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行传:中国内地会在华差传探析(1865~192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戴德生的家世与童年时代(1832~1849)

戴德生于道光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1832年5月21日)诞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邦士立镇(Barnsley,Yorkshire)。其本名乃为纪念父母而取。[2]抵华后,为配合中国习俗而更名为“戴德生”。[3]

戴氏的宗教背景可溯自曾祖戴雅各(James Taylor,1749-1795*)与曾祖母姜贝娣(Betty Johnson or Elizabeth Johnson*,生卒年不详)结合所建立的基督教家庭开始。他们热心参与教会工作,是卫理公会会友(The Methodists),且和该会创始人卫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私交甚笃。[4]祖父戴约翰(John Taylor,1778-1834*),为人忠厚、勤奋,从事纺织业。他与妻子(Mary Shepherd,1776-1850*)主持教堂诗班、圣经班,倡导主日学。教会因而兴旺,信徒日增。[5]父戴雅各二世(James Taylor Ⅱ,1807-1881*),习化学,尤好研读《圣经》、神学,担任卫理公会地方牧师(Wesleyan local preacher)达二十四年之久。[6]母贺美雅(Amelia Hudson,1808-1881*)为牧师之女,勤俭持家、谦虚为怀,协助丈夫传道并带领妇女圣经班。[7]戴德生为戴雅各二世与妻贺美雅的长子,在这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家庭中成长。

戴德生自幼聪敏,但身体羸弱。双亲冀盼他能以教会工作为职志。年约四五岁,即对中国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好奇心,曾表示长大成人后要去中国传教。[8]中国,一个模糊又遥远的名词,已在其心中烙印。祖父戴约翰和两位弟弟(William Shepherd Taylor〈1834-1841〉and Theodore Taylor〈生卒年不详〉)相继去世,促使他积极探索自然的奥秘,养成其好学深思的个性。[9]戴德生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即生活的态度,也使他拥有诚实、认真、勤奋、刻苦的美德。在双亲信仰的浇灌下,戴德生被引导过着虔敬的宗教生活。[10]另一方面,父亲戴雅各二世对国外差传的关注,带领全家熟读巴彼得所著的《中国》一书(Peter Parley’s Tales about China and the Chinese),更加深戴氏赴华传教的意向。[11]年十一,离家入学,他开始接触宗教以外的世界。思想既自由,行动上又可独来独往,但事后总未如他预期般称心如意。[12]年十三,因学校改组遂返回邦士立镇,在父亲所开的药店中学艺,对宗教依旧保持冷漠。[13]年十五,转任银行见习生(junior clerk),深受周遭钻营气氛感染,时以华屋、骏马、钱财为念。[14]

简要地说,童年时代的戴德生,走出单纯的家庭环境,面对外在非基督宗教世界的挑战,度过一段独自摸索、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然在家人关怀下,又重新肯定基督宗教的价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