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笔者在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正是我国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目前抗疫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全国正在落实党中央要求统筹抓好抗疫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重要时点。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短期内产生了重大冲击,当然对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的业务工作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部《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20)——共享式规模化发展》是由孙同全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撰写,这也是继当时的村镇银行发展报告课题组2016年撰写的第一部完整阐述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状况的研究成果《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6)》和《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2017——建设智慧型社区微银行》后,发表的第三部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本报告阐述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和分析2018—2019年我国村镇银行年度发展状况和就村镇银行发展中某一两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2016年的报告,由于是我国第一部村镇银行发展报告,因此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村镇银行自发起成立以来近十年的发展历程、现状、趋势、政府法规政策、内外相关制度的作用和问题以及改革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而2017年和2020年的报告则是侧重于就村镇银行当期发展中需要重点注意的某些重要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
从2017年报告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当时课题组关注和研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报告的主题是探讨村镇银行的社区微银行基本特征和市场定位,以及怎样利用金融科技和社区软信息的优势走智慧型社区微银行之路。也就是说村镇银行的定位应是社区性和微型性质的银行,应充分发挥、运用和开发社区客户软信息的优势;同时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丰富和优化金融科技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使村镇银行成为智慧型社区微银行。2017年的报告还关注了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另外一个“短板”,即应更加注意解决西部农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村镇银行覆盖率的问题。
从2018—2019年报告的标题也可以看出课题组在此期间关注和研究村镇银行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报告的主题就是探讨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问题。报告从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不同视角阐述、分析和探讨了这一主题,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一定的深度。报告认为,有关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在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或设立相对独立的事业部(以下简称“管理总部模式”),二是设立独立的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或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投管行模式”),三是设立地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以下简称“地市总分行模式”),四是“多县一行”模式。报告重点分析了样本村镇银行的规模经济及其社会效应,并以三个典型案例来分析上述四种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模式的规模经济及其社会效应(第一种管理模式案例在2017年发展报告中已经选用了)。报告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分析,论证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经济社会数字化大潮下,以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平台为依托的共享式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性和重要性。在肯定现有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政策的正确方向和积极作用之外,也提出了政策改进的方向。
在此,笔者想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笔者同意课题组在2020年报告中关于适度规模化发展是突破村镇银行发展困境,为村镇银行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条件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和论述。村镇银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试点应多条腿走路,既继续现有的试点模式,又增加多模式或复合模式试点。同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村镇银行必须始终坚守服务县域和社区,必须坚持专注“支农支小”信贷主业的定位,提升服务农村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笔者想强调的是村镇银行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与坚守县域和专注主业应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应是只强调两者中的任何一方,排斥或忽视另一方的关系。适度扩大经营和地域规模,不应是贪大求洋,跳出县域发展和追求大客户放大额贷款,而应是更好更多地在中西部农村发展,尤其是覆盖贫困县域的乡镇和村庄,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农户和社区居民。村镇银行坚守定位,应做小、做强、做美、做特,追求与农村社区共同可持续发展。本报告课题组在报告中也阐述了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尤其要注意认真严肃地吸取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纯商业化追求的教训,即热心于扩大规模,却偏离主业的教训。
另外,针对中西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县村镇银行覆盖不足的现状,应该在政策上鼓励有实力的银行在这些地区设立多种形态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村镇银行。到2019年9月,全国还有540个县市未设立村镇银行,其中471个在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是国定贫困县或连片特困地区县。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县共有832个,已有450个国定贫困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设立或规划设立村镇银行,其他的贫困县也应尽快用多种形态实现村镇银行贫困县域的全覆盖。
从目前已经面世的上述这三部《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报告》的内容来看,都尚未涉及全国村镇银行的宏观发展现状,即从村镇银行总体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视角衡量,没有对全国村镇银行的状况进行阐述。已面世的三个报告主要是分析100多个案例的数据情况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而这些案例基本上是属于那些自认为表现较好的银行所报的数据,因此,缺乏全国村镇银行总体情况的代表性。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获取不到相关的权威数据。为此,对全国村镇银行的宏观发展现状的阐述,要么回避,要么只能间接地从一些业内人士或公开的片段、零散的信息和描述中做个很粗略、不精准的大体推断。2017年报告的序言中有一句“村镇银行之间的发展并不平衡,整体呈现纺锤发展态势,一部分发展势头良好,大部分平平淡淡,也有一部分举步维艰”。
