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裂与自我整合:精神分裂个案的实践与挑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一

很荣幸可以先看到叶锦成教授有关精神疾病治疗的佳作,盼将《自我分裂与自我整合》推荐给您,使更多人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一份了解与关怀。

精神分裂等于扭曲的人生吗?即使近数十年来精神疾病治疗已有一定程度的疗效和标准化流程,但是在临床实务上很常见的是:病友反复发病,自主生活功能退化;家属陷入无止境的照顾与负担中,身心俱疲,也不免会动过想把生病家人送进接纳慢性病人的疗养院的念头,可能又因为罪恶感而打消;病友和家属往往知道规则服药对稳定病情有帮助,但也会因为服药的副作用而抗拒,期待可以寻找吃药以外的其他替代疗愈方式,从而又走上反复复发的恶性循环。面对家庭和病友的无奈与药物治疗的矛盾,助人工作者应该如何协助这些身体及灵魂被禁锢的病友,以及陷于照顾负担的家属呢?

使精神疾病能得到更积极的社会心理复原,是本书的重要价值之一。虽然叶锦成教授及其工作团队主要聚焦在探讨精神分裂个案,但是诸多实务策略的应用亦可适用于其他类型精神疾病个案。精神疾病的治疗原本就十分强调跨专业合作,生理、心理、社会三管齐下方可尽其功。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之外,社会心理复健亦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同样的精神分裂症状,发生在青少年、老年人、男性、女性等不同人群中,所产生的身心冲击与对生活适应的干扰也会有所不同。本书针对不同精神分裂个案族群的社会心理病源与复原脉络作了深入剖析,有助于读者分析、比较不同案主群的差异及特定治疗原则。

本书一再强调的优势观点(Strengths Perspective)与复原力(Resilience)等康复理念,更是新兴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之一,其中特别强调相信每个人都有学习、成长与改变的能力。本书善用资源的工作理念,与社会工作重视每一个人的核心价值十分贴近,且社会工作一向关注“人在情境中”,强调借由“个人”和“环境”双重工作焦点来协助个案案主,即使个案案主因为生病以致自我功能受损,但是仍然可以借由建构支持性环境来补充此缺憾,维持其基本生活。这也提醒其他相关工作者应重视塑造让病友更易融入、减轻家属照顾负担的社会资源。

本书尤其对于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复健领域可发挥之角色功能与工作技巧有一定着墨,涵盖阐述病情、逆境能力、生命经验与社会情境之交互作用关系,以及协助个案由精神症状复原后之实务工作模式介绍。本书对于以精神疾病个案和家属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者而言,是很值得参考的入门书及工作指南。而本书所引用的丰富个案实例,也可以让读者更能够领略不同类型精神分裂个案的思考脉络,这使得抽象的理论及疾病症状显得更为平易近人,有助一般大众更了解精神分裂病友的心声——到底他(她)们在想些什么,进而对病人更包容和接纳。因此本人对这本书给予高度肯定并强力推荐。

陆汝斌

台湾成大医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