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漪园〔1〕
空庵上人去后〔2〕,鸿便杳然〔3〕,想近日又为北上计矣〔4〕。时事转眼即变,人生易老,何自苦乃尔〔5〕!自欲为子孙不可动之谋〔6〕,而自身不可有〔7〕,则诚可笑哉!
如真兄近况何如〔8〕?侗老道有书促之至天窝〔9〕,恐此兄缠缚〔10〕,亦难出门。定林不可不来也〔11〕,来即为久住之计,非惟佞佛有场〔12〕,坐禅有所,且侗老亦知爱之,不以方外生憎也〔13〕。烦为促之一至,万万!
如真兄欲以李、杨旧稿见遗〔14〕,至今未到。北陵先生年高矣〔15〕,近亦何状耶?千里阻隔,徒尔梦寐〔16〕,非但孤寂无闻,偶开书帙欲以散闷〔17〕,而奇字奥义,无从问卜〔18〕,反增闷耳。譬如六家各为一家〔19〕,而以名家为礼官〔20〕,则是儒家之一支,不成家矣〔21〕。太史氏谓使人俭而善失真〔22〕,善失真是也,俭岂礼官事乎?墨家以强本节用为教〔23〕,故以俭为家〔24〕。孟氏以兼爱辟之〔25〕,又从俭上推一层〔26〕,是说墨之枝叶,何以服墨之心哉!幸略推言之以教我〔27〕!诸如此者殊多,笔端难形,故不尽楮〔28〕。
注释
〔1〕本文于万历十年(1582)写于黄安。 焦漪园:即焦竑。 在此信中,李贽一方面劝焦竑不必对功名那么看重,一方面反对把“名家”说成是儒家的附庸,不同意孟子对墨家“以俭为家”的反驳,表现出李贽独具的学术眼光。
〔2〕空庵上人:李贽的方外友。上人,旧时对和尚的尊称。李贽在《复焦漪园》中说:“寿言(李贽为焦竑之父八十诞辰所写的寿文)如命书幅贮竹筒寄空庵上人去,今空庵复自九江入山,不果至白下。”(见本卷)《李氏遗书》卷一《与焦弱侯》第十书:“空庵去,附寿章如式书止。……空庵去扬州问父母安,不便,复到此共住天窝。”由此可知,空庵上人与李贽共居黄安天窝,曾去扬州问候父母。这里所说“去后”,当即指此。
〔3〕鸿便:信使,书札。 杳然:形容看不到,听不到,无影无踪。
〔4〕北上计:指准备赴京参加明年春季的会试。
〔5〕“时事”三句:劝焦竑不要为功名而奔波。
〔6〕不可动之谋:不能移动的谋划。指多积财富产业。
〔7〕自身不可有:指不顾及自己。
〔8〕如真:李登,字如真。见《与焦弱侯》注〔2〕。
〔9〕侗老:即耿定向。 天窝:即仰天窝,这里指天窝书院,又称天窝山房,在黄安城南五云山之巅,耿定向、耿定理兄弟讲学之处。同治《黄安县志》:“天窝书院,即天窝山房,距城十五里,在五云山之巅,耿公恭简(即耿定向)、仲子庸(即耿定理)讲学处也。……温陵李贽侨寓于窝,所著《焚书》、《藏书》、《续藏书》半脱稿于其间。”又:“五云山距邑二十里,……为八景之一,由岭而北,即为天窝胜境。”李贽在有些诗文中又称“天中山”,与“天窝山”实为一处。
〔10〕缠缚:缠绕束缚。
〔11〕定林:即周安。见《与焦弱侯太史》注〔3〕。
〔12〕佞佛有场:与下句“坐禅有所”,当指天窝僧舍。耿定向《观生记》于嘉靖三十年(1551)辛亥条:“同公甫肄业慎独楼,夏,迁天窝僧舍。”(《耿天台先生全书》卷八)佞佛,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坐禅,禅僧的一种修行方式,指佛教徒闭居一室,静修佛法。又称“关隐”。
〔13〕方外:世外。这里指佛教信徒。
〔14〕李、杨:可能是指李梦阳与杨慎。李贽有《读升庵集》二十卷,《焚书》中收有二十六篇。
〔15〕北陵:不详。
〔16〕徒尔:徒然,枉然,白白地。
〔17〕书帙:泛指书籍。
〔18〕问卜:占卦。迷信者用以推断吉凶,解决疑难。这里指解释疑难。
〔19〕六家:指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汉代司马谈有《论六家之要旨》,第一次提出了“六家”之说,并分别论述了各家思想的特征和优缺点。对各家褒贬不一,尤崇道家,而对儒家则颇多微词。见《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
〔20〕以名家为礼官:《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名家,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义为主。主要代表人物为邓析、惠施、公孙龙等。礼官,掌礼仪教化之官。
〔21〕“则是”二句:李贽不同意把名家视为礼官,因为礼官属于儒家,若把名家视为礼官,就等于把它看作儒家的一支而已。
〔22〕“太史”句:《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以烦琐苛刻为明察)缴绕(行文论事纠缠不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使人俭而善失真”,见《论六家之要旨》,意为使人过于拘束而失去了人的真性。俭,这里指约束、限制。太史氏,指司马谈。司马谈曾为太史令,故称之。
〔23〕“墨家”句:《论六家之要旨》:“墨者俭(节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徧循(全部遵守),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墨家,战国时诸子百家之一,曾提出“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主张。主要代表人物为墨翟(dí),亦称墨子。强本节用,谓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节约支出。
〔24〕以俭为家:墨家主张节俭,《墨子》中有《节用》《节葬》等篇,都强调了节俭的重要。
〔25〕孟氏:指孟子。见《与耿楚倥》注〔11〕。 以兼爱辟之:《孟子·滕文公下》把杨朱与墨子并提,批评他们:“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兼爱”,墨家的政治主张之一。墨子认为一切“乱”皆起自“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以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以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以自利。……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事)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兼爱上》)因此,墨子提倡“兼爱”以止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兼爱中》)辟,批驳,驳斥。
〔26〕“又从”句:孟子对墨家的节俭主张也进行过批评。如《孟子·滕文公上》载:墨家信徒夷之要见孟子,孟子说:“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意为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办理丧事,以节俭为原则;夷子也想用薄葬来改革天下,自然认为不薄葬是不足取的;但是夷子葬他的父母时却非常丰厚,那不是用他所轻贱所否定的东西来事奉他的父母吗!
〔27〕幸略推言:请大概推断论说。
〔28〕不尽楮(chǔ):(上述问题)纸上也难以写尽。楮,指纸。楮,落叶乔木,其皮可以制纸,故以此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