笔者认为,考虑到缺少宏观阐述的报告,不能算是个完整全面的行业发展报告,因此,在没有权威数据和准确情况的条件下,如能粗略补上这部分,只要没有大的误差,有比没有强。所以,笔者根据不同来源的信息加上自己的判断,在此也只能做个大概的粗线条的估断,也可能不能较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在此仅供读者参考和批评。
笔者得到的信息中比较多,也是比较相似的看法大体是:如果从财务数据、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分为优良、一般和差等的角度看,村镇银行总体上在前两三年大体各占三分之一。但到2019年则“差等生”比重上升。2020年春节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还有业内人士认为村镇银行好、中、差的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状。也有人认为从地区分布看,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状况相对较好。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指出,村镇银行在快速培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少数机构偏离定位,如“离农脱小”、主发起行履职缺位、外部人控制等。还有人指出,一些机构存在功能定位不清、公司治理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弱、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不高、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村镇银行状态好坏的外部条件主要与近年来经济下行、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扶持政策有关,内部因素则主要是主发起行是否得力(意愿、责任担当、能力、技术)、村镇银行领导人和团队是否德才素质较强,以及与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和风控水平有关。
2020年村镇银行发展报告也十分重视数字金融的作用。报告提出,在数字化时代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共享式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是村镇银行克服规模不经济的重要出路。有条件的村镇银行管理总部和投管行可以自建平台,也可以向外输出服务能力。未来,专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公司也会在村镇银行共享式规模化发展中大有作为。对此,笔者也十分认同。
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小微企业有的无法开工营业,有的门庭冷落。不仅收入骤降,还需承担物业租金、人工等运营成本。一面是企业停摆、营收为零,另一面是各种硬性成本支出不可避免。小微企业和农户普遍存在现金流上的压力,需要金融支持。对于以长尾客群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说,这也意味着短期内他们将面临逾期率、资产不良率升高的压力。
近几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有了较大发展。此次疫情加速了互联网经济的渗透,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线上服务优势更为凸显,数字化经济融合发展的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由于疫情管控,一般人员间的接触和流动大幅度降低,基于移动数字终端的线上商业模式变得更为活跃,大众也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和习惯在线服务的模式,这彰显出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和潜力。而且从长期看,服务小微企业的线上化、数字化普惠金融业务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同时要看到在农村金融市场,运用“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将会是优势叠加的不二选择和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也在及时调整与完善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疫情之下,很多金融机构,包括一些村镇银行,为消费者加强了在线的“非接触式”业务,强化疫情防控的金融支持。以科技为内核的线上金融服务,主要通过视频面签、线上信用审核、自动化流程、智能风控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快速、可靠的金融服务,从而在疫情特殊时期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受困企业做好金融支持。从具体实践来看,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来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行业痛点;新兴的金融科技行业强化技术优势,并寻求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在这次疫情期间,部分传统银行的贷款业务多有停顿,但网络银行如新网银行的小微贷款申请并没有下降。蚂蚁金服的数据也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打算向网络银行借款。
做好线上业务,金融机构首先需要增强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实力,加强研发投入。金融机构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也要相应调整,使之适应线上办理业务的需要。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加强数据共享。小型金融机构一般自身缺乏研发投入,可以借助有实力的主发起行、管理总部、投管行或与有公信力、有诚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在这些方面,已有不少的实践探索和成功案例。
像村镇银行这样的小银行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受疫情严重影响的群体实际上也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真正愿意深耕普惠金融、着眼长远发展的规范的村镇银行要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自身战略和内部管理的反思、调整和提升。要针对不同类别客户,围绕其生命周期特点分类施策,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防范风险,实现可持续经营。村镇银行也应运用多途径措施,加大对在线服务模式的应用创新,在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推动自身线上服务转型。
银保监会在《推动村镇银行坚守定位 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中提出了“村镇银行监测考核基础指标表”,要求各项贷款占比≥70%;新增可贷资金用于当地比例≥80%;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0%;户均贷款≤35万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全面达到指标的村镇银行并不多。这说明以普惠金融理念践行金融扶贫的村镇银行还有限,根本原因是它们终究是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这就使笔者又想起我们在2017年报告中提出的应鼓励倡导、支持和探索真心深耕与服务普惠金融低端客户的“社会企业”类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目前,我国开展的对小微企业和贫困农户的金融扶贫多为特惠金融手段,2020年以后的金融扶贫,应逐步改为无须财政贴息、担保和备付金为前提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手段为弱势群体服务。其实像中和农信和一些公益小贷组织和资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它们基本具备了转型为“社会企业”类村镇银行的条件,只要有政策法规的鼓励支持,还将会涌现出新一批这样的社会企业。在此,笔者再次提议,我们是追求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有情怀、有担当、有社会责任追求的企业家应在金融组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上这块短板。
杜晓山
2020年4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