对自身生存样态及发展方向发起了时代的追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影响着传统哲学的发生基础、思考主题以及话语方式。直面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不仅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有助于科学解释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现象和发展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和超越中不断实现了继承性的发展。信息哲学以独立的问题领域,为哲学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为信息革命提供系统论证(新的理论)。信息哲学立足于一个与物质世界不同的全新存在领域——信息世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构成的传统认知,关于事物存在与演化的方式图景给予了全新的认知。无论是网络空间,还是物理世界,信息都真实地表征着物质的间接存在,不同的是,网络空间构成了信息空间传输的主要信息场,甚至可以进一步将网络空间理解成是不同信息场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空间组合,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哲学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网络空间与实然物理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智力支撑,即网络空间的生存图景不仅是现实世界的间接存在和反映,而且与之相统一,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运动、发展规律。

(三)有利于探索虚拟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网络信息技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开拓了新的实践空间,技术革命的变迁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人们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活经验。网络空间以其独特的技术能力和社会功能改造着人类生存发展实践的基础模式和能力范围,不仅是人类社会的技术性延伸,更是人类开展虚拟实践的物质平台。就实践哲学研究而言,21世纪以来,虚拟实践成为我国哲学研究的热点,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将虚拟实践作为人的思维与实践活动的延伸表达,是一种新的实践模式。虽然,关于虚拟实践是否属于实践这一关键性问题至今还没有达成一致,虚拟实践哲学的基础性研究还未完善,在虚拟实践系列问题的基本看法上学者们也莫衷一是,但是虚拟实践仍然成为众多相关学科的生长点和创新点。虚拟实践问题的相关研究更是为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给予了新的探讨空间。虚拟实践在运行过程中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空界域,以其特有的技术逻辑重组了人的生存方式与发展模式。将虚拟实践的哲学思考引入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发展研究,不但为理解人的空间活动和网络行为开辟了广阔的视角,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网络时代的丰富和发展,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探索与建构。

(四)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张耀灿指出,“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那么,立足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既不能背离其本原目的,也不可脱离现实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6]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映了人的能动性特点和人的发展要求,这既为研究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价值引导,也为这项研究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精神鼓励和动力来源。技术是人借以实现超越的条件,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生存场域。网络信息时代,技术化的生存方式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实现了结合和转换,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数字化的网络生存体验。历史与逻辑近乎一致地证明,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力量便会不断得以释放,人类主体意识的日渐觉醒,带有“目的设定”和“价值导向”的主体性选择,必然会成为科学所考究的对象。在网络空间下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实践命题。选择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维度,从广义层面讲,是指与传统选择相对应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选择;从狭义层面讲,是指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关乎网络化建构与发展的态度、取向及行为的设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双重向度,如何有效完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如何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网络信息化选择成为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应然之举,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且是人类实现自我验证、自我塑造的科学路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需求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而对网络空间的生存资源和网络文化进行有目的的撷取与吸收或排斥与舍弃,便形成了网络空间维度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选择。

(五)有利于科学把握人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发展规律

信息革命的内容,不仅包含信息技术的巨大突破,而且也包含了信息对人类生活面貌和生存方式的变革,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呈现了全新的表征,人们面临着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互融合、相互分化的复杂境遇。在网络空间下,无论是人们所经历的生存阶段、生存关系和生存形态,还是人们所面对的生存矛盾、生存限度以及生存困境,我们都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认真的思考,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力图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获取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积极建构网络信息化时代科学、健康、绿色的生存模式。本书深入分析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既有利于人们正确把握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也有利于人们积极开展网络虚拟实践,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虚拟认同。在网络虚拟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网民秉持自由、开放、平等、多元的生存理念,通过网络交往实践不断规约网络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进而形成自由、和谐的网络交流模式和网络社会秩序,这些准则和规范既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又具有网络社会自身的特殊性。事实证明,探讨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运用网络社会发展规律;同时,科学把握人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发展规律,也将更好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网络空间下,只有遵循规律,才能为人类发展创建正确的理念、持续的动力和科学的进路,才能促使网络社会从无序走向有序,才能实现人类虚实相生、虚实和谐的现代化发展。

(六)有利于深化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信事业的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和广泛普及是实现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完美结合的基本前提,是实现虚拟与现实和谐共生的技术保障,是实现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集中体现,这不仅包含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民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理念转换。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既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又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举。加大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根本路径,然而,强国战略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是生态计划,要重塑教育生态、创新生态、协作生态、虚拟空间生态、资源配置和价值实现机制、价值分配规制。”[7]在网络虚拟实践的过程中,大数据处理方式彰显了新的智慧,现代化信息技术催生了新的生态。面对复杂多元的网络生态空间,立足于人们的生存发展问题,以坚定的信仰为律令,以文明的规约为指南,以先进的技术为保障,才能全面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

(七)有利于推进网络命运共同体的创建

理论的价值在于贴近现实、解释现实,当人类的生存空间已经依托技术而覆盖了虚拟与实在两大物理空间,当人类的现实生活已经自由流转于虚拟与现实两个生活世界,此时的理论创新也应然地做出发展性的转变。马克思认为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是生活本身,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人的道德、人的活动、人的享受、人的本质”[8],共同体的存在是个人实现自由发展的手段和条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和表征。事实表明,网络信息技术为命运共同体的创建提供了条件,为民族发展和世界共荣搭建了平台。网络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再次丰富了人的多维规定性,将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统一,将实然性与应然性相结合。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人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发展问题,积极倡导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更好地建设自由开放的网络空间,以实现网络行为主体的共存共生、共享共治和共建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