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求变致知”练功记要
夏林清
我们彼此之间所遭逢的踫撞,犹如行进中的两人,在一街角转拐处相撞了个满怀。这一撞,眼冒金星!双方身心所系的历史脉络与实践行动所彰显的社会差异,要求我们得明白表达自己,同时要长见识地去认识对方。
——夏林清,《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2013
当我与杨静于街转角对撞后,两人决定一起来练功,因为我们都相信“求变致知”始是实践者智能增长的道理。
运动激流,革命想像
半个甲子前(1985年),我于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行动科学”与“反映的实践者”后,返回解严前的台湾。彼时戒严统治已趋强弩之末,整个社会如一锅欲滚热粥,让人感觉得到政治压制与要求剧变的势能!在那个时机点上,我确信两件事:一,人们旧有固着的行动方式不松动的话,“改变”常是动态平衡表现的“不变”;二,在社会现场参与介入的行动实验,是磨练好的实践者最真实的学习。而这就注定了我是在台湾1987年解严后社会运动的势能中,选择投入到与基层工作的年轻人两相结合。
“运动如激流,革命是想像”,这是1990年迄今激励台湾社会改变取径之行动研究发生的地景。大陆则是“革命历史今犹在,城乡变化剧烈”,大陆草根工作者,没有一个人回避得了历史人文与开发经济的撞击。20多年前,当我们在台湾工人运动的脉动中,刚开始实验着反映对话时,我心中隐隐约约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青年“自我改造”的理念对照着。我们替换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改造方法”中的道德意识灌输做法,以自我反映的方法辨识自身隐约闪烁的行动策略,为自己的行动后果负责,试着不与他人共构彼此关系中让改变难以发生的互动方式。人间业力如罗网,策略共构先得停!这一步其实很难,半个甲子实验下来,可能只走了半步。
台湾不退转,大陆安营扎寨走长路
如果说,在台湾,我们努力在运动激流势起与势落中坚持不退转,即便明摆着是输的棋局,仍要拿起社会改变的实践主权,在逆势中的我们如同顶住三层楼高的水柱往下冲的力道,那么大陆社会内部差异的瀑流更强大!开发经济挡不住,城乡生活变化剧烈尽是折磨!草根工作者能否安营扎寨?这五年,我见证了这一群城乡草根工作者为了做好实践,努力安营扎寨。
这本读书札记是自己和自己,和他者(书本皆为他者)往复来回的一个空间,实践者要能于忙碌细碎但又复杂具体的社会现场中长养出一种沉稳定力,始能得到深思与休息的空间。札记便是每一位行文者给了自己如是的机会!“安营”指的是安置自己的身心于干实事的实践行动中,“扎寨”当然是团队共学发展推进在地的实践工作。
作为五年来的培训老师,我已由“对撞”转向于“群舞”,和大家一起共同旋转起舞!
“实践”绝不轻松,不可能一个人走,一群人要一起行得正走得远,那是得要一起练功对待自己也对待别人!
2015年3月1日写于芝山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