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经书部分
第一节 概述
经者,经典之谓也。中国古代人的著作被尊为“经”的,是春秋末期经孔子编撰加工的几部书:《诗》、《书》、《礼》、《乐》、《易》、《春秋》。然而,在春秋战国到汉代以前,儒家学说仅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并没有特别显要的地位,一直到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以后,儒家思想才被抬到了至尊的地位,《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佚,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种乐谱,本来就没有书)被列为太学的教科书,设立“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儒说的核心思想也就成为士人信奉的道德、伦理标准与必修课。围绕着这几部书作传、作注、作解、作疏、作笺的人趋之若鹜,延绵两千多年,造就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体系,也形成了在中国古代图书的“四分法”中位居部首、体系庞大的“经学”门类。
儒家学说在秦代曾经受到沉重打击,到了汉代,儒家著作不仅被解禁,而且还被尊为“经书”,但历经秦火后,五经原著一时成为稀有之物,被用作教材的几种书有了古文、今文的区别,产生了今古文两种学派的争论,两派的争论不唯是经书的真伪、文字异同和篇章结构的不同,而且还在于对经书内容的解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古文派重名物考据,今文派主经世致用。古今文之争互为消长,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哲学、史学、伦理学和政治、文化影响深远。经学史上产生的宋明理学、清代朴学都源于今古文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