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术沙龙辑录(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主讲人简介

黄东,湖南东安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首届文史哲基地班,历史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梁景和(主持人):

黄东老师现在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是学生评选的十大优秀讲师之一。今天下午我们请黄东老师给我们做讲座,大家欢迎。

黄东(主讲人):

各位校友、同门,大家下午好!回到首师大就像回家一样,因为我是很纯粹的首师大人,从本科到博士,而且我跟着梁老师从硕士到博士,有这样一个学缘,回到首师大感觉很亲切。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政治认同之确立——以北京市“反把”运动为例》。先说一下我整个的学术动机。我认为学术要有现实关怀。我考虑到在当下这样一个时代里面,一个政权的正当性,就像很多研究者说的,毫无疑问有这样几个基础:一个是意识形态的,一个是制度的,一个是绩效的。所以我想探讨现在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到底是怎么确立和演变的,这与我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联系比较多有关系。因此我有一个这样的现实关怀。

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这本书从大的思想背景来讲,抗战时期是“现代中国”建构的最后一役,事实上当时围绕国家认同是有几个方向的,一个是中共,一个是国民党,一个是日伪。我研究华北是有所指的,我试图想做一个通观性研究,我想了解“现代中国”形成过程中,哪些力量、哪些意识形态在国家认同建构中进行冲突与博弈,形成的历史现象是什么。当然我选择华北地区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后来我想接着做,目前已经在逐步展开,一个是这个《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政治认同之确立——以北京市“反把”运动为例》,这是我们学校的校级课题,2008年就已经申请下来,2009年我收集了一些资料,后来因为我个人原因耽搁了下来。还有一个是去年我申请了一个“历史教育与‘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系”的课题。所以,你们也可以看见我是想做一个三部曲的东西,我想把抗战时期这个最集中的国家认同博弈关系了解清楚,然后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确立状况把握清楚,最后想了解当下时代中国的意识形态的走向是如何的一个面貌。

结合今天的这个题目,我是想明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认同是什么,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如何确立的,落实到一个阶层——工人,因为中共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那工人阶级的政治认同是如何确立的?另外一个是反思这套政治认同的确立方式对今天有什么样的利弊。当然讲工人的时候不能泛泛而谈,因此我要用北京市的“反把”运动作为一个例子来确定。为什么要把“反把”运动作为例子呢?第一,这是中共进入北京后第一场对于工人进行的政治运动。第二,这会对中共整个阶级观念,包括剥削有罪的认知,包括劳动创造世界的概念,有一种现实的关照,就是看相应的政治动员与政治灌输的现实回应,所以我选择北京市“反把”运动作为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简单的解题。下面我来讲一下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