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重难点
一 研究目标
第一,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研究的逻辑理路。界定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核心概念,综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主体发展的基本范畴,厘清主体与客体、群体性生成与个体性发展、主体各层级结构及主体间的发展关系。
第二,构建起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研究框架。从历时性角度出发,从横向与纵向维度上综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从整体上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系。
第三,透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趋向。从现实性角度出发,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经验中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问题,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二 研究框架
在借鉴学界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研究时限,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研究理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党史、政治学、哲学、领导学、组织行为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党独立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宏观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塑造轨迹,综合把握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发展的多重动力要素及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与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关系,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宝贵成果和历史经验,进而从主体发展的视角透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试图从以下五方面构建起本书的研究框架,力求从整体上厘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关系。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相关问题理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概念理析为抓手,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自身的组织层级关系进行延伸,进一步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部的核心组织层级,即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等的相关概念及其历史地位,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与个体、政党、人民群众、理论工作者等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轨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轨迹为线索,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准备、开启与困局、转折与推进再到正式完成四个阶段展开论述。在每一发展阶段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或标志性事件,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兴起、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形成、遵义会议的召开、红军北上战略大转移、国内和平局面的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延安整风、中共七大等为主要研究节点,以期从宏观勾勒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演进过程。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主要平台。在中国革命这个大平台基础之上,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结合中国革命主题的发展变化,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关乎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如何正确运用统一战线实际解决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对敌斗争的根本政治问题,正确运用武装斗争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军事战争需要的正确斗争形式和战略战术思想,运用党的建设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核心保证等方面的重大认识转变和实践过程,这就在实际上构建起符合革命现实发展需要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平台。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创新成果。从理论、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理论创新成果,主要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及指导地位的确立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制度创新成果,主要包括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民主政权制度、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实践创新成果,主要包括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大转变、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和全国抗战的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转折和最终胜利等,以期较为完整地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当代启示。从主体角度出发,围绕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透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经验启示。集中说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加强和巩固党的各级组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基本思想标识、思想依归和思想方向,政治前提、政治要求和政治特点,组织制度、组织核心和组织保证等重要实践内容。
三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研究重点,从历时性角度出发,厘清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脉络,从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的比较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过程中的各阶段创新成果的理论性认识,构建起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基本框架,进而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关系。
第二,研究难点,从共时性和现实性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和总结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基本平台,学会在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经验中透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启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其主体地位的正确实现和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和历史借鉴。与此同时,就本书的撰写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研究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需要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进行综合把握,这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难点。而对于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研究的已有相关成果较少,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梳理,这就需要对大量的研究文本和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与综合把握,对研究的深入也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