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杨(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1章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

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御宇:驾驭宇内,即统治天下。

六宫粉黛:指宫中所有嫔妃。

凝脂:形容皮肤白嫩滋润,犹如凝固的脂肪。

侍儿:宫女。

列土:分封土地。

凝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伴奏出舒缓的旋律。

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

六军:指天子军队。

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

翠翘:一种首饰。

行宫:皇帝离京出行在外的临时住所。

信马:任马自己前进。

迟迟:迟缓。

凝睇(dì):凝视。

人寰(huán):人间。

恨:遗憾。

简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逐渐蜕化,并演绎了一个回旋曲折的故事,故事婉转动人,流传后世。唐明皇喜欢美色,尤其爱美女,碰巧赶上姓杨的家中一个女儿刚刚长大,这个女孩十分娇艳动人,她的美貌可以说冠绝古今,养在闺房里,没有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的回眸一笑,可以让后宫里所有的妃嫔都黯然失色,她也理所当然成为了皇帝的最爱。从此以后,杨贵妃深深地得到皇帝的宠幸,而皇帝也沉迷美色,再也不上朝了,整天就是和她待在一起。后来,人们觉得皇帝不管百姓,心生反叛,就敲响了渔阳叛乱的战鼓,动乱一起,很少有人为皇帝卖命了,于是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后来,军队的人来见皇上,他们请求皇帝赐死杨玉环,不然他们就不会为国征战了。皇帝在无奈之下,只得在马嵬坡下用白绫赐死了杨玉环,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全诗的最后,写杨玉环与唐明皇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的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婉转的动人故事,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歌既歌颂了爱情,同时也给君王提醒,不要沉迷美色,情理相得益彰。

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白居易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首长诗。

名家点评

〔南宋〕张戒:“首云:‘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后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云:‘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此固无礼之甚。‘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此下云云,殆可掩耳也。‘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此等语,乃乐天自以为得意处,然而亦浅陋甚。”“‘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此尤可笑;南内虽凄凉,何至挑孤灯耶?”(《岁寒堂诗话》)

〔近代〕王国维: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人间词话》)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简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湖的诗。第一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作者出游来到孤山寺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暂时在这里歇息,远远望去,看到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第二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作者看到几只黄鹂争先恐后地飞往向阳树林,还有几只燕子衔来新的春泥筑巢。第三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为读者呈现出鲜花缤纷的景象,这繁花几乎能迷人眼神,但是青青的野草,却刚刚能遮住马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明湖东的景色最是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让人最为喜爱。这首诗的中间四句,细致地展示出了作者春天到钱塘湖游览所见景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风光的活泼和作者自己的雅致闲情。这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表达了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间的春天。名家点评

〔明〕王夫之:大历之诗变为长庆,自如出黔中溪箐,入滇南佳地。元、白同以一往风味,流荡天下心脾,雅可以韵相赏;檃括微至,自非所长,不当以彼责此。(《唐诗评选》)

〔明末清初〕金圣叹:前解先写湖上。横开则为寺北亭西,竖展则为低云平水,浓点则为早莺新燕,轻烘则为暖树春泥。写湖上,真如天开图画也。后解方写春行。花迷,草没,如以戥子称量此日春光之浅深也。“绿杨阴里白沙堤”者,言于如是浅深春光中,幅巾单袷款段闲行,即此杭州太守白居士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注释

重泉:九泉之下。

简析

该诗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扫墓情形,把诗人的思乡之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这句话是说乌鹊啼叫,发出了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的树木下,谁在寒食节哭泣?作者通过“乌啼鹊噪”的场景,在静态中加入了声音,用声音烘托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突出了清明节的凄冷。第三联中,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满目的雪白,而这些景色都有一种离别的寓意,这样的场景,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在昏晦的黄泉中,那些死去的人已经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中回去了。亲人在九泉之下,也听不到我们的哭声。唐代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描写了扫墓情形。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背景

该诗具体创作背景不可考。

名家点评

〔南宋〕胡仔:东坡云:与郭生游,寒溪主簿吴亮置酒,郭生善作挽歌,酒酣发声,坐为凄然。郭生言:恨无佳词。因改乐天《寒食》诗,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词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每句杂以散声。(《苕溪渔隐丛话》)

〔清〕史承豫:顿觉尽情。(《唐贤小三昧集》)

〔清〕宋宗元:哀冷(末二句下)。(《网师园唐诗笺》)