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书诗集》编年校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城傍少年(一作汉宫少年行)

生长边城傍,出身事弓马。少年有胆气,独猎阴山下。偶与匈奴逢,曾擒射雕者。名悬壮士籍,请君少相假

【诗歌来源】

明铜活字本《李益集》第三十一首,《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第一百首,原诗皆无注。

【校勘】

[城傍少年],《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四作“少年行”。《李尚书诗集》及《全唐诗》所注“一作汉宫少年行”实乃“少年行”之误,因李益另有《汉宫少年行》一篇,首句云:“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此篇《文苑英华》卷一百九十四,《佩文韵府》卷四十四之二、卷五十之一作“少年行”,《李尚书诗集》及《全唐诗》遂有此误。

【注释】

①事弓马:事,从事;实践。弓马,指骑马和射箭两种技艺,泛指武艺。

②阴山:详《塞下曲四首》注⒇。

③匈奴: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公元前215年被逐出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据《史记》、《汉书》文献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索隐》引张晏语:“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也有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④射雕者:指匈奴善射者。《汉书·李广苏建传》:“匈奴侵上郡,上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者数十骑从,见匈奴三人,与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此处以“生擒射雕者”指少年的英勇善战。

⑤壮士籍:勇士名录。曹植《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李益此句正从此出。

⑥相假:互相凭借;互相关照。

【编年】

诗歌描写了一位弓箭娴熟、武功过人的边城少年英勇事迹。少年生长的“边城旁”即在灵、盐、丰、夏或上郡、五原等边境州郡地区,其曾“独猎”过的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连接内兴安岭,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天然分界线,又是内地汉族与北方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交往和斗争的重要场所。《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十四》:“振武军,今理金河县。旧为单于大都护府,即汉定襄之成乐县也,在阴山之阳,黄河之北。金河,四至八到……西南至东受降城一百二十里,北至黑沙碛口七十里。……风俗尚气强悍,《汉书》曰:‘定襄、云中,本戎狄之地。’其人鄙朴,少礼文,好射猎。”综合这些信息,此诗当作于贞元二年(786)到六年(790)诗人在振武节度使唐朝臣幕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