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性风险的干预
在艾滋病时代,性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潜在风险,预防或减少未来风险的发生。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性病/艾滋病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性疾病,其流行程度由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方式决定(吴尊友,2001)。因而,行为干预以减少性风险是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根据文献梳理,目前对风险性行为的干预主要有健康教育、同伴教育、安全套推广、医疗干预以及综合干预方法。
干预活动的形式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同伴教育、提供咨询和避孕服务。干预持续6个月,总随访率为85.9%。干预后,以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全面总结评价该干预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唐杰,2012)。用知信行理论来设计以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改变生殖健康相关态度为目标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形式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主。从分析结果来看,已粗显成效,如婚前性行为有所下降,避孕行为有明显的增加。高尔生等基于社区的性与生殖健康干预项目也表明干预能够改变上海市郊区未婚青少年的避孕行为(高尔生等,2006)。
一 健康教育
艾滋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大的公共管理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其预防和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在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也是我们国家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健康教育中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发放宣传小册子、张贴海报、制作展板、播放宣教DVD、面对面访谈、举办知识讲座、文艺表演等。采取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后,被干预群体的知识知晓率普遍得到提高。例如,一项针对南京地区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干预项目显示,四种不同类型(录像、讲座、手册和复合)的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分别上升了11.97%、17.53%、9.68%和13.9%(p<0.001)(刘金波,2009)。然而,知识知晓率提高和行为改变之间却没有直接可观察到的效果,绝大部分干预结果表明安全套使用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例如,在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干预项目中,安全套使用率各组干预前后相比,干预后各组构成比无差异(p>0.05)(刘金波,2009)。上海未婚青年的干预项目也得到同样的结果,通过采取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教育、咨询及避孕服务等措施,干预结束后的效果评估发现未婚青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对长期性行为的发生无明显影响(涂晓雯等,2006)。这说明,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其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然而行为改变的目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实现。
二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行为改变干预中主要采取的干预措施(王作振等,2004)。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似背景、经历、社会经济地位及具有共同语言的同年龄段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它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表现在可以增强信息传递的可信性、可接受性和渗透性,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干预显示,“同伴综合干预”能提高MSM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并能减少无保护肛交行为,能提高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检测率,减少同性性伴数(段毓雯,2011)。段毓雯(2011)发现,对男男性行为人群采取同伴综合干预后,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从12.37分上升到15.10分,安全套自我效能平均得分从10.30分上升到12.1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近六个月与男性固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报告率提高18.8%(p<0.001),与男性商业性伴/偶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报告率没有显著差异。李炜(2009)发现,以同伴教育为干预主体的综合性性病/艾滋病干预方法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70.6%提高到干预后83.7%(p<0.001),对4种常见性病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6.2%提高到干预后的76.8%(p<0.001),大学生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和使用频率均明显提高(p<0.05),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和使用频率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
三 安全套使用的推广
安全套是目前可获得的唯一最有效率的能减少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传播的技术,也是最容易被个体接受和掌握的方法,同时还是健康性观念ABC(A指禁欲,B指忠于自己的配偶,C指正确使用安全套)中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针对艾滋病病毒的性传播途径,推广使用安全套是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的干预措施。例如,泰国“100%安全套项目”,澳大利亚“89项建议”,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男同性恋者中开展自动推广使用安全套活动等,都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病毒在目标人群中的蔓延。1989年泰国推行“100%安全套项目”,要求男性在发生性交易行为时使用安全套,并制定了一些制度严厉惩罚那些没有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娱乐场所。该项目实行五年后,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率从14%上升到94%,男性5种主要性传播疾病的发病人数下降了79%(WHO,2004)。我国政府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例如,湖南省启动100%安全套推广项目后,经过三年的干预,娱乐场所的性工作者高危行为明显下降,安全性行为意识和行为都得到显著提高,安全套使用率从2004年的7.5%上升到2007年的86%。
四 医疗干预
医疗干预是指采取医学手段对性病/艾滋病进行干预,从而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通常包括从医学卫生角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使接受教育和咨询的人认识到他们很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对患者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宣传。咨询是最早开始采取的行为干预措施,主要是解答性病患者关于避免再感染和性伴侣治疗的问题,目前已经在性病门诊和其他机构中广泛开展。目前在咨询中已经开始提供HIV抗体检测,这有利于解除咨询者的精神压力,并且可以引导他们对危险性行为进行自我评估,从而改变其危险行为。
五 综合干预方法
综合干预是国内最常用且应用最广泛的行为干预模式,通常包括健康教育、个人健康咨询、健康资料发放、安全套推广、同伴教育以及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和管理等。例如,一项针对某地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干预项目,采取定期对干预地区进行政策开发、发放宣传单、免费发放及推广使用安全套、实施外展活动、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开展同伴教育并提供咨询检测、依托当地医疗机构提供性病诊疗服务等综合干预活动,干预结果显示低档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自愿咨询检测比例和接受预防性病/艾滋病干预服务等均得到显著提高,艾滋病歧视降低,在性交易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提高(王颖馨,2011)。对长卡司机在停车场开展综合干预、发放安全套及提供免费VCT服务等干预措施后,在该停车场的长卡司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安全套可预防HIV传播的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最近一年性交易行为明显减少,而与性工作者或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的安全套使用情况在干预前后无明显改变(田秀红,2009)。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干预项目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效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对普通人群主要采用的干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有的干预项目还辅助有同伴教育;而对重点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以同伴教育为主;对性工作者,通常采用综合方法。但是,这些干预项目在总体上呈现出相同的结果:被干预群体的知识知晓率都能得到提高,但行为改变却难以在短期内看出效果。从这些干预项目的分析过程可以发现,这些干预以风险性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干预目标却是指向提高安全套使用率,这或许是干预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这也为本研究指出了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