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哲学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要求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中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学术观点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哲学界正在走出沉寂,重新活跃起来,已经开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生长点问题,阐发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现象,在一些重大问题和具体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切入点、立足点和基本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生长点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可以而且应当以典型地区经验的哲学总结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经验的哲学总结为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时代发展为基本点,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点、线、面、体协调发展。我们以温州哲学为切入点,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对浦东哲学、义乌哲学、深圳哲学等地方哲学进行了简单阐释。通过温州哲学的个案研究,拓展到典型地区经验、当代中国经验的哲学研究。

邓小平指出:“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资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1]温州经验、温州模式被浙江及其他地区的各大报刊频繁报道,温州模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兴起了“温州热”“温州人热”“温州模式热”。温州成为全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常有典型意义的一个代表,成为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温州人成为一种精神、形象、力量的象征,温州模式成为一颗颇具异彩的璀璨明珠,温州、温州人、温州模式融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形成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温州的景象。

温州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永嘉学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温州模式的三个主要理论来源,温州哲学、温州经济学、社会主义温州学是温州模式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温州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温州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温州的马克思主义,是永嘉学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温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

国内外学者对温州模式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温州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博大精深和温州人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影响力而言,已有的研究还有不足。从研究资料上看,温州哲学的研究可借鉴和引证的资料相对不足;从研究角度看,对温州哲学的研究内容局限于某一角度或方面,缺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温州实践的结合上对温州哲学的范畴进行综合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温州实践情况来看,较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温州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我们正基于此进行研究。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温州实际,对温州发展道路与经验进行哲学总结,按照温州人实践观、温州人世界观、温州人真理观、温州人价值观、温州人关系论、温州人问题论、温州人发展论的思路建构温州哲学范畴,促进温州哲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学术观点创新。从宏观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温州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温州传统文化和温州哲学之间的关系;在微观领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温州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温州哲学内部各个范畴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温州哲学是温州经验的哲学总结。温州人在实践中强烈地感到没有自己的哲学就不能前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温州人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哲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温州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温州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当代温州的现实问题,创造了温州经验、温州现象、温州奇迹。对温州经验进行哲学概括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表述,体现了当代温州实践的变化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新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哲学是温州经验的哲学总结。

温州哲学是温州人精神的精华。温州哲学是温州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它的理论基础。温州模式的创造、发展和创新,都体现了温州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冒险自主精神、敢为人先精神和特别能创业的精神。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不竭的发展动力,保证了温州模式旺盛的生命力,总括了温州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和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是温州人意识的主要标志。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温州人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温州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哲学是温州人精神的精华,是温州文明的活的灵魂。

在撰写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们广泛阅读了相关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和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布的文件,并从中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在此,我们谨向相关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引用的观点和资料都力图注明出处和来源,如果有疏漏,请予谅解。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疏忽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