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柳(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之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老杜、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他的诗歌沉郁顿挫,内容上忧国忧民,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很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兴之所至而作,全诗呈现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鸟儿成双成对地在柳树上鸣叫;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种动态之美显现出来。第一联一横一纵描绘出一幅动态图,展现出春天的盎然生机。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写从窗中向外远眺,看到刚刚融化的冰雪,一种春天的信息透露了出来。这就让诗歌的意境向前推了一步,同时也让读者从眼前的景物走向了杜甫的内心,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到了眼前远望的残雪,从残雪想到西岭。于是在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写到了“东吴”,在这里诗人用东吴代指孙权,他认为孙权是用人唯贤的代表,而自己也希望现在的皇上和孙权一样。战争是结束了,然而诗人对国家的希望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之间的矛盾让此诗呈现出了一丝寥落之感。

背景

安史之乱第二年,杜甫回到成都草堂,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写下此诗。

名家点评

〔现代〕萧涤非:“全诗四句皆对,一句一景,似各不相干,其实是一个整体。”(《杜甫研究》)

〔清〕杨伦:“此皆就所见掇拾成诗,亦漫兴之类。”(《杜诗镜铨》)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有的也认为是冬至后的一日。

五纹:指五色彩线。

云物:景物。

乡国:家乡。

覆:倾,倒。

简析《小至》这首诗写的主要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全诗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首联“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说冬至之后白天变长,夜晚变短,颇有“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意境。第二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写人情,刺绣女工因为白天变长所以可以多绣几根线,判断时令的律管内能够吹出了蒹葭的灰。第三联“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作者的想象,岸上的柳树要抽新芽,山中的梅花也要竞相开放。尾联说“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是作者的抒情,他想到自己在异乡为异客的无可奈何,只能让儿子拿出酒来尽情饮用了。这首诗充分展现出诗人对“冬至”这个节气的敏锐感受。

背景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居住在夔州,当时他生活安定,心情舒畅,于是写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