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友山〔1〕
诸侍者恐我老而卒急即世〔2〕,祸及之,因有《豫说戒约》数条〔3〕,不觉遂至二十余叶〔4〕。虽只豫为诸侍说约,而末遂并及余之平生,后人欲见李卓老者,即此可当年谱矣。日者有友欲为命梓〔5〕,若梓出则卓吾纵无外护,亦永远可住龙湖〔6〕。盖言语真切至到,文词惊天动地,人自爱而传,哀而怜我,惜其稿在彼处耳〔7〕。兄如欲见,径从彼索,便知老子之心苦矣〔8〕。
住居隔县三十余里〔9〕,终岁经年未尝接见一人,闻有骂我“递解回籍”之语〔10〕,便以为至当〔11〕。谓“不递解此人,我等终正不得麻城风化”,不知孤远老叟化饭而食〔12〕,安坐待毙,于风化何损也!彼其口出“正风化”之语者,皆其身实大坏风化之人。噫!已矣,勿言之矣,于老子无与矣〔13〕。但老子出家人也,出家之人所如之地,兴尽则去,岂待不合〔14〕。今也不但不合,又已如此如此矣,此而不去,亦真无耻者〔15〕。然我若去,何须递解;我若不去,亦无人解得我去也。何也?我老矣,可以死矣,不须去也,又何递解以去乎?
又我性本柔顺,学贵忍辱,故欲杀则走就刀〔16〕,欲打则走就拳,欲骂则走而就嘴,只知进就,不知退去,孰待其递解以去也!盖此忍辱孝顺法门〔17〕,是我七八岁时用至于今七十岁,有年矣,惯用之矣。不然,岂其七十之老,身上无半文钱钞,身边无半个亲随,而敢遨游旅寓万里之外哉!盖自量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古称“不愧”“不怍”〔18〕,我实当之。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19〕,日与世交战而不败者,正兵在我故也。正兵法度森严,无隙可乘,谁敢邀堂堂而击正正,以取灭亡之祸欤!
《观音问》中有二条佛所未言〔20〕,倘刻出,亦于后生有益。此间澹然固奇〔21〕,善因、明因等又奇〔22〕,真出世丈夫也〔23〕。男女混杂之揭〔24〕,将谁欺,欺天乎?即此可知人生之苦矣。此身不向今生度〔25〕,更来出世为人〔26〕,殆矣〔27〕!鳏寡孤独〔28〕,圣人所矜〔29〕;道德文章,前哲不让。山居野处,鹿豕犹以为嬉,而况人乎?此而不容,无地可容此身矣。故知学出世法真为生世在苦海之中〔30〕,苦而又苦,苦之极也,自不容不以佛为乘矣〔31〕。
注释
〔1〕本文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写于麻城。 当时,李贽与澹然、澄然等女弟子书信往来谈佛论道。时任湖广佥事兼湖北分巡道的史旌贤便诬为“男女混杂”,并放出为了“正风化”要把李贽“递解回籍”的恫吓。李贽在这封信中给以针锋相对的驳斥,指出要“正风化”者,“皆其身实大坏风化之人”。对于史旌贤的恫吓,则表示要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与之斗争到底。而且自信“正兵在我”,必然会取得最后胜利,因之对于论敌施展的任何“杀”、“打”、“骂”的手段都无所畏惧。信中所表现出的“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不愧”“不怍”的高洁形象,不但使当时的论敌相形见绌,直至今日,也显示着李贽这个一代狂狷独具的精神面貌。
〔2〕即世:去世。
〔3〕“因有”句:李贽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写成《豫说戒约》,简称《豫约》(见《焚书》卷四),共七条(一条无文,实为六条),前五条是戒律式的约言,从不同方面作了戒约,使侍者日后有所遵循。后两条是遗嘱和自述平生。特别是“感慨平生”一节,是了解研究李贽经历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4〕叶:页。
〔5〕日者:近日。 命梓:嘱人刻板刊印。
