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概述
第一节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
白桦是生命力极强的落叶乔木,属桦木科植物,因其树皮呈现白色,故称为白桦,因为桦树皮有着柔韧轻巧、不透水、不易腐烂、可塑性强等特点,尤其是桦树皮制作的器皿轻便耐用、不怕击打、不易损坏并且便于携带等优点,非常适合在捕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深受鄂伦春族青睐。桦树皮的广泛应用,分布在北半球寒带和温带,我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是桦木的重要生产地,白桦树是鄂伦春族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植物,北方茂密的桦树林(如图1.1)桦木大部分细致坚硬、木理顺直,常用于建筑材料和家具。它生长的条件是:高纬度、冷浆土、半阴坡沼泽地。成活率高、易腐烂、洁白秀气。著名的日本歌曲《北国之春》中的第一句就是“亭亭白桦”。俄罗斯有著名的“小白桦艺术团”。冬季的桦树林雪景(如图1.2)素雅纯洁,所以我国也常把白桦树比作少女一样洁白美丽。
“桦树皮文化”是北半球各民族存在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存于中国,在西伯利亚、北极、日本北方地区都有相似的文化形式,这是因为这些地区都共同处于北半球的寒带和寒温带,所以有的专家学者把这些地区称为“次北极圈桦树皮文化带”[1]。
图1.1 北方茂密的桦树林(张晓丽提供)
图1.2 桦树林雪景(张晓丽提供)
桦树皮文化是北方渔猎民族共同的文化,桦树皮文化的分布地域比较广泛,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各个民族都存在桦树皮文化。桦树皮文化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生产方式上。满族、达斡尔族相继从渔猎生产方式转变后,桦树皮文化的作用和历史地位也就相对减弱甚至是消失。相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社会生活的鄂伦春族,直到下山定居前还过着游猎生活(如图1.3)。即便定居后依然沿袭着传统的狩猎方式,这个民族的桦树皮文化仍然存在,并且还有了长足的发展。
图1.3 鄂伦春猎手
(秋浦主编:《鄂伦春族》,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41、27、30页)
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桦皮制品也在其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桦树皮工艺是传统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是用传统原始的材料进行的新工艺的再创造,从而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不仅展示了鄂伦春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发扬了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化,对传承民族文化、追求文化的多样性、避免环境的趋同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认同。鄂伦春族就像一朵娇艳之花,妖娆而多姿,鄂伦春族还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妩媚而靓丽,她是一支永远与森林相依相伴的部落,她也是一个焕发着无限生机的古老民族,她就是那缔造出北国游猎文化的兴安生灵(如图1.4)。传统的桦树皮工艺在不断地发展,它的技能、技巧和工具的使用,在漫长的岁月里有所流失、有所传承、有所改进、有所创新。社会的全面发展促使生产力的进步,来自社会各层面的文化,多种艺术形式等方面的变化。
图1.4 色彩斑斓的白桦林(张晓丽提供)
桦树皮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是传播人类文化的物质载体,运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将古代多个民族相联系,可以说桦树皮是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共同文化载体,是世界文化的相通符号之一。桦树皮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样,既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状态和物质需要,还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体现,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保留鄂伦春族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是防止民族特征快速消亡的重要保障。显然重归游牧民族生活是不可能的,但保留一些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还是可以的。在规定的时间开展科学规范的捕猎活动、开办白桦树制品、兽皮制品加工厂、民族特定节日穿着节日盛装、定期举办民族特色鲜明的篝火晚会,都将是其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的延续。通过双轨制的形式,使民族的传统习俗得到一定的保留,同时也避免了经济文化落后给民族发展蒙上阴影。
黑龙江流域桦树皮艺术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有其深刻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与历史印记,独特的古代民族历史渊源和地域文化为黑龙江流域桦树皮的研究建立与完善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支撑。
鄂伦春族桦树皮文化作为桦树皮制作工艺的支撑,有着悠久的历史,桦树皮制品在鄂伦春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用具,也是鄂伦春民族重要的文化产物。桦树皮同鄂伦春人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桦树皮制品,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生产宗教活动中都能找到桦树皮制品的身影。
桦树皮制品可以说是鄂伦春人物质生活的重要部分。鄂伦春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桦树皮制品。比如,鄂伦春人的建筑“仙人柱”(如图1.5、图1.6)以及白桦树装饰的室内(如图1.7)、鄂伦春人的水上交通工具“桦树皮船”(如图1.8)等都是鄂伦春人常用的生活用品。除此之外,还有桦树皮制品,桦树皮制品有的有盖子,有的没有盖子,有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展现出森林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由于桦树皮的防水耐用性、防潮防虫咬不怕磕碰等特点,桦树皮用具携带起来很方便、很轻巧,在北方狩猎少数民族中获得了大家的青睐。在哺育婴儿方面的摇篮也是用外面包裹着桦树皮。桦树皮摇篮可以帮助鄂伦春族妇女将婴儿装到安全的地方,常常挂在高处,这样防止野兽来袭;在民族服饰方面,鄂伦春族的民族服饰中会采用桦树皮制作帽子、鞋子,这些桦树皮制品包含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美学,体现出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信赖和崇尚,如鄂伦春人饮水或者吃饭用的桦树皮碗、桦树皮杯。狩猎工具方面的狍子哨、刀鞘等也是用桦树皮制作的。
图1.5 鄂伦春独有的建筑“仙人柱”(张晓丽提供)
图1.6 “仙人柱”模型(陶丹丹提供)
图1.7 白桦装饰的居所(陶丹丹提供)
图1.8 桦树皮船(陶丹丹提供)
桦树皮文化作为我国北方狩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存,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揭示这些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的历史和他们社会生活的现状;从艺术角度印证了这些生活在寒带和寒温带的少数民族,他们对大自然的挚爱和对自然认识理解的程度,由此反映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的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