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卢九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澳门的“一代赌王”。几十年间,卢九及其家族纵横省澳(省城与澳门),际会风云,专擅烟赌,旁及其余,热心社群,乐善好施,是当时澳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华商代表之一。卢九及其子侄卢光裕、卢廉若、卢煊仲、卢怡若、卢兴原等家族成员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为近代澳门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改善华商营商环境、缓和中葡关系、救济贫困、传播儒家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影响澳门近代历史进程的重要的华人巨商之一。
1840年之后,随着澳门经济转型、华人商业的崛起,一个新兴的华商群体逐步形成。在这个群体中,一批由赌商、鸦片商、走私商、制造商等行业巨子组成的华人巨商,包括何桂、何连旺、何连胜、曹有、曹善业、陈六、卢九、冯成、柯六、李镜荃、陈芳、萧瀛洲、卢廉若等尤其令人瞩目。由于华人商业的发展以及华商阶层的形成和壮大,华商作为华人社会的主流和精英,始终以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参与社会事务,担当领袖角色,在沟通广东政府与澳葡政府的联系,协调华人与葡人的关系,参与澳葡政府有关商业、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华人争取应得利益,建立华人慈善及华商组织,关注和赈济贫困以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这群华人巨商中,尤以卢九、卢廉若父子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卢九(Lou Kau,1848—1907),名华绍,字育诺,号焯之,小名耉,曾用名卢华富,广东新会潮连乡人。卢九少年时期到澳门,与人合作承充氹仔的番摊和鸦片生意,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长期垄断澳门、氹仔、路环的番摊生意,并将赌博生意扩展到仁慈堂彩票、闱姓、白鸽票等,成为晚清澳门“一代赌王”。同时,卢九又涉足猪肉贸易、房地产、金融、缫丝、茶叶加工等诸多行业,更将商业触角伸入广东省城,承办广东全省闱姓、小闱姓生意。在社会活动方面,卢九曾2次担任镜湖医院的“总理”,并领头创建同善堂,领导和组织慈善赈济活动,参与澳葡政府若干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热心华人子弟教育,积极传播儒家文化,对澳门华人社会贡献良多,在澳门近代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留下了重要足迹,影响巨大。
卢廉若(Lou Lim Ieok,1878—1927)为卢九长子,是近代澳门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华人领袖,曾多年参与镜湖医院、中华总商会等华人社团组织的管理工作,在近代澳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在多次危及澳门前途的重大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贡献巨大,被誉为“澳门皇帝”。
此外,卢九的侄子卢光裕、二子卢煊仲、三子卢怡若、四子卢兴原等,均在不同领域为家族兴旺,为澳门乃至内地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卢九及其家族成员在澳门的经商及社会活动,时间在1860~1950年间,前后跨度近百年。在这段时间内,澳门历经鸦片战争(1840年)、亚马勒被杀(1849年)、葡人“永居管理”澳门(1887年)以及辛亥革命(1911年)等重大历史事件,澳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卢九家族的商业崛起及其势力扩张,间接或直接与这些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卢九及其儿子们甚至直接参与其中,与澳门同呼吸、共命运,沉浮与共。可以说,卢九家族的兴衰,是近代澳门社会的缩影,是近代澳门华人华商共同的命运。显然,对卢九家族这样一个近代澳门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华商家族开展研究,必然会推动澳门华商史、澳门华人社会史乃至澳门近代史、澳门经济史和粤港澳关系史研究的发展。
回望澳门历史,近代华人华商的崛起,对推进澳门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现代化的进程,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论是内地,还是澳门,关于华商及其家族的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在研究成果方面,既无通论性的、全景式的华商史、经济史著作,亦鲜有阶段性的、个案式的研究。关于近代澳门华商群体的基本状况、著名华商家族的基本史实及其商业经营与社会活动等仍然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作为清末民初澳门著名的华商家族,有关卢九及其家族的专题性研究尚属空白。这种情况,与近代澳门华人华商的重要性、经济发展的独特性及其对中国内地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极不适应的。
