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赴渭北使府①留别
结发②逐鸣鼙③,连兵④追谷蠡⑤。山川搜伏虏,铠甲被重犀⑥。故府⑦旌旗在,新军羽校⑧齐。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列嶂⑨高烽举⑩,当营太白低⑾。平戎七尺剑⑿,封检一丸泥⒀。截海取(一作收)蒲类⒁,跑泉饮鹈⒂。汉庭⒃中选重,更事五原西⒄。
【诗歌来源】
此诗为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之《拾遗》第三首,说明原集未收此诗,从他书辑出;《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作第七十首。
【校勘】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佩文韵府》卷七十八作“使府留别诗”。
[羽校],嘉靖刻本作“羽板”,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作“羽板”,《佩文韵府》卷八之一作“羽檄”。
[取蒲类],《唐诗品汇》卷七十九作“收蒲类”。
【注释】
①渭北使府:渭北节度使府,本治坊州(今陕西省黄陵县),时徙治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一:“《方镇表》:渭北节度使,上元置,渭北鄜坊节度使并领丹延,永泰罢领丹延,增领绥州,丹延别置都团练使,寻升为观察使。大历六年更名渭北节度使,领丹延观察使,十四年罢节度,置都团练观察使。建中四年复置渭北节度使,寻罢,置都团练观察防御使,贞元复。”
②结发:束发,扎结头发,《文选》苏武诗注云:“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人男二十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有时也代指年少之时,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司马贞索隐曰:“案广言自少时结发,而与匈奴战,唯今者得与单于相当遇也。”
③鸣鼙:击鼓。《周礼注疏》卷二十四:“掌鼙鼓缦乐。”郑玄注云:“作缦乐击鼙以和之。”韩翃《梁城赠一二同幕》:“五营河畔列旌旗,吹角鸣鼙日暮时。”“结发逐鸣鼙”等四句,用其先祖李广“结发而与匈奴战”事,述其首次军旅生活。
④连兵:联合兵力;集结军队。《后汉书·乌桓传》:“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又可解为交兵,交战。庾信《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置阵太平,开阴晋之道;连兵广武,纳荥阳之城。”
⑤谷蠡:匈奴官名谷蠡王省称,冒顿单于设置,分左右,位在屠耆王之下,管理军事和行政,由单于子弟担任。《史记·匈奴列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
⑥重犀:多重犀牛皮制成的铠甲。戴嵩《从军行》:“剑悬三尺鞘,铠累七重犀。”
⑦故府:前节度使,此指原朔方节度使崔宁。
⑧羽校:头顶装饰羽毛的官兵。曹植《孟冬篇》:“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
⑨列嶂:相连的山峰。
⑩高烽举:在山巅高高挺立的烽火台。
⑾太白低:太白,即金星,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晩上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兒易外仪》卷十一:“太白晨先日曰启明,昏后日曰长庚,以一星而占二候也。”刘长卿《和袁郎中破贼后军行过剡中山水谨上太尉》:“赦罪春阳发,收兵太白低。”
⑿七尺剑:古代长剑,《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二:“长剑七尺。”普通剑一般长三尺,故曰三尺或三尺剑。《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颜师古注:“三尺,剑也。”杜甫《重经昭陵》:“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⒀一丸泥:比喻以极少的力量,可以防守险要的关隘。《东观汉记》卷二十三:“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晋书·四夷传·吐谷浑》:“以一丸泥封东关,封燕赵之路,迎天子于西京,以尽遐藩之节。”
⒁“截海”句:海,即蒲类海,古湖泊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巴里坤湖。蒲类,指古西域国名,在汉蒲类海附近,原为匈奴右部地,后属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汉军破姑师,以其地分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共八国,东汉时唯蒲类前国尚存。此句用窦固在蒲类海攻破匈奴事表达自己的建功雄心。《后汉书·明帝纪第二》:“(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入车师。”
⒂鹈:即鹈泉。《新唐书·地理志》:“中受降城正北如东八十里有呼延谷,谷南口有呼延栅……又五百里至鹈泉,又十里入碛。”《三体唐诗》卷四高士奇注云:“鹈泉在丰州城北,又名饮马泉。”
⒃汉庭:指汉点唐,此处指唐王朝。
⒄五原西:五原西部地区。五原,详《从军诗序》注⑿。
【编年】
此诗当作于贞元元年(785)秋诗人赴鄜坊节度使唐朝臣幕时,理由详见《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之“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