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与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生活》周刊在邹韬奋新闻出版实践中的地位

邹韬奋从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一直到1933年12月《生活》周刊被迫停刊,其间虽然邹韬奋于1933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此后的《生活》周刊也还是邹韬奋“遥为负责任”,因此可以说,邹韬奋所负责主办的《生活》周刊延续的时间长达7年多,这在邹韬奋所主办过的报刊当中,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份刊物。在邹韬奋主办《生活》周刊的这七年多时间里,单从销量来看,《生活》周刊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接办时的每期发行2800多份[115],到1932年每期发行量达15.5万份以上。[116]1932年7月后,国民党政权采取封锁《生活》周刊的邮递渠道,军警摧残销售《生活》周刊者,逮捕购阅《生活》周刊的学生等手段对《生活》周刊进行残酷打压,《生活》周刊只能采取半公开或秘密送达的办法,将《生活》周刊送达读者手中,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直到《生活》周刊停刊为止,《生活》周刊的销数,“仍能保持国内定期刊物的最高销数”[117]。这些充分说明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非常成功的,它是得到读者充分认同的。

一 《生活》周刊成功的原因探究

《生活》周刊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它的办刊宗旨始终是进步且与时俱进的,《生活》周刊的第2卷到第5卷,它的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从第6卷开始到第8卷终刊,《生活》周刊以针砭时弊,改进政治,探讨国家民族的前途,唤醒民众为宗旨。这两个宗旨总体上来说都是积极进步的。邹韬奋早期对国民政府抱有幻想,希望在不改变原有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前提下,通过探讨个人的人生修养问题,通过改造个人,最终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这个宗旨和理想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虽然是行不通的,但是它毕竟代表了一部分国民的社会理想,其基调和最终目的还是在于改良整个社会,因此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改良的宗旨也还是积极向上和进步的,也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九一八”事变以后,残酷而黑暗的社会现实使邹韬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此他的认识和思想也开始转变,邹韬奋说:“要想用个人的局部的行动,去抵抗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依附者对整个民族所加的压迫,本来只是一种幻想……只有参加广大民众行动才有办法。广大民众行动,不仅是‘到前方去’,而且同时也是政治的社会的斗争……这广大的民众运动,必须有广大的准备与训练。这准备与训练,不仅是组织方面,而且也是意识方面的,不是从意识上把民族的弱点,革命的障碍,完全扫清,民众行动依然不会得到最后的成功。这思想和意识的准备,是本刊目前努力的方针。”[118]这段话很清楚地表明了邹韬奋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他认识到光靠个人的局部行动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和社会,因此针砭时弊,改进政治,探讨国家民族的前途,从而唤醒民众应该成为《生活》周刊的新宗旨。这个新的宗旨,是完全符合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因此它也必然是进步的,也就必然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其次,《生活》周刊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到位的。《生活》周刊主要通过“信箱”栏目来与读者沟通,邹韬奋本人每天要阅读大量的信件,对读者来信进行回复,“信箱”栏目里刊登了大量的读者来信,读者来信的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充实了《生活》周刊的内容,保持了刊物稿源及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这些来信是读者生活、思想实际的最原生态的展现,因此这些来信也使得《生活》周刊的内容非常贴近读者和生活实际,拉近了刊物和读者的距离。邹韬奋所撰写的大量编者附言也很好地完成了读者和编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交流,从而使读者也真正参与到刊物的编写中来。

最后,《生活》周刊的栏目和内容处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之中。从前文各卷的栏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周刊的主要栏目整体来说是比较固定的,如“小言论”“专论”“信箱”“杂文”“小说”等栏目基本上贯穿了《生活》周刊的全过程,这就保证了刊物栏目内容的继承性和稳定性,容易维护刊物的特性和稳定一些长期的读者。在主要栏目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生活》周刊的栏目每期又或多或少地有些变化,每期既要增加一些新的栏目,同时又要根据需要减掉一些栏目,即使是如“小言论”这样的固定栏目,其主要内容也随着宗旨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如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小言论”栏目大量地谈论求学、择业及婚恋等日常生活话题,而事变后,谈论国内外重大的时事及政治问题便成为“小言论”的主要内容。栏目和内容的不断变化,这就使得刊物常办常新,不至于千篇一律。

