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解释: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为何四易其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为什么人们重视《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

马克思所写的这封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依据列宁的指示,苏联的马克思理论研究机构派人到各国搜集马克思恩格斯的各种遗稿,其中就包括这封信的草稿。它们在1924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俄文版第一卷正式发表,在当时仍没有引起理论界的特别关注。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进程由高歌行进转为步履蹒跚之时,这份文本才重新引起人们注意,并引发学术界持续的争论。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当历史已经变化,当时的问题环境已经不再,人们对《查信》的热情没有减退,反而更加重视并开始重新解释呢?

一 实践上的原因

《查信》重新受到重视与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经受挫折继而引发的反思有着紧密的关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受重大挫折,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已经发展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会解体?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误会?现实困惑自然会引发人们的反思。马克思当初所提出的“跨越”构想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跨越”实现的现实条件与历史环境、东方落后国家发展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这些问题必然会促使我们重新去探寻马克思当时的心路历程,也必然会促使我们重新回到文本。《查信》作为阐述“跨越”思想、农村公社发展问题最直接的文本,自然会受到关注。

二 理论上的原因

学术界对《查信》的重新重视则与晚年马克思研究热潮紧密相关。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大卫·鲍里索维奇·梁赞诺夫奉命到西欧搜集马克思恩格斯遗著资料。他掌握了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相关资料,但由于理解和判断上的失误,这些晚年笔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972年,美国学者劳伦斯·克拉德通过对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马克思笔记原件材料的研究,以《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为题发表了马克思晚年笔记。该书包括按照马克思手稿整理的四个笔记(摩尔根笔记、梅恩笔记、菲尔笔记、拉伯克笔记)以及劳伦斯·克拉德所作的长篇绪论和大量注释。该书的发表在国际范围内掀起了“晚年马克思”研究热。

从写作的时间来看,马克思写作《查信》草稿和正式复信与《人类学笔记》最后两部(亨利·萨姆纳·梅恩的《古代法制史讲演录》摘要、约·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类的原始状态》摘要)基本上是同时的,这两个笔记写作于1881年3—6月。就内容来说,《查信》当中谈到的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发展的问题既涉及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内容,又涉及研究“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内容。《查信》中对俄国农村公社与原始公社对比分析等内容也是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重要材料,同时又与《资本论》中土地制度、地租等问题有着联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何《查信》在马克思晚年研究中受到特别重视。

国内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接触到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查信》《〈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等文本成为国内“晚年马克思”研究的基本文献。更重要的是,由于草稿中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与当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具有的联系,使得《查信》尤其受到注意。可以这样说,对“跨越”问题的热切讨论其实是《查信》在国内被重视的最直接原因。这一问题在国内学界引发了持续的争议,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关于这方面的讨论以及国内学术界对《查信》的考察,我们将在下一节中给出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