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区域经济整合战略
虽然苏联解体,但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成为独联体领袖的努力,试图建立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欧亚一体化。20多年来,在经过从独联体一体化和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整合战略,到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计经济空间等次区域整合战略的摸索与抉择,最终俄罗斯选择通过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内首先实现此区域的关税同盟和经济统一化,逐步实现欧亚区域经济整合,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独联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整个区域一体化的最初(始于独联体成立时)和最终的战略整合目的。俄罗斯积极倡导、各成员国共同利益需求,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区域经济整合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 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历史
从独联体一体化到欧亚经济共同体,俄罗斯为实现欧亚区域经济整合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目前,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向实现俄罗斯与中亚经济一体化目标逐步迈进,最终成为俄罗斯与中亚区域经济整合的最有效机制。
(一)从独联体的一体化到独联体经济一体化
对俄罗斯来说,独联体是有着直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方面特殊利益的地缘战略区,尤其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必需的原材料基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1]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期间(尤其是在1993~2000年),俄罗斯试图通过独联体强化其在苏联地区的地位,加强俄罗斯与中亚的经济联系。自1991年组建以来,独联体先后经历了初期(1991~1993年)的“重独轻联”到独联体发展的“抑独促联”时期(1993~1995年)、“整独局联”时期(1995~2000年)和2000年至今“局联发展”时期的“分-合-分”的发展阶段。俄罗斯发展独联体的方针政策以《独联体章程》(1991年)、《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1993年)、《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1995年)、《独联体至2005年的发展行动计划》(2000年)为主。俄罗斯在经历了苏联解体所带来短暂的甩掉“包袱”的兴奋后,迅速调整对独联体国际战略方针,把与独联体的关系摆在对外政策的优先地位,还提出要多速度、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独联体一体化的方针,并为维系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济联系,多年来一直采取诸如对其实行贸易贷款政策、以低于国际市场价向独联体国家提供能源等优惠政策。但独联体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一个“独”与“联”的问题,即各成员国既要保持自己的政治、经济独立,又要在独立的基础上,组建有利于自己的联合体。[2]这使得独联体一体化进程颇为坎坷,近几年来,独联体一体化发展首先表现在加强独联体体内的各种区域性经济合作与联盟上。
(二)俄罗斯与中亚区域经济整合伴随着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发展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中亚的区域经济整合的历史、模式与政策,主要体现在俄罗斯倡导下的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上,并随着独联体经济一体化的分化而具体表现在各个分散的独立区域性经济联盟中。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总体上经过了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两个时期,分四个发展阶段。
独联体初创的“重独轻联”阶段:独立后的各国对内都忙于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对外则加紧争夺苏联遗产、划分国界,至1993年春,独联体各成员国关系陷入僵局,经济上也呈现出非一体化的特征,独联体作为经济一体化集团尚未形成。[3]
“抑独促联”时期:俄开始在独联体内大力“抑独促联”,独联体各成员国也把合作重点从处理“分家”事宜转向探讨和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上,此间独联体共签订约300项的协议,但绝大部分协议仍是一种摆设,一体化尚未出现转折性突破,在经济合作上各成员国虽签署了《经济联盟条约》、《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关于建立支付联盟协定》和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但经济一体化尚处在方案探讨阶段。
“整独局联”时期:各成员国开始在新的基础上调节各国经贸关系,“但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环境恶化的影响,有效的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独联体经济一体化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4]出现了更加重视发展“次地区合作”的趋势,俄白联盟、中亚经济共同体、五国关税同盟相继在此期间建立,俄罗斯通过俄、白、哈、吉、塔五国关税同盟加强同中亚的经济整合。但在1997~1999年,由于西方势力渗透和扩张,再加之俄罗斯199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独联体层面上和次地区的一体化联盟内部贸易战。独联体内部出现了新的反一体化浪潮,俄罗斯在独联体内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局联发展”时期:随着2000年普金当选总统,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发展进入新的加强阶段。俄罗斯利用独联体次地区经济整合,巩固和加强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中心地位和与各国的经济联系,通过更坚决地走多边合作之路实现真正一体化。俄罗斯在《独联体至2005年的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在2005年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首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自由贸易区协议未能执行。在俄罗斯的积极推动下,俄、白、哈、吉、塔于2000年10月宣布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取代先前的五国关税同盟,俄白联盟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在2003年开始建立俄、白、乌、哈四国统一经济区。