二 为后续新闻出版活动奠基

《生活》周刊是邹韬奋主办报刊生涯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刊物,邹韬奋主办《生活》周刊是非常成功的,这段成功的经历在邹韬奋报刊生涯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后来他所创办的报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后期所形成的注重关注时事政治,宣传抗日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从而唤醒民众的宗旨,他在后来所主办的报刊中都在坚持着,《生活》周刊第7卷变为新闻评述性质的周刊,这对后来邹韬奋所创办的刊物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邹韬奋后来所创办的刊物,虽然宗旨都在不断调整,但性质却都是新闻评述性质的综合类刊物。第二,邹韬奋本人在主编《生活》周刊时得到了系统的报刊业务实践磨炼,培养了他的新闻意识和舆论宣传意识,进一步锻炼了他对于报刊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为他日后大量写作成果的出现和其他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第三,邹韬奋所主编的《生活》周刊在读者中的影响力和他与《生活》周刊其他作者所形成的友谊,也是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例如他利用《生活》周刊的影响力,在读者当中招股创办《生活日报》,他在主编《生活》周刊时期与胡愈之、艾寒松、毕云程、徐伯昕等人所结下的友谊,为他日后其他报刊迅速有效的创办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邹韬奋在主持《生活》周刊时期就已经开始从事替读者代买书报的业务,并设立了《生活》周刊书报代办部,而生活书店正是从此基础上诞生的,因此可以说,邹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社孕育了生活书店,他主持的《生活》周刊也为他的图书出版实践奠定了基础。


[1]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第295页。

[2] 参见穆欣编《邹韬奋》,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第19页。

[3]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11页。

[4]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15页。

[5]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17页。

[6]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22页。

[7]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12页。

[8]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23页。

[9]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23页。

[10]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23页。

[11]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7页。

[12]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1卷,前引书,第9页。

[13]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1卷,前引书,第10页。

[14] 参见穆欣编著《邹韬奋》,前引书,第14页。

[15]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28页。

[16]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19、120页。

[17] 参见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1卷,前引书,第17~144页。

[18] 《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20页。

[19] 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80,第20页。

[20] 参见邹韬奋1919年9月入圣约翰大学读书,1921年7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前引书,第21页。

[21]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1卷,前引书,第171页。

[22]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47页。

[23]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7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170页。

[24]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55页。

[25] 参见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第20~21、80页。

[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总第3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第82页。

[27]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56页。

[28] 参见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7卷,前引书,第174页。

[29]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56页。

[30] 邹韬奋:《韬奋文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第49页。

[31] 邹韬奋:《韬奋文集》,第3卷,前引书,第49页。

[32]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58页。

[33] 三联书店编《韬奋:韬奋画传·经历·患难余生记》,前引书,第178页。

[34] 抱一:《创刊词》,《生活》周刊1925年第1卷第1期。

[35] 《〈生活〉周刊第一期出版》,《申报》,1925年10月11日。

[36]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9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717页。