〔6〕龙湖:又名龙潭、龙潭湖,位于麻城东三十里。湖畔有芝佛院,李贽于万历十六年(1588)寓居于此。万历二十一年(1953),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等到龙潭湖向李贽问学,而后袁宗道曾写《龙湖》以记其景:“龙湖一云龙潭,去麻城三十里(光绪《麻城县志》卷二《方舆·山川附名胜》:“钓台,在县东二十五里。”)。万山瀑流,雷奔而下,与溪中石骨相触,水力不胜石,激而为潭,潭深十余丈,望之深青,如有龙眠。而土之附石者,因而夤缘得存,突兀一拳,中央峙立,青树红阁,隐见其上,亦奇观也。潭右为李宏甫精舍,佛殿始落成,倚山临水,每一纵目,则光、黄诸山森然屏列,不知几万重。”(《白苏斋类集》卷一四)
〔7〕稿在彼处:李贽曾把《豫约》一稿分寄友人潘士藻、袁宏道、方沆等人。潘士藻在《柬卫淇竹大参》中说:“《豫约》一册,乃李卓老近笔,读之令人世内世外俱了。”(《闇然堂遗集》卷五)袁宏道《陶石篑》说:“近日得卓僧《豫约》诸书,读之痛快,恨我公不见耳。”(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卷六)可见该文在当时的影响。
〔8〕老子:李贽自称。
〔9〕住居:即指龙潭湖。
〔10〕“递解回籍”:与下面“不递解此人,我等终正不得麻城风化”,都是史旌贤之语。史旌贤,字廷俊,原任广东参议,万历二十二年(1594),调任湖广佥事,兼湖北分巡道。他与耿定力是故交,在京时曾以门生礼拜见耿定向。万历二十三年(1595),就新任后,特地到黄安看望耿定向。经过麻城时,扬言要“以法”惩治李贽及上引之语,使麻城又掀起一股迫害李贽的风波。递解,旧时指把犯人解往远地,由沿途官衙派人轮流押送。回籍,回到出生的地方。籍,籍贯。
〔11〕至当:最恰当。
〔12〕化饭:募化斋饭。
〔13〕无与:不相干。
〔14〕岂待:岂特,何止,难道只是。
〔15〕“亦真”句:这是愤然的反话。
〔16〕就:靠近。
〔17〕法门:佛教用语,修行入道的途径。这里指以“忍辱孝顺”之法对抗世俗顽固势力的办法。
〔18〕“不愧”:与“不怍(zuò)”,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即无所羞愧,怍,羞愧。
〔19〕“是以”两句:语出《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杜佑注:“正正者,整齐也;堂堂者,盛大之貌也。”后用堂堂正正形容强大严整,光明正大。
〔20〕《观音问》:李贽为解答女弟子澹然、澄然、自信、明因、善因等人学佛中疑难问题而写的回信,结集而成《观音问》。此名称是由梅澹然来信中“闻庵僧欲塑大士像,我愿为之,以致皈依”的话而来。这些信多涉及佛性、世界本源、佛教修行方法等问题。是李贽谈佛论道的重要著作。 二条:指《答自信》的第三、第五两封信。
〔21〕澹然:即梅澹然,梅国桢之女,寡而信佛,落发为尼,经常向李贽质疑问难。
〔22〕善因、明因:均为梅国桢之女,在梅澹然的影响下,也都笃信佛学。
〔23〕出世丈夫:才智超出世人的大丈夫。这里的“出世”,指超出世人。
〔24〕男女混杂:这是史旌贤等人对李贽及其女弟子的诬谤。 揭:揭示、宣扬。
〔25〕度:度越生死烦恼之苦,而得以解脱。
〔26〕更:却,反而。 出世:这里指超脱人世。
〔27〕殆:危险,困难,不可能。
〔28〕鳏(guān)寡孤独:语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泛指没有劳动力而独居无依靠的人。
〔29〕矜(jīn):怜悯。
〔30〕出世法:佛教谓达到超脱生死境界之法。 生世:现实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31〕乘:载运的意思。比喻佛法可以把修行的人载运到觉悟彼岸的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