敉平与破裂:邓·司各脱论形而上学与上帝超越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形而上学与上帝/受造物的秩序

作为最首要的超越者,存在无疑在司各脱的形而上学思想中拥有核心和基础的位置。有学者如霍内费尔德就把司各脱看作中世纪哲学的决定性思想家,他跟随亚里士多德将形而上学研究定义为对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研究,从而继承并复兴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形而上学传统,成为形而上学的“第二次开端”。[1]不但如此,司各脱所提出的最著名的学说之一(在一些人眼中也是臭名昭著的)正是存在的单义性学说,这在一些人看来为上帝和受造物提供了一个共同甚至平等的基础,并由此削弱了上帝的超越性。

这一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有合理之处,司各脱的确将形而上学的研究主题定义为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涵盖其下的众多超越者。[2]然而,这一标准的解释很容易给予人们这样的印象,即司各脱的形而上学并不具有深厚的神学考虑,并且对上帝与受造物的相异性保持了无分别的立场。结果,司各脱似乎将本体论神学系统转换回传统的本体论之中,并且使得神学与形而上学分离开来,由此将神学目的排除出对作为存在的存在及其超越者的研究。

事实上,在其《〈形而上学〉问题集》(Queastiones super libros Metaphysicorum Aristotelis)中,司各脱曾证明上帝也同样能够成为形而上学的研究主题。在这一文本的基础上,司各脱形而上学研究的真正主题是什么近来引发争议,甚至有人认为上帝才是司各脱形而上学的真正主题,这应该被视为司各脱在成熟时期的最终观点。这一观点是由丽加·伍德(Rega Wood)提出的,[3]她也坦然承认,除了多米尼克·德芒热(Dominique Demange)[4]之外的所有学者都与她的观点相悖。[5]之所以这种观点不容易被学界所接受,是因为《〈形而上学〉问题集》多被视为司各脱较为前期的著作。尽管晚近这一论断已遭受质疑,但这一著作包括第一卷在内的前半部分仍然更多被看作前期思想。因此,丽加的观点不但挑战了对司各脱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看法,同时也质疑了传统的司各脱思想的分期问题。

按照伍德的观点,司各脱在《牛津〈箴言书〉评注》(Ordinatio)和《巴黎〈箴言书〉评注》(Reportatio)等后期著作中认为存在而非上帝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而在《〈形而上学〉问题集》第一卷第一个问题中,司各脱则又最终证明上帝才是形而上学的研究主题,对存在的研究被纳入对上帝的研究之中。这说明《〈形而上学〉问题集》第一卷第一个问题属于司各脱最后期的思想。

撇开具体的分歧,这一解释上的不同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理解司各脱著作中及其相应解释中的两种相反学说。如果上帝能够成为形而上学的主题,那么司各脱形而上学中存在与上帝的关系究竟是什么?

通过对司各脱在这一主题上不同表述的阅读,本书认为这两种解释都各自有其道理和问题。本书同意标准解释认为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超越者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但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司各脱的确在《〈形而上学〉问题集》中声称上帝才是形而上学的主题。即便我们认为这一著作是其较前期的著作,但上帝仍然在司各脱后期的成熟形而上学思想中占据突出的优先位置。伍德的解释正确地揭示了上帝在司各脱思想中的重要位置。但问题在于,这种观点过于夸大了上帝在形而上学中的中心位置。本书更不能同意的是,伍德将这种观点当成司各脱最成熟的最终观点。事实上,在作为存在的存在以及超越者作为形而上学主题和上帝作为形而上学主题之间,前者毫无疑问是更为基础和决定性的。司各脱从未放弃过存在概念对上帝和受造物的单义性学说,也始终坚持将作为存在的存在当作形而上学的主题。确实,在《〈形而上学〉问题集》中上帝成为形而上学主题,但是在司各脱后期的成熟著作中,上帝最终落入了对作为存在的存在这一形而上学主题的研究,而非像伍德所认为的那样是上帝作为形而上学主题包含了存在这个主题。事实上,《牛津〈箴言书〉评注》《巴黎〈箴言书〉评注》和《论第一原理》(De Primo Principio)等后期著作才代表了司各脱的最终看法。这些著作将对上帝的研究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领域:形而上学、自然神学与启示神学,这些领域之间是可相容的。然而这些不同的领域在《〈形而上学〉问题集》中还是不融贯的。后期著作转变了《〈形而上学〉问题集》中的立场,并发展出对存在与上帝进行综合处理的策略,上帝在形而上学之中的优先性在形而上学去中心化的敉平基础上被悉心保护了起来,同时上帝则成为形而上学基础上的自然神学主题,以及依赖于信仰的启示神学的主题。这些不同的领域在后期著作中被分隔开来,但是形而上学与自然神学在《〈形而上学〉问题集》中还没有获得清晰的区分。因此,《〈形而上学〉问题集》讨论上帝作为形而上学主题的第一卷,应被视作司各脱的前期著作。

我们不应忽视司各脱在形而上学之中的强烈神学意图,但这一意图必须在形而上学去中心化的敉平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司各脱的形而上学允许上帝具有最高的优先性,但这一优先性只是其整体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6]因此,这一章所建立起来的上帝优先性,还未能充分保证受造物与上帝的相异性。这一相异性需要在存在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第二部分所分析的某些分离性超越者以及无条件完满性,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司各脱前期著作和后期著作的不一致性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具有共同之处。事实上,关于上帝在形而上学之中的最突出位置,两者的看法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否应该把上帝树立为形而上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