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①四首
蕃州②部落能结束③,朝暮驰猎黄河曲④。燕歌⑤未断塞鸿⑥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秦筑长城⑦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⑧。古来征战虏⑨不尽,今日还复天兵⑩来。
黄河东流流九折⑾,沙场⑿埋恨何时绝。蔡琰⒀没去⒁造胡笳⒂,苏武归来持汉节⒃。
为报如今都护⒄雄,匈奴⒅且莫下云中⒆。请书塞北阴山⒇石,愿比燕然车骑功(21)。
【诗歌来源】
此诗为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九十六到九十九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六十一到六十三首。
【校勘】
诸家诗题同,但结构不同,明铜活字本《李益集》、嘉靖刻本、《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全唐诗》、《李尚书诗集》分为四首,而《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乐府诗集》卷九十二、《唐诗纪事》卷三十、《唐诗拾遗》卷三皆作一首。
[蕃州],《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唐诗纪事》卷三十作“蕃门”。
[结束],《唐诗纪事》卷三十作“结东”,误。
[朝暮驰猎],《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乐府诗集》卷九十二作“朝驰暮猎”,《唐诗纪事》卷三十作“朝朝驰猎”。
[黄河曲],《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作“南河曲”,《唐诗纪事》卷三十作“河南曲”。
[燕歌未断],《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七、《唐诗拾遗》卷三作“燕声一断”。
[今日],《唐诗纪事》卷三十作“至今”。
[还复],《乐府诗集》卷九十二作“复还”。
[蔡琰],中国稀见丛书文献《李尚书诗集》只有“王”边,“炎”未能刻出。
[且莫],《乐府诗集》卷九十二作“旦暮”,误。
[愿比],《乐府诗集》卷九十二作“愿勒”。
【注释】
①塞下曲:乐府旧题,属《横吹曲》,“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源于汉魏晋以来歌曲:“《晋书·乐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曹嘉之《晋书》曰:刘畴尝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垂泣而去之。按《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则高帝时已有之,疑不起于延年也,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歌词大多写边疆军旅生活。
②蕃州:专门为安置归顺或投降的少数民族民众而在边境地区设立的州级行政区。《旧唐书·仆固怀恩传》:“仆固怀恩,铁勒部落仆骨歌滥拔延之曾孙,语讹谓之仆固。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其部落来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于夏州,别为蕃州以御边。”
③结束:此处应指约束、拘束。《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亦可解为装束、打扮。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二首之一:“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仇兆鳌注:“结束,衣裳装束也。”
④黄河曲:黄河弯曲之处,此处指黄河“几”字弯及其周边地域,俗称河套地区。何丙勋在《河套图考》序中指出:“河以套名,主形胜也。河流自西而东,至灵州西界之横城,折而北,谓之出套。北折而东,东复折而南,至府谷之黄甫川,入内地迂回二千馀里,环抱河以南之地,故名曰河套。”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⑤燕歌:本指悲壮的燕地歌谣。据《战国策·燕策三》,战国时燕太子丹命荆轲入秦刺秦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荆轲慷慨作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曹丕作《燕歌行》二首,言行役之事。庾信《哀江南赋序》曰:“燕歌远别,悲不自胜。”《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平调曲》云:“晋乐奏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广题》曰: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后人所作《燕歌行》多写边塞征戍之事。《周书·王褒传》:“褒曾作《燕歌行》,妙尽关山寒苦之状。”
⑥塞鸿:塞外的鸿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⑦秦筑长城:《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三十五年,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秦始皇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高阙、阴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周朴《塞上行》:“秦筑长城在,连云碛气侵。”
⑧“汉武”句:《前汉纪》卷十四:“元封元年,冬十月,上自帅师巡边,置十二部将军,勒兵十八万骑,连旌旗径十馀里,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望朔方,临北海,威震匈奴。”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资治通鉴·汉纪十二》:“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胡三省注云:“杜佑曰:单于台,在云州云中县西北百馀里。”《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四:“杜佑曰:(单于台)在云州云中县西北百馀里,汉武元封元年,勒兵十八万骑出长城北,登单于台。唐武后永昌初,使僧怀义讨突厥,行至紫河,无所见,刻石单于台。《元和志》云:台在西受降城东北。”
⑨虏:对侵袭中央王朝的少数民族的蔑称。
⑩天兵:此处美称唐王朝王师。
