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中老合作的政策建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老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要化解合作中的问题,深化中老合作关系,既要从宏观上进行总体协调和引领,也要从微观上进行规划与推动。
(一)合作理念与原则:以“一带一路”精神为基本原则、以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目标指引
“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和共赢”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中老是理想信念相通、社会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的社会主义友邦,两国是志同道合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老关系堪称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双方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短期、中期及长期规划,基于彼此相同的理念和发展方向,中老双方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在推动互利、共赢合作的过程中,拓宽合作范围,夯实合作基础,厚植友好交往历史,形塑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并进而形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将中老合作打造成为命运共同体的示范。
(二)合作领域与层次:依托“澜湄合作机制”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结合老挝自身优势和需求,优先发展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水资源合作、农业和减贫合作五大领域[16]
“澜湄合作机制”是在澜湄流域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从地理位置上看,老挝位于澜湄流域的核心位置,穿越老挝是连接中国—中南半岛的最短陆路线路。中老合作要充分依托“澜湄合作机制”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平台,发挥老挝作为节点国家的作用,将合作拓广至整个中南半岛,并优先发展以下领域: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经贸交易的基本物质保障,也是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性优先领域。老挝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程度低,至今国内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一条铁路,网络费用高昂,严重制约外资进入,中小企业、各类产业尤其是矿产业、旅游业、物流业的发展;不利于跨境经济活动的开展。无论是路网、电网、互联网还是物联网,在老挝都处于最为初级的阶段,而这一切是加强与外界联系、发展现代经济的最基本需求。因而建好基础设施是第一步,也是发展最为核心的一步。
其次,跨境水资源和农业合作是支柱。农业方面,农业是老挝至关重要的领域,老挝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解决农业问题,促进农业生产,有利于直接改善和提升普通大众的生活质量。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强国,既可以向老挝输出农业生产技术,也可以与老挝共同建立农业合作中心,建设优良农作物品种示范站、优质高产示范田等,帮助老挝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或者签署农产品贸易协定,使其享受更多出口中国的优惠待遇。水资源方面,老挝水力资源丰富,水电项目可以作为其经济发展的动力,老挝力求利用其丰富的水电资源到2020年摆脱中低收入国家地位,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伴随老挝水电开发计划的推行,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尼、世界银行等各利益体都竭力争取老挝的水电投资项目。中国有丰富的水电开发技术和经验,以及较广泛的融资渠道,因而可充分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两国水资源合作,助力老挝推动东盟能源互联互通的计划,实现互利共赢。
最后,减贫和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是重要合作基础和补充。减贫被认为是一种国际责任,联合国的发展目标把减贫作为合作的一部分,改变了以往纯发展经济的共识,使合作上升到关注具体个人的高度。在老挝推动减贫合作,既体现了老挝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也践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还是落实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澜湄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借助老挝政府对于国内经济特区和专区的高度重视,中老两国在跨境经济合作方面依托老挝经济特区和专区的发展大有可为。
(三)推动策略与保障措施:坚持“老挝特色”,发挥老挝和区域优势,以金融为工具,注重民生工程和宣传
一是坚持“老挝特色”,充分发挥老挝自身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和对接。正如“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中老合作也要坚持“老挝特色”,充分考虑老挝现实,跟老挝本国政策实行对接,选取合作重点。中老合作同时还要注重发挥老挝政治稳定、民风淳朴、区域条件独特、投资成本低廉、资源储备丰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及投资环境宽松以及通过老挝可便捷地进入发达市场享有发达国家关税优惠等自身优势。
二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让中老合作融入区域整体合作中,做好与区域组织的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将沿线国家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共同体,中老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环,必须要融入区域整体合作与发展,用区域发展带动中老合作,将中老合作与区域合作建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三是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推动金融外交,提升投资和援助效果。作为世界上20个最需要援助的国家之一,老挝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援依赖严重,国际援助是老挝发展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中国于2012年取代作为第一援助国长达20多年的日本,成为老挝第一大外援国,中国对老挝的援助成了中老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老挝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资金具有金额大、周期长的特点,使得融资瓶颈突出。鉴于老挝高负债以及低外汇储备、金融市场不发达、征信体系弱等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援助和借贷方式难以满足老挝国家发展的资金需求。金融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应充分发挥金融聚集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金融援助和投资方式,通过优化金融机构设计,联合多家金融机构设计多级风险分担机制,使风险通过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得以降低,推动商业利益、中国国家利益以及老挝国家利益三者实现整体利益均衡最大化,提高金融力量在中老合作中的效力和影响力,将金融力量作为中国实施对老援助和投资的重要支柱力量,甚至是主导力量,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
四是重视民生工程,加强基层人文交流。贫穷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发展是摆脱贫穷的唯一办法。“一带一路”倡议下,顺应需求,响应老挝脱贫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国可加大在民生领域尤其是农业领域对老挝的支持和援助力度。中国企业也可以加大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在盈利的前提下,投资农业加工业解决粮食生产消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让“一带一路”的实惠真正惠及普通大众,从而增加普通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
在老挝各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及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现实前提下,除了给予老挝资金,还要给予老挝人才和理念,通过教育、培训、派遣专家等提供合作渠道,建立发展合作空间。加大对老挝的教育援助不仅是为老挝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也是为中老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最为坚实的民心基础。
此外,应积极推动民间组织走进老挝,深入基层。“一带一路”倡议在老挝实施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是以自然灾害、贫穷、腐败、公共卫生安全、贩毒、跨国跨境犯罪等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人道主义援助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重要尝试,推动民间组织走进老挝,积极参与事关普通大众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医疗卫生健康援助等,解决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可增强民众认同感,夯实中老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
五是加强对内对外宣传,既要提升中国在老挝的能见度和影响力,也要提升老挝在中国的能见度和影响力,推动民心相通。老挝是中南半岛上唯一的一个内陆国家,封闭的环境和交通不便,加之出入境的手续不够便利、宣传力度又远小于周边国家,致使这颗明珠一直被埋没。为推动更多中国人对老挝的了解和熟知,应在中国加大对老挝的宣传力度,推动中国人走进老挝;搭建有效的投资对接平台,将老挝介绍给中国企业,推动更多企业前往老挝投资兴业。
基于老挝信息不发达,基层民众接触现代媒体的机会和渠道有限这一事实,企业作为中老合作的最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要注重发挥宣传作用,提升中国在老挝的能见度和影响力。一方面需要提升企业与当地媒体的沟通能力,推动企业主动加强宣传。限于媒体发展和记者采写水平,老挝媒体本身缺乏有深度的评论性报道,对于两国经贸合作也缺乏深度分析,中国企业可采取主动提供稿件加购买版面的方式在当地媒体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企业融入当地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熟知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风土人情,注重投资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对投资给当地居民带来影响的问题,应找好渠道进行沟通并实施补偿,多关注当地人民,融入当地生活,多参与当地的社会事务,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