(三)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区域经济组织与俄罗斯中亚区域经济整合的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独联体内部相继成立了众多的次区域组织,其中中亚经济共同体、俄白联盟国家、“古阿姆”集团、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是五个公认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次区域经济组织。
中亚经济共同体是最早在独联体范围内出现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它是苏联解体后,中亚国家为联手应对可能出现的政治、经济危机而建立起来的,2005年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合并。俄白联盟是双方在保留各自国家主权的同时建立邦联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但2006年底能源战后遗症难消,并随着俄罗斯出口线路的多元化,一方面白俄罗斯极端依赖俄罗斯市场,另一方面俄罗斯减少了对白俄罗斯运输管道的依赖,导致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加大,使得俄白联盟深入发展困难重重,近期难有实质上的突破。“古阿姆”集团由是阿塞拜疆、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于1997年10月10日成立的非正式地区联盟,集团表面上是为了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与政治合作,但实际上是为了限制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的影响,曾经在俄罗斯的分解下一度中止活动,但以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颜色革命”为标志,重新被激活。作为对抗俄罗斯控制的手段,成员国们努力寻找可以依靠的外部力量,这与美国力图深入这一地区的愿望不谋而合。美国对“古阿姆”集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无论是与“古阿姆”联盟整体,还是与其各个成员国的关系都发展很快。“古阿姆”集团的重新活跃加速了独联体非一体化的进程。[5]
俄罗斯与中亚区域经济整合主要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来实现。“四国统一经济空间”是独联体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四国旨在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奉行一致的对外贸易政策,最终实现区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而成立的,是俄罗斯为改善同独联体国家关系,挽救和巩固独联体一体化而采取的重要措施。由于俄、白、哈、乌是独联体乃至全球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四国建立的统一空间在成立之初受到广泛关注,但乌克兰在去留问题上的不确定性和俄乌关系的敏感性,增加了统一经济空间的发展难度。
在俄罗斯与中亚区域经济整合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断深入发展的次区域经济组织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功地建立了俄白哈关税同盟,在统一运输空间、统一能源市场和统一社会经济空间的建设以及在金融和货币领域的合作都有实证性进展,是独联体中发展势头最好且最具发展前景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启动,2012年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恢复运行,欧亚区域经济整合已进入第二发展阶段。
二 欧亚经济共同体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一)欧亚经济共同体内的自由贸易区和独联体内的“五国关税同盟”
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早已在2000年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之前已解决。1993年9月24日,独联体成员国签署了《建立经济同盟条约》,旨在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货币同盟。到2000年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最后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为止,独联体成员国又签订了诸如《建立独联体自由贸易区协议》等多个相关协议。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自由贸易区协议未能在独联体内执行。当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时,在其成员国(俄、白、哈、吉、塔)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随后开始建立关税同盟。
独联体内的“五国关税同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建立的基础。1995年,俄罗斯提出新的一体化建议,成立了俄白关税同盟,由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署双边一体化协议;1996年扩充成员,吸纳哈萨克斯坦,成立俄白哈关税同盟;同年,俄、白、哈、吉四国签订了《在经济和人文领域深化一体化合作条约》,并确定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关税同盟。1999年塔吉克斯坦加入关税同盟,成为五国关税同盟,并同其他成员国一起签订了《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条约》。“五国关税同盟”历经5年,最终艰难成立,但大部分仅限于合约的层面。
(二)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俄白哈关税同盟
为实现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从而实现欧亚区域经济整合和区域整合的最终目的,关税同盟是实现整个战略的第一步。目前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次区域框架内,已正式启动俄白哈关税同盟,初步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
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俄、白、哈、吉、塔五国于2000年在独联体五国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成立的。其过程是由成员国先建立自由贸易区取消成员国内部的关税,再建立关税同盟,统一成员国的对外关税,其目标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而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摩尔多瓦和乌克兰(2002年)以及亚美尼亚(2003年)被接纳为该组织的观察员。2005年10月6日,中亚合作组织并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乌兹别克斯坦虽于2006年加入又于2008年退出,但并未对共同体造成大的损失。相反,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成员国表现出了空前的向心力,启动了一系列重大一体化措施,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