[37] 邹韬奋:《韬奋自述》,学林出版社,2000,第70页。

[38] 邹韬奋:《韬奋自述》,前引书,第72页。

[39] 邹韬奋:《韬奋自述》,前引书,第85页。

[40] 韬奋纪念馆编《邹韬奋研究》第一辑,学林出版社,2004,第26页。

[41] 胡愈之:《我的回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第18页。

[42] 穆欣编著《邹韬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第38页。

[43] 俞月亭:《韬奋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第14页。

[44] 参见沈谦芳《邹韬奋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第60页。

[45] 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前引书,1987,第80页。

[46] 杨贤江:《青年修养论发端》,《生活》周刊1925年第1卷第1期。

[47] 王志莘:《改善学徒生活》,《生活》周刊1925年第1卷第16期。

[48] 王志莘:《济南民情风俗(七集)》,《生活》周刊1925年第1卷第39期。

[49]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9卷,前引书,第718页。

[50]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7卷,前引书,第197页。

[51] 邹韬奋:《韬奋自述》,前引书,第73页。

[52] 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前引书,第25页。

[53] 邹韬奋:《韬奋自述》,前引书,第73页。

[54] 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第124、125页。

[55]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7卷,前引书,第198页。

[56] 览辉:《格外亲切有味》,《生活》周刊1927年第2卷第43期。

[57] 过励兴:《对于本刊最近内容的批评》,《生活》周刊1927年第2卷第27期。

[58] 老谷:《看一本刊之名角》,《生活》周刊1927年第2卷第48期。

[59] 邹韬奋:《韬奋自述》,前引书,第77、78页。

[60] 韬奋:《我们的立场》,《生活》周刊1930年第6卷第1期。

[61]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1卷,前引书,第834页。

[62]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2卷,前引书,第446页。

[63] 编者:《本刊与民众》,《生活》周刊1927年第2卷第21期。

[64] 编者:《本刊与民众》,《生活》周刊1927年第2卷第21期。

[65] 编者:《本刊与民众》,《生活》周刊1927年第2卷第21期。

[66] 《〈一周鸟瞰〉征文启事》,《生活》周刊1928年第3卷第15期。

[67] 《〈关于一周鸟瞰的几句话〉编者按》,《生活》周刊1928年第3卷第34期。

[68] 《〈关于一周鸟瞰的几句话〉编者按》,《生活》周刊1928年第3卷第34期。

[69] 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前引书,第29、31页。

[70] 王霖:《生活》,《生活》周刊1928年第3卷第2期。

[71] 陈少侠:《这样的结婚方法对不对》,《生活》周刊1928年第3卷第47期。

[72] 据《生活》周刊第4卷上、下卷合订本分类总目统计,上卷23篇、下卷56篇。

[73] 《生活海外通讯两种》(广告),《生活》周刊1929年第4卷第52期。

[74] 韬奋:《免得误购》,《生活》周刊1929年第4卷第51期。

[75] 韬奋:《免得误购》,《生活》周刊1929年第4卷第51期。

[76] 参见钱小柏、雷群明编著《韬奋与出版》,学林出版社,1983,第197页。

[77] 参见赵文《〈生活〉周刊与城市平民文化》,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第34页。

[78] 赵文:《〈生活〉周刊与城市平民文化》,前引论文,第34页。

[79] 《本栏征文新例》,《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15期。

[80] 《生活》周刊第5卷每一期的刊头。

[81] 《编后随笔》,《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1期。

[82] 参见《本刊紧要通知》,《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29期。

[83] 《特别征文》,《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38期。

[84] 参见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常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文化出版家徐伯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第448页。

[85] 参见韬奋《征求一位同志》,《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34期。

[86] 参见《生活周刊社招考练习生启事》,《生活》周刊第5卷第47期。

[87] 参见钱小柏、雷群明编著《韬奋与出版》,前引书,第197页。

[88] 《脑际中所亟谋解决者》,《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40期。

[89] 《我们的立场》,《生活》周刊1930年第6卷第1期。

[90] 《送往迎来》,《生活》周刊1929年第5卷第52期。

[91] 韬奋:《编余赘语》,《生活》周刊1931年第6卷第42期。

[92] 编者《下半年度的一点新计划》,《生活》周刊1932年第7卷第23期。

[93] 《本刊下期起增加国货介绍表的意旨》,《生活》周刊1931年第6卷第31期。

[94] 参见《本社为筹款援助黑省卫国健儿紧急启事》,《生活》周刊1931年第6卷第48期。

[95] 《关于援助马将军捐款最近报告》,《生活》周刊1931年《二十年年假临时增刊》。

[96] 《本刊紧急征文启事》,《生活》周刊1931年第6卷第44期。

[97] 参见钱小柏、雷群明编著《韬奋与出版》,前引书,第197、198页。

[98] 参见《潘序伦会计师对于本刊双十特刊销数之证明》,《生活》周刊1931年第6卷第50期。

[99] 《无标题广告》,《生活》周刊1932年第7卷第43期。

[100] 《我们最近的思想和态度》,《生活》周刊1932年第7卷第1期。

[101] 韬奋:《〈生活日报〉与〈生活〉周刊》,《生活》周刊1932年第7卷第18期。

[102] 《我们最近的趋向》,《生活》周刊1932年第7卷第26期。

[103] 《我们最近的趋向》,《生活》周刊1932年第7卷第26期。

[104] 《伏生国际论文集》(广告),《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32期。

[105] 《深刻的印象》(广告),《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28期。

[106] 《苏联大观》(广告),《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39期。

[107] 参见生活书店史稿编辑委员会编《生活书店史稿》,前引书,第27页。

[108] 钱小柏、雷群明编著《韬奋与出版》,前引书,第198页。

[109]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4卷,前引书,第462页。

[110] 韬奋:《与读者诸君告别》,《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50期。

[111] 邹嘉骊编著《韬奋年谱》,中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第55页。

[112] 胡愈之:《民众自己起来罢!》,《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47期。

[113] 胡愈之:《我的回忆》,前引书,第157页。

[114] 韬奋:《与读者诸君告别》,《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50期。

[115] 参见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前引书,第26页。

[116] 参见生活书店史稿编辑委员会编《生活书店史稿》,前引书,第210页。

[117] 《最后的几句话》,《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50期第1017页。

[118] 朱光:《“恋爱”和“抗日救国”的“机会”》,《生活》周刊1933年第8卷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