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关注始于2014年,确切地讲,是基于两次亲身经历而产生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论兴趣。一次是在该年春季,我发现自家小区附近新开了一家高档养老院,内设游泳池、桑拿房、保龄球馆等多项高档健身娱乐设施。据悉,这家养老院是当地政府提供场地并予以一定财政补贴,外包给香港一家专门负责养老院建设的公司运营。养老院负责人表示,入住老人每月最低需交纳4000元作为基础食宿护理费,其他额外消费另计。而经调查发现,当时本市老人退休金的平均水平不到3000元,很显然,该养老院是通过提高入住门槛,建设了一个以营利为宗旨的高级“养老中心”,并非公益性质的“福利院”。另一次是该年暑假期间,我所带的一个研究生回家乡去考察居家养老服务购买状况,返校时与我谈论起一个令她疑惑的现象:据她了解,承担公共服务的某社会工作组织成员,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不折不扣地完成合同规定的服务项目,但是相关政府部门、评估机构来进行服务满意度测评时,乡民却不约而同地写上“非常满意”,无一人提出异议。这究竟是何故呢?在我的建议下,她经过私下沟通与多方打探,才了解到其中真相:社工人员竟然是利用“服务打折”而省下的财政经费购买了米、油、面等生活物品赠送给乡民,通过“花钱”来换取到“好评”(后来课题研究中我们专门组队赴此地对该案例进行深度调查)。
这两次经历,让我不禁意识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是单纯旨在降低财政成本、提升服务绩效的一个事务性、技术性的领域,而更是一种充溢着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和价值规范的行动过程。政府向社会购买某项公共服务,在学理上其实是政府某项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主体的扩散,但是为什么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在这个扩散过程中会出现流失与消散?旨在提升公共福祉的政府意图一旦到达社会主体手中就变样了呢?基于此,我萌发了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价值与伦理向度理论探析的强烈愿望,并于该年年底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性流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为题申报了2015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可喜的是,我的课题申报书一举中标,无疑,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当前社会对于公共性问题的高度关注。
本书作为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从思路设计、项目调研到写作成文,再到雕琢润色,历时四年有余。在主题上重点关注的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公共性价值问题,通过对公共服务公共性的学理阐释和逻辑分析,结合田野调查和相关典型案例的实践考察,探讨公共服务因政府购买而产生的“公共性流失”问题的成因,并通过引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相关理论与现实经验、结合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现实国情提出治理策略,并针对当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的若干相关前沿问题,探析公共性价值的多元保障路径。全书研究特色一是在研究框架上基于“公共性双重维度”构建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价值分析框架,即从“形式”与“实质”两个层面系统探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流失”问题的症结及其施政策略;二是在研究思路上整合价值、制度、机制、行动、责任等多元视角构建起“公共性流失”治理对策,超越了仅从制度设计、机制完善等单视角提出建议的“碎片化”思路;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将建构主义与历史类型学、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公共性问题的价值根源、理论机理和现实因素进行综合研究。
本书可以看作是我及所带领的研究生团队的集体研究成果。虽然主题确定、框架构建、写作成文、修改雕琢都是我亲力亲为,但是发现问题、明确思路是和学生们共同实地调研、共同收集案例得到的结果和启示;理顺逻辑、剖析成因离不开与学生们的信息交流、观点研讨而迸发的灵感与顿悟。至今我还清晰记得,与开门弟子高倩一起探究发现企业在承接公共服务时竟然会产生“撇脂”这种“有趣”的行为;与学生李金泽饶有兴趣地描述政府在公共服务外包后会萌发“避责”这种“微妙”的心理;与学生周晓敏反复艰难地探析公民因公共服务外包而遭遇“致害”时应采取的“求偿”手段;与学生包涵多次讨论如何不动声色却能准确调研出公共服务购买中“花钱买好评”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另外,硕士生罗子迪、刘莎、刘梦思、陈巧玲、付奕玮帮助我进行了诸多资料收集与文献核对的工作。在此,我对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一并致谢。
当然,正如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言:“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长青。”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不断修订与实践深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必然会凸显出的新型样态和逻辑可能衍生出对“公共性”新的理解与界定,当然也可能引发新的价值流失风险,从而会使本书的一些具体结论不敷适用。但是,不管未来形态如何发展变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始终应当是一种在公共性导向下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始终都应该是在公共利益的靶向上前行的行政改革举措,使读者明确这一点,不失为本书写作的“初心”。也许正是看到并赞许这份“初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田文编审与李庆红老师在当前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成果繁多的情况下,仍然对拙著予以支持,注以心血,提出很多真知灼见,使之最终得以顺利出版。为此,我对她们致以衷心感谢与崇高敬意!当然,我也期待着读者们多提出批评意见,使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之间更加整合,推动公共服务理论创新更好地植根于实践的沃土。
张雅勤
2019年10月25日于武汉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