2002年9月20日,欧亚经济共同体通过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对外经济共同商品名录协议》,确定了统一的、取消与独联体内非共同体成员间关税壁垒的商品名录,解决了同独联体内其他非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间的关于取消关税壁垒和数量限制的问题,解决了建立共同体框架内关税同盟的主要难题。
2004年,欧亚经济共同体跨国委员会制定了《2006~2012年取消与非成员国间关税壁垒的统一时间表》。同时,为了保护成员国国内市场稳定,2002年3月30日成员国签订了《关于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领土上生产和流通酒精、含酒精成分商品和烟草等商品的海关和税务监管协议》(2005年又将白糖列入其中)。
由于“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建立由所有成员国参加的关税同盟时阻力较大,所以欧亚经济共同体中的俄、白、哈三国自2006年8月起开始先行建立关税同盟。2009年11月27日俄、白、哈三国签署了《关税同盟海关法典》,标志着“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成立。从2010年1月1日起,三国对外实行统一进口税率(部分商品有过渡期)。关税同盟的《海关法》于2010年7月1日生效,取消俄白之间的边境海关,2011年7月1日取消俄哈之间的边境海关。
在目前已正式生效的俄白哈关税同盟中,尽管须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欧亚经济共同体已在实力最强的俄、白、哈三国之间初步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俄罗斯在向欧亚区域经济整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三)欧亚共同体区域经济整合的深化
俄罗斯在欧亚区域整合的二十多年实践中,最终摸索出通过欧亚经济共同体区域经济整合战略,来逐步实现俄罗斯主导的欧亚区域经济整合和欧亚区域整合的最终目的的道路。在利用俄白哈关税同盟实现三国商品自由流动基础上,俄罗斯力图通过建立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实现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随着俄白哈关税同盟的缔结,在实现商品货物在三国内自由流动的基础上,俄、白、哈三国统一经济空间于2012年正式启动,初步实现了能源、商品贸易、服务、资金、人口在三国内的自由流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建立统一运输空间和统一能源空间,实现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动
在建立统一运输空间方面:成员国在统一铁路货物运输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和发展共同体运输走廊等方面已签署了相关协定;此外,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交通运输领域中的20个主要文件中,共同体已参加了其中的15个公约和协定。最主要的进展是各成员国已开始实施2005年3月制定、2008年1月通过的《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统一运输空间构想》。根据该构想,统一运输空间将分三个阶段建成(2007~2010年、2010~2015年、2015~2020年),其优先发展的方向是:建立统一的运输服务市场,建立统一的运输体系,实现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过境运输潜力,发展欧亚经济共同体物流中心。该构想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各国间的运输关系,促进运输价格统一,降低运费在商品价格中的比重,提高成员国商品的竞争力。
在统一能源市场方面[6]:2003年2月,共同体制定并批准了《共同体成员国能源合作纲要》和《2003~2005年成员国建立统一能源市场的共同行动计划》。纲要和行动计划确定了能源合作的基本目标、任务、原则以及合作的主要方向和实施机制等,将合作内容扩大到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产品。2006年8月16日,共同体通过了《建立统一能源市场、开发中亚水资源以及建立欧亚水利能源财团的构想》。2008年12月12日,成员国首脑批准了《建立统一能源市场构想》。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统一的能源过境体制,其中在统一成员国的能源过境费方面,协调难度较大,各方仍在商讨中。
2.建立统一社会经济空间,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为此目的,共同体制定了统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采取了有助于更充分地满足五国公民在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会权利保障等方面所需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成员国先后签署了《成员国公民相互免签协议》、《简化成员国公民国籍注册程序协议》、《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公民在共同体区域内临时劳动协议草案》、《学历平等和相互承认协议》、《成员国公民入学平等权协议》。但目前关于调节劳动移民的政府间协定主要是俄与塔、吉、白签署的双边协议在起作用。
3.推动欧亚经济共同体在金融和货币领域合作,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
共同体2001年就成立了中央银行行长委员会。2005年9月共同体金融经济政策委员会开始运行,以协调各国间金融和银行体系、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建立多边结算体系。成员国于2008年12月12日签署的《关于调节和监管欧亚经济共同体资本流动协定》已于2009年在哈、白获得批准。共同体在金融领域最务实的合作有两点:其一,成立欧亚发展银行,参与成员国投资项目;其二,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反危机基金,促进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 俄罗斯推进欧亚区域经济整合的有利条件
俄罗斯选择欧亚经济共同体模式发展与中亚区域经济整合并非偶然,俄罗斯积极倡导、各国共同利益需求是发展欧亚经济共同的有利条件。[7]
第一,由于独联体在经济上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所以用欧亚经济共同体取代独联体经济功能。独联体实际上是有约不履、效率低下的官僚机构,独联体的经济功能将会日益萎缩,虽然它的政治和军事功能还将继续保持甚至加强,但独联体的经济功能正在被数个更具效力的小规模集团替代。俄罗斯将在独联体中选择几个重点国家来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从上而下建立起小规模集团,如欧亚共同体、中亚合作组织、统一经济空间,以替代独联体那种在经济上一视同仁的做法。
第二,俄罗斯积极推动成员国间的一体化进程,并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始终起着解决“搭便车”问题的领导作用。实际上,这也是俄罗斯获取国家利益、建立自身在独联体和世界范围内威望的手段。
第三,成员国之间相互依赖。由于独联体国家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和政治观点上的差异,独联体的建立并不能阻止各国间经济联系的减少。为了加强经济合作,相互依赖的国家间开始出现次一级的合作组织。由于各成员国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欧亚经济共同体能给各成员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共同愿望,而中亚国家撇开俄罗斯的区域一体化没有实际的进展,欧亚经济共同体成为取代中亚经济共同体的少数选择之一。由于欧亚经济共同体能给各成员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