⑾“黄河”句:九折,即九曲,言黄河河道多曲折。《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二》:“《河图》曰:黄河出昆仑山,东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于蒲山。南流千里,至于华山之阴。东流千里,至于桓雍。北流千里,至于下津。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
⑿沙场:平沙旷野,用以称战场。
⒀蔡琰:生于173年,卒年不详。三国时著名女诗人、琴家。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其父为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今存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不少学者认为是假托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见于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后语》,不载于《后汉书》,在文体上同当时作品相差较远,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也是后人伪托的。
⒁没去:身陷匈奴。署名蔡琰《胡笳十八拍》:“天灾国乱兮人无主,为我薄命兮没戎虏。”
⒂胡笳: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音量洪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傅玄《笳赋序》:“葭叶为声。”《太平御览》卷五八一:“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乐府诗集》:“卷芦为吹笳。”不同时期形制不一。此处指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全诗共十八段,谱作成套歌曲十八首,原为琴歌,魏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两种不同的器乐曲,称《大胡笳鸣》、《小胡笳鸣》,《大胡笳鸣》即为《胡笳十八拍》嫡传。李颀有《听董大弹胡笳》:“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就是对该曲内容的概括。
⒃“苏武”句:苏武(公元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人。天汉元年,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汉,官至典属国。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李白《咏苏武》:“苏武在胡中,十年持汉节。”
⒄都护:本指西域都护。《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此处指负责宁、盐、丰、夏等有少数民族安置区诸州的朔方节度使崔宁。据《旧唐书·崔宁传》:“遂罢西川节度使,制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等使,兼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托以重臣绥靖北边,但令居鄜州。”兼职众多,辖地甚多,故谓“都护雄”。
⒅匈奴:此处指经常侵扰唐王朝边境的少数民族。
⒆云中:古郡名。原为战国赵地,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东北)。《旧唐书·地理二》:“云中,隋云内县之恒安镇。武德六年,置北恒州。贞观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移云州于此置,因为定襄县。今治,即后魏所都平城也。永淳元年,为贼所破,因废云州及县。开元二十年,与州复置。仍改定襄为云中县。”此处泛指北部边关。
⒇阴山: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连接内兴安岭。阴山山脉西起杭锦后旗的狼山,中段为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东段为坝上高原的大马群山,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又是内地汉族与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交往和斗争的重要场所。北齐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王昌龄《出塞》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1)燕然车骑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车骑,将军名号,即车骑将军。《汉书·佞幸传·淳于长》:“及长当就国也,立嗣子融从长请车骑。”此处指汉车骑将军窦宪。《汉书·窦宪传》:“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馀万头。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馀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
【编年】
此诗首先描写夏州所属蕃州胡人部落牧猎生活情状,然后生发历史感慨,借怀古警示时人,凸显和平生活的珍贵和不易,在此基础上美颂主帅声威和武功。按《旧唐书·仆固怀恩传》:“贞观二十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其部落来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于夏州,别为蕃州以御边。”诗中所涉蕃州部落地点为夏州专门为安置归降胡人而设立的边州,“黄河曲”、“长城”、“单于台”等景物意象,皆在朔方节度使辖区。最后四句美颂主帅,先赞主帅声威,警告游牧民族切勿轻举妄动:“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再以勒石燕然的汉车骑将军窦宪的千秋功业盛赞主帅的赫赫武功:“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联想到为朔方节度使崔宁吐发不平的《来从窦车骑行》一诗,则此四首《塞下曲》当作于建中元年(780)到二年(781)从随崔宁“巡行朔野”之时,据《旧唐书·崔宁传》:“宁巡边至夏州,刺史吕希倩与宁同力招抚党项,归降者甚多。”说明崔宁确曾从鄜州经宁盐丰及三受降城一路巡边至夏州。又当时崔宁“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等使,兼鄜坊丹延都团练观察使”(《旧唐书·崔宁传》),位高权重,辖地甚广,故曰“如今都护雄”。诗中“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两句展示了春天的景象,则诗应作于建中二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