近代华商家族研究,是近代澳门本土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通过对在澳门近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华商阶层的观察,尤其是通过对卢九家族的个案式研究,试图为澳门近代史、澳门近代华商史的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对卢九家族的研究,能够引起学术界对近代澳门华商家族以及华人社会的重视,并逐步开展对赵允菁家族、郑观应家族、王禄家族、冯成家族、何连旺家族、柯六家族、陈芳家族、萧瀛洲家族等近代澳门著名华人家族的史料征集与事迹研究,并以此推动澳门近代华商史、澳门近代经济史、澳门近代社会史的研究。
最近10多年来,关于近代澳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华人华商问题,学术界发表或重印了一批重要成果,包括王文达的《澳门掌故》,邓开颂、吴志良、陆晓敏主编的《粤澳关系史》,黄启臣、郑炜明的《澳门经济四百年》,杨仁飞的《澳门近代化历程》,谭世宝的《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胡根的《近代澳门博彩业史》,赵利峰的《尴尬图存:澳门博彩业的建立、兴起与发展(1847~1911)》等。2009年,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的《澳门编年史》(1~6卷)在全面记述澳门四百年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收录了大量有关华人华商的史料及评述,是一部研究澳门史的带有辞典性质的重要参考书,该书除了收罗宏富、编排有序外,最大的特色是所有的引用文献均注明出处,可为研究者提供极大的便利。此外,2012年,黄雁鸿出版了《同善堂与澳门华人社会》,这是澳门学者论述同善堂与近代澳门华人社会之关系的第一部专著,颇值得关注。在专题论文方面,有郑炜明的《氹仔、路环离岛的民生》,杨仁飞的《清代中叶澳门绅士群体分析》,汤开建的《近代澳门华人巨商何廷光家族事迹考述》,汤开建、马根伟的《清末澳门镜湖医院的建立与发展》,陈文源的《近代澳门华人加入葡籍的现象及原因分析》,马根伟的《明清时期澳门华人公共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等等。
自2000年以来,林广志专注于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以及卢九家族的研究,先后完成或发表《近代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博士论文,2005年)、《澳门卢氏家族资料四种》《清代澳门望厦赵氏家族事迹考述》《澳门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澳门华人巨商卢九家族事迹考述》《澳门华人巨商卢九与广东小闱姓饷项纠葛》《近代澳门华商的崛起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近代澳门华商的文化坚守与风俗涵化》《晚清澳门本土商人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形态变迁的影响》《晚清澳门华人赌商的产业投资及其特征》《〈卢氏族谱〉——西风东渐的乡村读本》《澳门近代华商的崛起及其历史贡献——以卢九家族为中心》《澳门华商与孙中山的行医及革命活动》等。
2010年11月,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卢九家族与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澳门、广州、香港的30余位学者提交了26篇论文,包括金国平的《卢九家族史事四考》,汤开建、赵新良的《王廷钤〈澳门纂略〉与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的比较》,陈树荣的《卢廉若授勋前后——从一张授勋庆典大合照说起》,徐新的《郑观应与卢九及其他》,李长森的《卢九父子与土生葡人飞南第家族》,胡根的《卢九家族与近代澳门博彩业》,黄雁鸿的《卢九父子与同善堂》,邢荣发的《清末澳门广府民居——卢家大屋的建筑文化》,欧阳伟然的《伍员偃蹇,卜式输财——革命老人卢怡若》,吴宏岐的《从新会到澳门——近代西江水路交通发展问题》,郭声波等的《近代澳门华人华商地名研究》,陈文源的《近代澳门华政衙门之组织与职能演变》等,从不同角度对近代澳门的社会环境、卢九家族的崛起及其社会贡献等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这是澳门学术界首次对近代华商家族所作的专题研讨会,对推进澳门华商家族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史学界关于近代澳门华商家族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文献资料的匮乏。近年来,近代澳门的部分中葡文资料逐步被发掘出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当然,史料的发掘才刚刚开始,大量的史料仍有待进一步的开掘。本书仅是依据现有的史料,对卢九家族问题做初步的研究。这些史料包括档案文献、方志、家谱及碑记、报刊资料等。
档案文献,主要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合编的《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1~6册)。该书篇幅浩大,分别收载明清历史档案2197件,收录明清文献397种,覆盖面十分广泛。刘芳辑、章文钦注的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下册),该书档案主要形成于18世纪中叶以迄19世纪中叶,即在中国清代乾隆朝中期到道光朝末期,是研究华人及其商业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澳门历史档案馆收藏的19世纪70年代以来华商与澳门公物会、国课衙门等机构签订的承充、承办生意合同,以及华商承批土地的文件等,对研究当时华商的经营活动以及澳门政府的商业政策极有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编的《中葡关系资料集》(上下册)亦是本书参考的重要文献。