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共享式规模化发展是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规模化发展是突破村镇银行发展困境的重要途径。国内外银行业实践和相关研究证明,商业银行的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实现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其长期平均成本,提高其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规模化发展的村镇银行更有能力服务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所以,如何在不偏离政策目标的前提下实现村镇银行的规模化发展,成为监管部门和业者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我国金融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村镇银行的规模化发展问题,不断改进政策,进行村镇银行规模化组建和发展的试点。迄今为止,金融监管部门有关村镇银行规模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在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总部或设立相对独立的事业部(以下简称“管理总部模式”),二是设立独立的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或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投管行模式”),三是设立地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以下简称“地市总分行模式”),四是“多县一行”模式。
村镇银行的这四种规模化发展管理模式都包含了共享经济的特征。共享经济中不同主体不必拥有但可以使用同一资源,分担这一资源的成本,从而增加各主体的净收益,提高这一资源的利用效率。共享经济消除了单个使用者无力支付获得该资源的成本或者单独获取并使用该资源不经济的困境。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等即时通信技术使跨区域、跨越物理隔离的共享变为可能。在村镇银行的四种规模化发展管理模式下,各村镇银行及其分支行可以共同利用管理总部、投管行、地市总分行、“多县一行”或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服务,例如战略管理、产品研发、中后台系统服务、品牌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这种共享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个村镇银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村镇银行集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规模化发展。
共享式规模化发展是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07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是增量改革,通过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来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从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但是,自2016年以来村镇银行组建数量的年增长率已经降到10%以下,并持续降低。可见,村镇银行数量快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其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开始进入围绕存量进行改革的阶段。同时,对于少数贫困县域尚无村镇银行覆盖的问题,也需要在存量改革中予以解决。存量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效率和发展质量。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村镇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也将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共享式规模化发展是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