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与ethnography、ethnology、ethnic group等一样,ethnohistory是ethno类学术概念中的重要一员;与historical anthropology等一样,ethnohistory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西方“历史人类学”概念群中的重要一员,是深入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难以绕开的重要维度。
国内学界对ethnography、ethnology、ethnic group、historical anthropology等概念已有较多了解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3]相对而言,有关ethnohistory的探讨则处于零星介绍、简单触及的层面。[4]另外,需着重指出的是,国内学界在涉及ethnohistory、nation history、nationalities history等相关概念的翻译及使用问题上,缺乏统一认识,存在着混杂多样的现象。国内的民族学人类学界,一般将ethnohistory译为“民族历史学”[5]“民族史”[6],也有学者将之与西方“历史人类学”对等看待。[7]国内的外国史学界,有学者把ethnohistory译为“人种历史学”[8],也有学者将nation history与“民族史”(“民族史学”)等量齐观。[9]此外,国内的民族史学界,对“民族史”(“民族史学”)一般有两种英译方式:其一,history of nationalities或nationalities history。如,“中国民族史”被译为“history of Chinese nationalities”[10],“中国民族史学会”被译为“Chinese Association of Nationalities History”。[11]其二,ethnic history或ethnohistory。如系列丛书《中国历代民族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的书名被译为Series of Chinese Ethnic History in Past Dynasties。在郝时远、罗贤佑主编的《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中,用ethnohistory来表达“民族史”。
下面以西方学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对ethnohistory的释义为视角,从这一侧面深入揭示ethnohistory的特征与内涵,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对ethno类学术概念和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理解,以及从根源上认识上述翻译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揭示ethnohistory与西方“历史人类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