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主编的《澳门专档》(1~4册)则更是华商问题史料之渊薮。2004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影印的《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史档案史料丛编(中葡关系卷)》(1~3册)中,亦保存了晚清时期一批重要的澳门经济资料。2009年,澳门基金会、葡萄牙外交部档案馆等编的《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部分·中文)》(1~16册)收录了大量澳门华商资料,包括“何连旺控刘吴氏母子欠款”“萧登(瀛洲)控何深葵等欠款”,以及“卢华绍小闱姓纠葛”等,对近代澳门华商家族研究极有价值。
方志方面,包括从明到清的《广东通志》,乾隆及光绪时期之《广州府志》,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民国时期之《香山县志》《新修香山县志》《重修香山县志》《香山县志续编》《香山县乡土志》,及顺德、南海、番禺、新会等县县志中的有关材料。另外,与卢九家族直接相关的方志,则有卢湘父编撰的《潮连乡志》(民国三十五年),内中“人物略”刊载之“卢华绍”,是目前所看到的最早也是最可靠的卢九传记。
家谱和墓碑,包括《新会潮连芦鞭卢氏族谱》(民国三十八年)、广州市白云山卢廉若墓碑、澳门旧西洋坟场卢九墓碑等。其中,《新会潮连芦鞭卢氏族谱》经明万历十二年、明万历四十一年、清康熙五十二年、清宣统元年和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等多次修订。该版本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修订本,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铅印,新会卢子骏增修,共二十六卷,分订十三册,现存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
另外,“研究澳门近代史,现存的近代澳门报刊应是一类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而《澳门宪报》又是这一类报刊中重要作用居于首位者”[1]。2002年6月,汤开建、吴志良主编的《〈澳门宪报〉中文资料辑录(1850~1911)》由澳门基金会出版;2001年,汤开建、陈文源、叶农主编的《鸦片战争后澳门社会生活纪实——近代报刊澳门资料选粹》所辑录的报刊有《中国从报》《遐迩贯珍》《循环日报》《中西闻见录》《华字日报》《申报》《点石斋画报》《镜海丛报》《知新报》《博闻报》《广东日报》《东方杂志》12种;2003年,黄鸿钊编有《澳门史料拾遗——〈香山旬报〉资料选编》一书。这些报刊史料,是研究近代澳门问题之不可或缺者,也是本书最重要的史料基础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由作者收集的有关卢九家族的若干弥足珍贵的史料如下:
2002年,作者、赵利峰在澳门历史档案馆发掘了19世纪70年代以来卢九等华商与澳门公物会、国课衙门等机构签订的承充、承办生意的合同,这批极有价值的合同尚未被学界使用过,对研究卢九等华商的经营活动以及澳葡政府的商业政策极有价值。
2003年,作者在广东省中山地方文献馆影印卢九家谱——《新会潮连芦鞭卢氏族谱》(民国三十八年)。此外,澳门旧西洋坟场卢九墓碑(林发钦,2003年拍摄)、卢廉若的墓碑(广州白云山,林广志,2002年抄录)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07年11月,作者获邀在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作题为《卢九的家世与为人》的讲座,意外遇见卢九三子卢怡若之孙女卢美颜小姐。卢小姐对家族事迹颇为留意,特地从北京赶回澳门出席讲座,并带来一批卢怡若鲜为人知的信函、照片、传记等重要史料。其中,《革命史系·卢公怡若传》尤为珍贵。该传作于1959年,时卢怡若年77岁,“尚聪强如故”,乃由卢怡若之“忘年交革命老人”杨振熊、赵汉一、曾霖山等口述,任志林撰写。该传主要叙述了卢怡若的生平,卢九、卢怡若父子与孙中山交往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以及早年追随孙中山主持或参与革命活动的事迹,卢怡若的生平事迹亦因此得以披露。这是新近发现的澳门华人参与辛亥革命运动的珍贵史料。
在2010年11月13日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卢九家族与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卢九家乡——新会潮连街的退休干部卢炳荣先生将孙中山致卢煊仲信函复制件转交与作者。该函未见收录于任何一种孙中山文集和史料集,为新近发现的孙中山与澳门华商交往的重要史料。
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和整理史料,并根据史料对历史事实作出“叙述”,依靠史料重建历史原貌,并讲求史论结合。本书通过史料的发掘与分析,注重史料的整理与考证,其步骤可粗略归结为“搜集史料—分析史料—重现史实”,尽可能根据事实来描述晚清澳门华商的生活与经营情形,揭示或重构澳门近代历史上的某些情景或规律,以达到重现澳门历史真实的目的。由于本书研究的重点是卢九家族,背景是近代澳门的华商与华人社会,所以从研究视角来看,本书试图以澳门本土社会为中心,立足澳门史观,以卢九家族研究为引线,透视晚清澳门本土华商家族、华人社会及其政治、经济问题,尽可能展示近代澳门社会的真实历史面貌,揭示澳门历史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1] 汤开建、林广志:《进一步加强澳门近代史研究——以〈澳门宪报〉资料为中心展开》,《澳门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