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首先,这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主体,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实践始终起着核心引领作用。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用鲜血和汗水成功写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铸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辉煌,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指明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我们的党,中国人民要胜利是不可能的。”[1] 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要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所未有的重大时代考验,从根本上还要靠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只有正确认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巩固和维护党的核心地位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党的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不断提高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杜绝和消除党内存在着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危险,才能不断强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领导。
其次,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的需要。就主体研究而言,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学科攻关、多维度展开、多层次进行、多时间推进的特点。但从主体角度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作为一个目标,进行专门性、系统性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大多是在谈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有部分论述,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专门研究仍需进一步拓展。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本身又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动态与静态、个体与集体等的多重集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长期性考察。既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研究放置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中,在综合把握其宏观的历史脉络、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发展历程、特点、规律和地位等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把握;也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进行整体性考察,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理论认识和革命实践的变化过程,也涵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自身围绕这些问题的认识程度、水平和能力等带来的实际影响及其组织变化的思考,以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自身的内在关联和发展规律;还要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发展的横向与纵向等多维向度,既正确认识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发展的外部条件,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间的互动机制和作用关系,也要综合把握来自其内部成员间互动所带来的作用,综合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内部的互动关系,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向前发展的实际效应和重要成果,也不可忽略其他主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影响等。
最后,这是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既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也是检验和校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的内在动力,实际承担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方法的指导、经验的总结、理论成果的构建、实践的监管和偏差的纠正等多项历史重任,特别是党的领袖人物、领导核心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代表。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历史轨迹、主要平台和创新成果,对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关系,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等问题的认识,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提供价值借鉴和思想指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以民主革命为研究时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为认识主线,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内涵、要素、轨迹、平台、成果等问题进行集中考察,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塑造的经验启示,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